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德育

2018-03-07 20:40祁万禄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师生关系德育

祁万禄

随着网络和一些浮躁生活现象侵入到我们生活,小学生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人浮于事的社会里,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德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老师、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孝敬老人,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主题。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德育,使他们在不断完善中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良好的阳光少年。

一、强化师德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在学校的一言一行总是以老师为榜样。我们总在教室里或校园里听学生说,老师如何如何,可见他们对老师的崇拜。所以,要想做好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加强老师的师德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知识水平,努力使老师在教育中发出的德育信息是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受学生欢迎,能被学生接受,且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行为的有效教育。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导者,正确认识德育与教师自身的关系,德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对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亲其师,信其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不是空话,这是要在老师身上实实在在表现出来,呈现给学生,并且要让这种呈现在有意无意中、有形无形中、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其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的素质、品格。

在多年的教育中,我发现老师一言一行以及他们对学生实施的有效的德育与培养,往往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以一个老师是什么样的个性、品质,反映在学生身上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消极、要么积极。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阳光的。因此,老师要在工作中遵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序列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就一定能在工作中让德育产生效果,开花结果。

二、要营造课堂内外德育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引导者与伙伴的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指导者。老师要改变传统观念,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爱,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总是以权威者自居,把自己与学生用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隔离起来,这种与学生之间没有平等关系的教育,是收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的。为此,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做学生的朋友,把学生当作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把自己变成适时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前行。

只有老师和学生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可以随时给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不仅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德育的资料,从中受到教育。比如,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数学的统计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带领学生到交通路口统计和计算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访问交警,把计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动脑制作统计图,编写应用题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学生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得到锻炼,还能使他们的行为规范得到有效的改革和锻炼,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多数都是在学习,所以,要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德育,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德育的最好途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德育,会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自信,使他们对学习更加充满热情。

比如,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都是经过一些专家老师层层选取,才录入课本的,篇篇都有教书育人的作用和内涵。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小树苗、大树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是一些有亲情、有爱心,小情大情,小爱大爱融入其中的课文。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在详细讲解课文的时候,就要有意无意地把其中一些有德育意义的内容提炼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课文中所含的巨大的、潜在的德育力量,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感染,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也学会在与人交流时的那種必要的耐心和爱心,更要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学习周恩来立志要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决心,学习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等。只要老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有利的德育素材,找到德育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无形中受到德育,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品质、思想得到完善和提升,使教育教学真正达到教育教学所期待的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德育工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的需要,努力培养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世纪建设人才,顺利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师生关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