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动态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018-03-07 19:54吉晶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吉晶

摘 要:针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时会有失真现象的存在,课题组想通过实践研究来完善初中科学课程评价体系。经过一年时间的师生共同摸索,初步制定了学生获取“平时学分”的具体方案;设计出较合理的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可量化公式;最后用修正后的“综合评定分”登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手册。实施这套评价方案后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对待科学课程的学习态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课程评价;平时学分;学业考试得分;综合评定分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7~9年级)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是各地区选拔性的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必考科目。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类高中招生主要由提前招收的保送生和参加中考选拔的应考生两部分。保送生的选送又由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前五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的各类竞赛获奖等内容来评价推荐。由此看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各学期的期末考试对每位学生依然至关重要。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对参加中考的学生至关重要。各学期的期末考试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检验一个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效果,也将成为高中提前招收的保送生的重要砝码。

所以,一次考试各个环节是否客观公正、准确无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真实有效。

(一)成绩偏差屡现

在历届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期末考试中是否存在任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失真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面积的成绩失真偶尔有,个别学生的考试成绩失真情况几乎每次都有。有时一直以来热爱科学课程学习、平时科学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会出现考砸的情况,而有时一直来默默无闻甚至学习能力较弱、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且让人意外地出现在了优秀之列。每每出现这种情况,总让人不由得反思。

(二)偏差现象归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真的现象呢?本人经过调查问询,总结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来自试题编制方面的原因。试卷命题的范围是否超纲、难度是否恰当、区分度是否高、信度和效度是否较高,甚至包括书面测试卷的排版,印刷的质量好坏。

第二,来自考生方面的原因。(1)身体异常的影响。(2)家庭突发事件的干扰。(3)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素质好坏。(4)考试舞弊行为的存在。

第三,来自监考过程方面的原因。

第四,来自阅卷工作方面的原因。

(三)偏差引发后果

首先会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课堂学习、平时的实验技能训练、平时的小论文小制作等,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学生应付抄袭作业现象。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因为平时学得好,不如最后考得好。

其次总有学生对考试作弊存有侥幸心理。最关键的是考试结果直接影响了高中招生选拔结果。这些后果导致无法实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本人深深地感受到只用几次期末考试成绩或一次中考成绩来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评价是有缺陷的。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但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基本上都是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对于某一学科成绩这一块,往往是填写入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是作为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能袖手旁观,作为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学习合作者——学生更是无发言权,这样的评价与选拔结果必然是不全面的。

(四)偏差修正设想

那么,怎样修正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失真呢?怎样使科学课程评价更有意义呢?

首先要增加评价主体,除了那一张试卷,更应加入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还应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其次科学课程评价应贯穿于科学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鉴于此,我们设想要让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获取“平时学分”,期末考试后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再用“综合评定分”填写入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从而使课程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效。

因此,提出《用“平时学分”修正“学业考试得分”以完善初中科学课程评价的尝试》这样的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想以此来帮助教师全面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大程度地推动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也能很大程度上推进学科组校本教研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以课题组成员所任教的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业评价为课题研究对象。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由以下三步来完成。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组织开题讨论、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实施“平时学分”评价,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师生要不断地交流、完善评价方案,并及时形成书面材料。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班级实情,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行动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文献查阅等基本方法收集资料。边学习,边实践,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评价的方案,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具体的研究过程有以下七个环节。

(一)申请立项

教师认真学习2011版(7~9年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科学课程是一门改革创新力度很大的新课程,要倡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尝试,创建与科学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我们也了解一下省內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就如何在初中科学课程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评价方案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两位教师组建一个小课题研究组,填写余杭区级的教师小课题申请,并通过了区教科所的审批,成功立项。

(二)达成共识

立项后,课题研究组教师与任教班级学生对现有的科学课程评价方式进行了现状分析。对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缺陷达成共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课程学业评价要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确评价不是为评定等级,而是为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并促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也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改进教学。

(三)初步设想

教师与任教班级学生商定期末考试后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再用“综合评定分”填入学生的成长记录册的设想。“平时学分”其实就是对每位学生整个学期的科学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学业考试得分”就是由教育主管部分统一进行的期末学力检测得分。“平时学分”如何来量化评定;如何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得出“综合评定分”,是师生要共同来讨论研究解决的任务。

(四)民主讨论

教师与任教班级学生民主讨论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量化方式等。

1.“平时学分”与“学业考试得分”的权重如何划定?

