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的探究插上翅膀

2018-03-07 09:48梁金涛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作用初中

梁金涛

摘 要: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情况下,信息手段也开始大量运用于教育领域。初中阶段的品德课因课堂氛围单调、教學任务特殊等原因,往往需要借助多媒体等设备,从而导致了当前教学未达到新课改的主旨。根据现实教学现象来剖析初中阶段品德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价值。

关键词:信息手段;初中;思想品德;领域;作用

初中阶段的品德课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极大作用,因此,重视对该课程的教学,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初中阶段该课程在实际内容上显得较为抽象,怎样把其中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始终是众多教师关注的难题。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将信息技术使用在初中阶段的品德教学当中,能明显改善实际教学的效果。

一、改变抽象内容,强调直观价值

品德课属于社会范畴的科目,其中的许多观点均是根据前人的验证而得出的,不但单调还显得抽象,若是教师一味地照本描述,则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这些观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合的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长处,将单调、抽象的观点变得直观、生动[1]。

比如:在讲到“学会调控情绪”这节时,因学生受到日常阅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不能深刻领悟“情绪表达需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句话,使其成为教学难点。于是教师当场为学生播放一段表达情绪的Flash,里面的某个角色通过不恰当的途径来表达情绪,极大地干扰了附近其他人的行为。动画具有极强的幽默感,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知晓了情绪表达时需考虑的一些事项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效果显著,并成功克服了这一难点。

信息技术不但具有信息发送量大的长处,还具有变繁为简、提炼要点的长处,它能借助画面把课本里面某些繁杂的叙述形象地显示出来,明显地缩短了教师对这些内容的解释时间,从而为学生独立动脑思索以及相互探讨给予了更多的时间。

二、纠正教学形式,强调自然价值

由于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一些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做法片面地看成是良好课堂的主要标准,过于强调了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不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得这种误解愈发变得严重,明显干扰了品德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比如:在对课堂情况实施评分时,一般都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次数作为评分依据之一,这样,教师就会在课堂上更加看重对多媒体的使用,在这种评分依据的引导下,只能使教师更加偏离正确的教学路径。所以,教师会把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选择影音材料(如:音频)以及设计PPT课件上,而忽视了更主要的方面,既未有效实现知识讲述的上下衔接,也未做到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没有分清主次的备课使得讲解内容缺乏广度,知识延伸度较低,以致部分学生出现焦虑、找不到头绪的感觉。

有的学者在全面观察学生的脑力活动后曾指出:过度使用新鲜、刺激、趣味的东西会引起学生异常兴奋,而随着时间延长,会使大脑皮层变得麻木。所以,要切实改变当前教师过分借助多媒体的讲解形式,充分显现教学的自然价值。教师须认真挑选教学所用资源,可采取适合的信息技术以更好地完成备课;还要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品德课教学之中,追求界面和谐自然的原则,摒弃虚华浮躁的课件风格[2]。比如:在讲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节时,需要进行教学相关实践,让学生们讲出自己对保护文化古迹的见解。在这节的教学当中,就可借助多媒体来显现各种文化古迹,然后,适当地加进一些古迹被损坏的短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对保护古迹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追求优质课堂,强调实效价值

在初中课堂未采取信息技术之前,授课模式是教师直接面对同学。经过相关改革后,当前的授课模式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加上了大屏幕,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与同学直接交流,代之以大屏幕和同学直接交流,这样一来,以往那种和缓的说明讲解就变成了压缩性的快速灌入。如果发生断电以及设备故障等现象时,过度凭借多媒体的教师在课中会有明显的不知所措之感。多媒体的使用除了可调动学习兴趣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一些有趣的内容(如:音频等)带到课堂,引起同学在课堂中极度兴奋,将注意力转移到与知识无关的乐趣中,使课堂不再具有教学的效用。所以,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强调课堂的实效价值。这种实效价值的判断主要依据下列三个标准:一是能否利于师生在课堂上顺畅交流;二是能否使同学形成创新性的思维;三是能否昭显授课的本质。概括地讲,初中阶段的品德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明白: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所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并非主要作用,它本身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价值,只有将其与教学主旨密切关联,才可达到优质课堂的追求。

总之,初中阶段的品德课中融入信息技术,既符合当前课改的实际要求,还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课堂效果。在当前的教学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课堂的角度看,应尽量防止内容上虚华、繁琐与浮躁,要强调课堂上的直观、简约,并且还要凸显实效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胡元顺.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6(11):135.

[2]冉勇.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58-159.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作用初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