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式课堂的内涵

2018-03-07 09:48张晶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灵动开放

张晶

摘 要: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容开放的态度,包罗万象,融汇古今,苏式语文课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具有其鲜明的特质。从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出有关苏式课堂的一些理解。

关键词:苏式课堂;灵动;精致;开放

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而言是居于领先地位的,苏州的园林、古镇、苏绣、昆曲、评弹等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苏州的教育却一直没有一块响亮的招牌。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苏式教育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打造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苏式语文课堂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反观苏州的特色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苏式语文课堂应具有以下几点特质。

一、灵动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公平是水的特性。荀子曰:“不积细流,無以成江河。”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苏州的美是源于水的灵性,也形成了姑苏人民温和、谦逊、内敛、细腻的处事态度,创造了“吴门画派”“苏绣”“昆曲”“评弹”等文化瑰宝。课堂的精彩在于刹那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教师、文本和编者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才能激起细浪,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灵动飘逸的“苏式语文课堂”应犹如苏州的水一般灵巧与变化。因为,教学需要灵动,需要教师生动活泼地教,更需要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如在教学《怀素写字》时,讲到对“古时候”的理解,我就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古时候的人叫古人”“古时候的诗叫古诗”“古时候的曲子叫古曲”等,通过举一反三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答案,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

1.“苏式课堂”的灵动是多变的

水无常形,因势则变。“苏式课堂”应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灵动的“苏式课堂”,可以因课程、因教师、因学生的变化,产生许多变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学范式),这些“范式”的教学程式往往不尽相同,但其教学本义是高度一致的——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尽可能好的发展。

2.灵动的“苏式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要发展教师的创作个性,而不是强调发展不同教师之间的共性

个性教师要追求自己教学风格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个性的独创性。“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遥看”教师群体时所见的分明一片绿色,因为他们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但是“近看”时却见每株小草其实各有自己的形状、色彩和香味,并不完全相同,甚至稍有杂色。没有个性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个性风格的“苏式课堂”教学,是无法适应现实认同和历史流变的。

二、精致

苏州园林,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其特点是:透过不同的窗棂望过去,都有不同的风景,抑或移步换景,都有感受上细微的变化。从美术角度来看,无论是窗棂后的一小丛修竹,还是屹立在水边的一座假山,苏州园林都形成了一种构图上的对称与和谐。那么,“苏式课堂”亦应具有如此特质,即,设计精妙、方法精巧、教师精干、学生精神、课堂精致、生命精彩。

“苏式课堂”的精致,表现在文本、情景、活动、思维、评价等方面。以文本精致为例,具体表现在:“文本”是教学的凭借。在“苏式语文课堂”中,关注文本,不仅要关注教材,更应关注课标。对于课标,教师应更多地向下看,看出高位的课程设计意图与课改理念如何与低位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具体结合起来。对于教材,教师应更多地向上看,看透课程目标与理念在教材中的具体呈现,在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合理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尽可能多地实现预设的目标。

1.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具体来说,以导入设计为例,可以运用简单的图片展示,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开门见山地引出教学内容,然后从对图片的认识自然过渡到生活中的认识,为后面的探索研究埋下伏笔。整个引入时间很短,言简意赅,充分考虑与主题的联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应适当运用观察和实验、信息技术或者直观教具等策略方法,帮助学生感知事实,增强体验,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将苏州乡土知识、学生身边的科学等生活经验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来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一个好的学习情景,就如同一个“磁场”,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个充满悬疑、问题、质疑和研究的世界。“苏式课堂”中,教师应致力于创设优化的学习情境,从教学的细微处,学生的思维发展层阶处,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2.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随着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未来教室”“MOOC”“云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经走入课堂,走近学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科学提升教学质量,可以说是“苏式课堂”的一大诉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双屏双板”、未来教室、数码互动显微镜、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诸如翻转课堂、“云教学”等教学范式的尝试,将单调的平面教材变成丰富的立体演示,将静态的图像转变为动态的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各种多样化的情景,创设多种深度教学活动,以触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概念,提升技能,增强体验,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虎门销烟》时,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史实不熟悉,因此需要补充很多课外资料,并且还需要创设相关情景,因此我就在课堂中播放了一段电影画面,并补充了相关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白鸦片对人们的巨大摧残和毒害,从而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3.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苏州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也造就了苏州人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品格。“苏式课堂”中的教师,应该具有跨学科的才能,因而有条件打破学科界限。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内容不同、包罗万象的文本,需要教师有很丰富的课外知识。如,我在教学《小露珠》时会适当讲解露珠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航天飞机》时,也会补充航天飞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我国在航天行业的成就。

总之,“苏式课堂”具有“构思精巧,精而不拘”的特征。讲究精耕细作,但精致不是仅仅追求每一个教学细节的极致,也不是追求游离内容的形式,更不是拘泥于无具体意义的细节,而是在宏观和全局的视野下去设计和生成,处处体现创意,讲求课堂和谐、统一,善于创设课堂情境,与苏州园林的风格异曲同工,体现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格。

三、开放——又似海洋文明一样开放包容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苏州尽管不直接濒临海洋,但其毗邻上海,又近浙江,所以在历朝历代,一直深受海洋文明的影响。海洋文明通常具有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创新等特征。“苏式课堂”教学风格不是孑然独立的,它和地理环境、人文思想、政治经济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整体的风貌。那么,“苏式课堂”的开放性又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1.开放的“苏式课堂”应具有包容性

“苏式课堂”中,教师既要认真传授教材中的经典知识,也应积极介绍时事变化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既要关注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应关切学有困难学生的基本发展状况;既不盲目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乐于尝试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关注课堂、实践课堂、反思教学,允许新与旧并存,本土与外来并存。“苏式课堂”应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但应做到求变不偏离正道,求新而不只为了颠覆传统。

2.开放的“苏式课堂”应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教育创新赋予课堂多样的文化内涵,而多样性促进了竞争,竞争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多种课堂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种课堂文化都随时意识到竞争的存在,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都要设法不断发展,以发展求生存。“苏式课堂”应该允许“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存在,更要鼓励教师不断进行“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的创新尝试,以不断深刻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苏式课堂”应允许教师采用讲授式讲透一个重点或讲清一个难点,但更倡导教师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教学,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苏式课堂”鼓励教师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从中找到“最适合的教学策

略”——适合自己、适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学策略;“苏式课堂”也鼓励学生的勇于创新和合理竞争,在公平的规则下,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创新应该是开放的“苏式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

当今地域的边界既清晰,又逐步在模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时代的进步,往往打开地域的边界,走向交流、走向对话、走向整合也才能真正追求这样的境界:在“灵动”中品味着语文学科的独特价值,在“精致”中分享着教学价值的魅力,在“开放”中肯定着传统的精华,感受着创新的洗礼!

參考文献:

[1]顾月华.苏州百年老校的文化特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2]孟晓东.“苏派教学”探微[J].江苏教育,2010(13).

[3]洪劬颉.苏派教学:活实和谐,祛魅归真[J].江苏教育,2010(5).

[4]成尚荣.苏派的教学风格[J].江苏教育,2010(7/8).

[5]沈健.时代呼唤“苏派名师”和“苏派教学”[J].江苏教育,2010(7/8).

[6]张雄锋.苏地新生代语文名师教学主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灵动开放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