2.“平时学分”由谁来评价?

3.“平时学分”由学生科学课程学习过程的哪些内容组成?

4.每个评价内容如何量化?

5.“平时学分”由谁来负责记录与管理?

6.给出“综合评定分”的量化公式。

让学生先提出各自的一些评价方案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五)方案拟定

教师与任教班级学生经过民主讨论,初步拟定学生如何获取“平时学分”的方案及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得出“综合评定分”的量化公式。

1.得分权重

“平时学分”与“学业考试得分”的權重分别为40%与60%。如果期末学业考试满分是180分,那么“综合评定分”的满分也定为180分,其中“平时学分”的满分设定为180×40%=72分。“平时学分”再分两块,一块是期中考试成绩折算学分和平时表现学分。期中考试成绩折算学分占“综合评定分”的10%,那么学生平时表现学分为“综合评定分”的30%。学生可以通过期中考试最多获得18个学分,通过平时的各评定内容最多获得54个学分。如果有学生平时非常努力,获取的学分超出54分,最终仍算54分。因此,每位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努力最多获取72个学分。

2.评定方式

“平时学分”由科学老师与同班同学共同评定,不采用学生自评、家长评定方式。

学生如何获取“平时学分”?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小制作、小论文、课堂表现、基础知识梳理达标、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竞技训练、月考排名进步、期中考试得分等项目都将成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最终量化后折算成每位学生的“平时学分”。尽可能将评价内容细化,确保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状况。到每学期期末能确保班内有一到两位学生能“平时学分”得满分,但最多不超过五位。

3.评价量化

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组建科学学习小组

成立科学学习小组是在科学课程中有效地开展一些科学合作学习的需要,如实验探究活动、小制作、小论文、作业管理、平时问题讨论互助等。采用四人学习小组,先将全班学生根据上学期期末科学成绩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八位学生被认定为组长(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由教师进行微调),再由组长到每层次挑选一人,组长与组员进行双向自由选择,最后由教师进行微调组建各学习小组。四位学生分别为组长、副组长、组员甲、组员乙。组长与副组长互相合作、互相评价;组员甲与组员乙也是互相合作、互相评价;组长再负责对组员乙进行学习帮助;副组长负责对组员甲进行学习帮助。对于合作学习开展较好的小组给予学分奖励,组内每位学生统一加上同样的学分。比如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合作完成了某项小制作、小发明,由老师酌情给予普加学分。再如通过小组合作,组员中所有成员在月考中年级排名都有进步,就由老师酌情给予普加学分。

(2)制定科学竞技场活动规则

开展科学竞技场活动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评价的需要。先将全班学生根据上学期期末科学成绩分为A、B、C三大组。对于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A层学生骄傲自满和C层学生气馁放弃。“平时学分”是采用分层评价、分层记录、分层管理。学分登记表分别为A、B、C三组各一张,印在A4纸上。教师在办公室墙上张贴一份,再分别由A、B、C三大组各选出一位学生记录与管理本组同学的学分,这样有利于每位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获得的学分情况。每次期中考试后,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对A、B、C三大组进行重新分组,重新设计学分登记表。

接着来制定A、B、C三大组学生各自获取学分的途径。

①梳理达标

每周教师针对本周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到两次的基础知识梳理填空,全部答对的学生就可获得1分,没有全对的学生可以通过到老师处进行面对面的口头问答形式,答对后仍可获得1分。

所以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巩固科学最核心的基础知识而获得20个学分左右。

②平时作业

科学教材有配套作业本A和B,还有一本阶梯作业本。作业本A和B上作业非常简单,大部分作业通过阅读教材,在教材上能找到答案,所以,把它定为课前的预习作业。在上新课的当天早上由课代表统一收齐后交老师办公室。阶梯作业本也是分课时设计的,每课时作业量为8~10道题,课内完成部分,余下的为课后当天作业,要求当天完成当天自己交到教师办公室。教师平时批阅作业都采用A、B、C评定。到学期末结算,每满5个A,就折算1个学分,若有1次作业不及时做(作业本上没有老师的批改笔迹),每1次扣1个学分。这样统计工作到学期末的时候,由学生互评完成,学生个人各自校对统计是否有误。

这样的平时作业学分设置能确保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使作业成为衔接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③单元测试

