寻找问题

2018-03-07 18:50吴雪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思维

吴雪

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会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最终学会学习,真正实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教学时间短、学生素质低、教师问题意识弱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重视问学生,忽视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如何培养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引导观察 寻找问题点

世間问题无处不有,没有问题就不称其为世界,一个人需要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更主动地去改造主客观世界。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人类萌发问题意识的首要因素。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它为教育思维的创新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作为一条暗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提炼才能内化成数学意识、数学精神。教师可借助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当事物各种信息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展开比较、分析、综合、抽象限制等思维活动,形成相关的概念、关系规律。学生了解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也掌握举一反三的技能。

二、激发思考 寻找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具体表现为迟钝:难以主动发现问题;呆板:不能灵活应对问题;保守:不愿广泛探讨问题。如果把问题的设计与数学知识的传授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轻松地改善学生不敢、不愿、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现象,帮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提高学生透析问题本质的思维能力。

1.问题的设计趣味化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通过生活化、趣味化、新颖化的课堂提问,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了解问题的热情,并积极地思考问题使得教师顺利将教学环节衔接。

例如:展示一根用13个等距的结把它分成等长的12段的绳子,请三个同学上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甲:同时握住绳子的第一个结和第十三个结。乙:握住第四个结。丙:握住第八个结。拉紧绳子,让一个同学用量角器,测出这三角形中的最大角。发现这个角是多少度?古埃及人曾经用这种方法得到直角,这三边满足了什么条件?由此可类推得到什么?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成为直角三角形呢?这些问题刺激学生思考,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获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经历了从数学实践到数学理论的探究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探究的能力。

2.问题要控制好“度”和“量”

首先,问题的选择难易程度要适当,既要使问题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激情,又要使问题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问题既要拓宽内容又要控制好范围,保证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

其次,课堂上提问要控制好对象、控制好时机,质疑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以优带差控制好质疑时间,质疑的时机多数出现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

再次,提出问题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最后,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有艺术性,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要一一作出解答。

三、主动提出问题 增强问题意识

自(互)问自(互)答寻找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数学课程中定义、定理等知识的已知条件,发散思考寻找知识的链接点。例如,在处理综合题或几何题中,当学生每读一句已知条件,就思考这个已知条件有什么目的?和什么知识有联系?这个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结论,除了这些还能想到什么?在学生或师生的互动活动中,对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尊重差异,谁都可以追求新颖性的概念,要以创新为标准去评价别人与自己的思维成果。重复的这样训练学生会主动地发散,形成新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创新能力。

当原始人第一次捡起石头投击野兽的时候创新就开始了,每一个人都有想象力,都能创新。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仅凭个人直接经验的创新价值不大。这个“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能使思维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数学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探索;重解题训练,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局面。只有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希望创新思维能结出灿烂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数学思想方法[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6.

[2]王春华.思维的演算[M].人民出版社,2012-0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