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发掘美学意义

2018-03-07 18:56张丽霞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诗人

张丽霞

古诗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精湛,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语言凝练、韵律优美,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古诗词的美学意义,多层面发掘古诗词的内涵美,让其成为德育的载体,真正通过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发掘意象美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即“志”;“象”是指作者感受到的物象。“意象”,就是承载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表现在诗句中就是“情景交融”的句子。因为诗言志,所以,读一首诗不能只看意象的组合,更要从中读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最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三种动植物,看似简单的组合,成为三个叠加的意象,“枯”“老”“昏”三个字描画出了一个内心怀有落寞、寂寥、思乡等复杂情绪的天涯孤旅者形象。

二、发掘情感美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情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古诗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谐的节奏,用自然界中的物象,托景寓情,托物言志,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杜牧的《泊秦淮》一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重在抒情。如果学生只能理解到诗人对商女的无奈,理解到爱国,就只是浅层次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后庭花”的故事,透过“商女”看到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深层次理解作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对政治的关心,对千疮百孔的唐王朝的憂虑,对国家命运的深切焦虑。再联系作者的另一首诗《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会深刻理解封建帝王荒淫腐朽的生活及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的亡国祸民之举。古诗词中的情感很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类:思乡、思亲、励志、爱国、友情、爱情……然后对相同情感诗词比较欣赏,或悲或喜或忧或思,就会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发掘韵律美

古诗词备受读者青睐,与其舒缓有致的节奏、抑扬顿挫的韵律不无关系。虽不用教学生多少平仄知识,但加强阅读这一教学环节必不可少。齐读、领读、接龙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结合诗词题材、体裁、风格、意境、语言的特点及学生性别特点、声音特点,形式多样灵活,不拘一格。李清照的词纤柔轻盈,可以让女生个别读或小组读,辛弃疾的词粗犷刚劲,适合个别男生朗读或齐读,也完全可以用古人那种摇头晃脑的方式来阅读。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味,读出诗情,读出诗意。

四、发掘历史美

古诗词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时代的印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什么送别诗中常见“柳”?这就是一种习俗,“柳”“留”谐音,折柳相送意在眷恋不舍,挽留友人。元日贴对联(《元日》),正月十五赏灯(《青玉案·元夕》),清明扫墓(《寒食野望》),端午赛龙舟(《竞渡时在湖外偶成章》),九月九日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一些民间习俗。《诗经》中的风、雅、颂就蕴含着古代文化。风诗,是民间曲调,即各地民歌;雅诗多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大雅》多西周作品,赞美诗多,《小雅》涵盖西周、春秋时期,多怨刺诗;颂诗,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教师带领学生将古诗词中渗透的习俗、文化、历史等内蕴挖掘出来,就加深了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发掘风格美

古诗词历史悠久,作者众多,风格多样。建安风骨、竹林七贤、田园派、婉约派、豪放派、花间派……各有特色,各领风骚。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作品,领略诗词的不同风格,会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艺术特点,产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相似的情境时,会不自觉地想起各种风格的诗词,不自觉地运用,甚至去创作。

六、发掘现实美

诗词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素质教育。诗词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方法和过程。诗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人生态度和完美人格。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他的诗词内容丰富,大气磅礴,诗作虽不长,却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无可比拟的现实作用。相关人士常借诗词言志: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句)来形容国家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句)来表达对民生的关注;用“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朝诗人杜审言句)来给国人以温暖和信心……这就是诗词的力量。

诗词是诗人心情的影像,感情的抒发。诗词蕴含着文化,承载着历史。教师要把眼界放高、放宽、放远,带领学生走进诗(词)人的作品、生平,从中获得美学体验、情感陶冶和人文熏陶,感受中华古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这是古诗词教育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境界。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