科学课程每学期有四章教学内容,每一章检测一次。基本上是每个月学完一章考一章,教师可以选择或自主组合一张适当难易程度的检测卷。对于A、B、C三组学生设定不同的达标要求,达标者就可获得1个学分。

④竞技训练

校备课组还会统一印发一些练习卷,适时采用分层竞技训练的形式来完成。如将前20道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课内10分钟左右完成上交,每道选择题为5分,教师快速地批出分数,对于A、B、C三组学生设定不同的竞技达标分,达标者就可获得1个学分。余下的练习题针对A、B、C三组布置不同必做题。到了期末复习阶段,经常采用竞技训练,让学生分层做竞技练习卷(可以翻阅教材,独立完成),但课内或课外的分层作业,学生上交后,教师仍以100分制进行打分,对于A、B、C三组学生设定不同的分数要求,达标者就可获得1个学分。

⑤月考排名

由于最近学校热衷于每月举行一次月考,还往往是几校联考,为此增设月考排名进步学分。针对每次月考科学成绩比上次月考排名进步者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这一项与上面的单元测试不同,月考不分层设达标分,因为每次月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教师无法掌控,所以,考核月考排名进步更合理些。

⑥课堂表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和学习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针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或小组给予学分奖励。

如在课堂上提出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活动方案,发现或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错误与不足等。

通过设立以上项目为平时考核内容,使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只要平时认真对待学习,就可以得到学分。

(六)实施完善

教师与任教班级学生共同来实施“平时学分”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與不足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评价方案。以下这些项目实行过程中进行了调整。

1.基础知识梳理达标操作细则改进

起初学生之间调换批改好基础知识梳理填空单后,教师将全对学生的单子发回学生手中,由学生本人到负责登记学分的同学处记入学分,余下学生的单子由教师保管,某位学生到老师处进行面对面的口头问答,答对后拿回自己的单子到负责登记学分的同学处记入学分。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只去巩固当时答错的知识条目,只进行短时记忆。可后来发现,这样做的弊端有很多。首先,答错的知识梳理填空单本人开始见不到面,起不到及时反馈、及时订正的功能。其次,教师要负责填空单保管,起初没多少,可到后来由于C组学生不太积极,每周都会余留下一些,到期中前后就堆积了一堆填空单。还有就是每次学生来找老师补答,老师要先从一堆纸中将他要补答的那张找出来。而且时间上也不机动,如学生课间或课内自修时间想补答,且因为教师手中没单子就没法让他补答。所以,要调整这种操作方法。

现在,学生之间调换批改好基础知识梳理填空单后,教师将全对学生的单子留下记入学分,再由学生本人到负责登记学分的同学处记入学分,余下学生的单子发回学生手中由学生自己保管,学生拿到自己的单子后,先要将错的订正。错3空以内的学生可以直接找老师补答;错3空以上的学生要先在班里找2位错3空以内的同学为导师对他进行问答,问答过关后,要有2位导师签名,然后才能拿着自己的单子来找老师终极考核。对于回答过关的,教师将他的单子留下记入学分,再由学生本人到负责登记学分的同学处记入学分。这样操作的好处是对批改有反馈、同学会互助、学生可以随时手拿着单子来找老师,教师收集的过关填空单可以作为老师与学生两处学分登记不一致的校对依据。而且由于有单子在手里,学生会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大多数学生不用老师催促。

2.单元测试操作细则改进

起初对于A、B、C三组学生设定的达标要求是每组前五名,达标者就可获得1个学分。可是后来发现这样操作不利于同层次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虽然老师反复说教不会的同学能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之间要互助,可是因为这项学分达标要求,不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与互相帮助。还有一个现象是,A、B二组排名最后的几位学生因为总是不太能拿到组内的前五名,就总想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差一点,可以重新分到下一层的组中去,在以后的各类测试和竞技训练中会力拔头筹。针对这些弊端,对操作方案进行了调整。

对于A、B、C三组学生设定的达标要求分别是达到卷面满分值的90%、80%、60%。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我们都有机会获得学分,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但这样的操作,教师对测试卷的难易程度要严格把关,监考过程中也要认真对待。

3.月考排名进步操作细则改进

起初月考排名进步是以班内的科学成绩排名进步名次作为加学分的依据,与上述理由相同,这样操作不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与互相帮助。

现在,月考排名进步是以全年级的科学成绩排名进步名次作为加学分的依据。科学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进步30~59名,则加1个学分,排名进步60~89名,则加2个学分,排名进步90名以上,则加3个学分。科学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在30以内,直接加1个学分。每次月考排名进步奖可加学分不超过3分。

