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法的意识

2018-03-07 20:43林鹭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法制

林鹭

摘 要:在如今的社会中,可谓是处处都有法制的存在。我国的法律也是较为完善的,这种大环境之下,当公民遇到民事纠纷或者被人伤害的时候,便要拿出法律的武器,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法律与法制的意识,更应该懂得将这种与法有关的意识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这也是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开展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因,让学生养成一种法制的思维形式。而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法的意识,成为本次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法制;品德社会;法制意识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中小学校中都会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教学。而开展这门课程的原因就在于,可以让学生从小学时便了解法和知道法。这种从小开始培养法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有一种法的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品德意识与良好的素质修养。因此,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必要而重要的。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修养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良好的品德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灵健康,并怀有积极的正能量

所谓修善亦修心,便是说以善自勉,行善积德的事情是由内心的善良心灵所支配的,一个人的品德素养如何也是与心灵有关的,积极正派的心灵能使人努力向上,消极的心灵却使人流于失落无望的边缘,这也就是为何要引导学生积极正派心灵的所在。“法制”二字,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正好能够使学生初步启发关于品行修养和法制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冲击力并不强烈,但是温和与潜移默化的,能够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在一点一滴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到法律的一些小知识和品行的潜在改变。比如,在教学中我会时不时地强调保护环境与尊老爱幼的重要性,并且每次在上课的时候,都会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再次强调,那么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学生乱丢纸屑和违纪违规的现象减少了许多。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既不会过度排斥也不会对它进行完全的无视,刚刚好的教学就能够对学生的素质修养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社会课程中能让学生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学生法的意识

在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中,品德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实践也同样重要。讲解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从实际的生活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不该去沾染的坏习惯。比如说,我在讲述社会法制的时候,我会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中原晨报的视频,该视频是我于8月26日星期二所收集的有关网瘾青年犯罪资料中的视频。视频中出现的一名叫小刘的少年的经历让人失望又痛心。小刘本是处于美好的花季年华,却因为过度沉溺网络,将网络中的暴力行为带到现实中,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沉重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噩耗。这种沉痛的教训我不希望发生在学生身上,所以,我要耐心地为他们一一讲解,将来干什么都一定不要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为你的父母会伤心,你的家人会为你难过。

在讲解的时候,针对这件事,我还让学生上来扮演这件事的关键人物,诸如小刘、警察之类的人物,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自觉地不犯法、违法。

二、如何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增加学生对法的基础认识

(一)在课堂中简单地向学生列举科普一些法制的小知识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既有学生的德行修养方面也有社会与法思想的培养方式,可谓是一书两用。不过,想要讲好这门课程并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是不容易的。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重点不是学生需要了解多少与法制有关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种关于法的思想。我认为,在教学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在一些小故事中为学生科普一下法制小知识,让学生对关于法制方面的知识更加牢固,思想更加坚定。

比方说,我在讲习课程时,会将发生在我身上或者周围的人的例子,向学生讲述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小同学,今天才刚刚十一岁。在父母下岗之后,家中的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家里人就不打算让她上学了,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馆打工。在讲完这个例子之后,我会问同学们:在这个案例中违反了什么法律?学生很高兴地起来发言,都有各自的见解,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的,但这种敢于回答的参与精神,不也能培养学生参与法制的问题与活动意识吗?此案例中,小同学的父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及第五条的规定,而其大伯招聘童工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第六十八条,非法聘用童工也是违法的。

(二)结合生活的实例,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从电视、新闻以及网络信息中了解到当日的时事新闻。而从这些新闻视频中,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法制或者道德的问题。在我们教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还需要联合当时的新闻时事来与学生共同谈论,共同学习。一位网友在参观埃及神庙的时候,发现在神庙的浮雕上刻有中文写的“××到此一游的”字样,这位网友试图用纸巾擦拭去这些令人尴尬与羞愧的字样,但没有用。网友也不能用水来清洗,因为这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物,更应该对其进行保护。看到这,我感觉我的情感与这位网友一样,感到羞耻和难过。早年,在国家开发旅游景区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情况,渐渐的,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此类现象也频频出现于各个景区的参观物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不过,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的增加,这种现象也改善了许多。

我在一次品德与社会的课上将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学生,并要求他们回去写一篇观后感给我。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了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这次的作业让我十分高兴,因为在学生作业中,有许多学生都讲述到关于素质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也会让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学生作业让我很是欣慰,在品德的教育中,让学生自觉发现问题很关键。因为学生会对他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解答与完善,这也是培养学生法制思想的重要的一点。

三、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拓展知识,向学生深入地讲解法就在身边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时候,老师不仅需要对课程进行讲解,还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这种拓展方式应该是根据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与思想素质进行界定的,过高的拓展方式会发生教学知识过于深奥,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所以,把握对知识拓展的程度,对于老师来说,是重要的。这种拓展方式,在日常的教学方式中也有体会。比如,在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在讲解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对“法”的意识是很微弱的,如果我讲课讲得过于深奥,那五年级的学生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问题。所以,在讲课时,我会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讲学方案,在课堂中,尽量让所有学生对我教学的内容都能够了解,都能够明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首次仅以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二字也属于其中,也属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点。而我们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时,不仅要以法治为主,也要以其他社会价值观为目标,全面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以“法”的思想来看待问题,来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法”在我身边,在大家的身边。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思维,就须从课本从生活实例出发,多方面地为学生讲解此方面的一些小知识。而在培养学生法制思想和品德修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解释,以便于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加强对法的了解和深入。

參考文献:

[1]谢晖.法治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谢晕.法哲学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茂聪.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法制
慈善法制的当下问题与完善路径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曹锟贿选与法制局长选任风波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从《与法同行》栏目看县级台如何做好法制专题报道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