对于月考排名退步的学生不扣学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其实内心都渴望获得好成绩的,但由于个人的基础不同,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等,最终不能如愿以偿,这些学生的内心已是很挫败,所以不能再雪上加霜。此时,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而对于由于学习态度不认真导致月考排名退步的学生,会因为平时作业不及时完成而扣学分。

4.课堂表现操作细则改进

课堂表现如何及时地记录学分,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如果让班里某位学生记录,负责记录的学生上课会分神;如果教师每堂课随带学分记录册,停下来记录,也会打乱教学节奏。最后,想到印两种奖励卡,分别为科学课程学习奖励卡和小组合作学习奖励卡。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口头承诺有学分奖励,某位学生或某学习小组的组长下课及时到教师处领取,教师在奖励卡上写上奖励原因及日期等信息。奖励卡平时由学生自己负责保管,到期末的时候,统一折算学分,有一张科学课程学习奖励卡就给某位学生加一分,有一张小组合作学习奖励卡就给某小组学生每人加一分。奖励卡只针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或小组,教师不可大量发放。

通过以上的方案操作,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学生获取“平时学分”的方案。

【学分评分细则表】:

(七)综合量化

最后要给出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得到“综合评定分”可量化公式。

“平时学分”由两部分组成,期中考试和平时表现。但每次期中考试和期末的学业考试卷面满分值会不同,所以,首先将期末的学业考试卷面满分值作为“综合评定分”的满分值,再将期中考试得分进行折算,还要折算出平时表现的学分满分值。为了保证班里学生平时表现的学分满分人数不超过5位,在期末的时候折算平时作业学分的时候可以機动一些,每满5个A,折算1个学分,可以改成每满4个A或6个A,折算1个学分。在期末考试前夕,在师生的共同统计下,将教师与学生处的两份学分登记表上记录的分数进行核对,然后让学生互相统计作业本上获得的“A”,选取适当的折算比例进行折算成学分,并将这两项汇总为平时表现学分打印出来公布。

等学生期末的学业考试结束,拿到学生的期末的学业考试得分后,用以下公式算出“综合评定分”。

综合评定分=平时表现学分+Int(期中考试得分× ×10%)+Int(期末学业考试得分×60%)

上式中Int(…)表示对数值四舍五入后取整。

最后,将所得“综合评定分”交给各班班主任,要求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上科学学科的成绩登记为“综合评定分”。

四、研究成效

(一)实施方案:具体,容易操作

制定出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获取“平时学分”的具体方案。

设计出较合理的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可量化公式。

用修正后的“综合评定分”登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手册,成为保送生的评价分。

(二)学习任务:细化,乐意完成

面对获取“平时学分”的具体方案,使得学生感受到在科学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每天都要做好预习、复习、巩固等,相当于对每位学生每天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任务分解让他感觉到可行性,乐意每天认真完成。

(三)教学质量:提高,有效实施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平时学分”来修正“学业考试得分”“综合评定分”的课程评价方式,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学生平时的学习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这种评价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保证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由于立项初期面对的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完成了拟订方案和试实行,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后期又刚接手初二的两个班,这两个班的科学成绩各项指标在年级中都处于较靠后的位置,经过一个学期的“平时学分”评价方式,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学业成绩。

五、问题讨论与建议

(一)批改作业方式:改进

这样的评价方案导致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本、阶梯作业和竞技练习进行批改,作业批改量很大,如何进行改进?是否可以让学生互批,还有待摸索。

(二)评定学生学分:及时

学期初要将本课程评价方案详细地告诉学生,平时对于每项学分的评定要及时,比如基础知识梳理达标这项基本做到“立等可取”,但阶段测试、竞技训练等就需要教师能及时评定,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趣促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获取学分的热情。

(三)激励C组学生:给力

由于采用了分层评价,各组大多数学生都能去“跳一跳,摘个桃”,但每班C组排名最后的几位学生仍然不给力。如何在“平时学分”评价方式,激励C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处理Excel:精通

要将学生平时学习的点点滴滴量化为学分,就离不开数据处理工具Excel。所以,教师要学会用Excel求和、求平均、筛选、排序、取整等相关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勇.积分评价法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李培安.科学进行教学评价激励师生共同进步[J].成才之路,2013(1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