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接轨新高考

2018-03-07 09:48周小林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接轨新高考新课改

周小林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考语文题型主要涉及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等。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新高考的接轨,必须融合新课改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高考应变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接轨;新高考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主要题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其中,现代文阅读有三道选择题,古代诗文阅读由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古诗文默写三种题型组合而成,语言文字应用则包括语病判断、成语辨、语序排列三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与仿句题,而近年来的写作均属于“材料作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紧密结合高考题型,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巩固学生的语文文字功底。本文将从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和优化写作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接轨新高考。

一、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

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师必须努力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法规则,学会判断语病,积累各种成语,并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成语。此外,对于语序排列和填空题,教师应注意做好语篇教学,培养学生连贯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排列语序,运用简练而精准的语言练习填空。对于仿句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积累“仿句集锦”,激发敏捷的文思,一边练习写排比句,判断原句的修辞手法并进行正确的化用。

二、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做好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教学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思辨能力。在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体裁(如散文、小说、人物传记、新闻等)及其内容,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深刻感知阅读文本的内涵主旨,并借助多媒体工具赋予语文课堂良好的语情和优美的情境。例如,在解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鉴赏月光下美丽的荷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化用原文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知新闻标题、导语、背景和结语的作用。

对于文言文阅读,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劝学》《师说》《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陈情表》《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和历年高考中的文言文真题,用评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理解关键字词的作用,体会文章主旨内涵,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此加强学生的古典文学功底,减轻文言文教学负担。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革除传统读背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领悟诗眼和词眼,判断修辞手法,练习缘景明情。例如,在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让学生体会“愁”这一词眼的内涵,领悟词作的修辞之妙,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三、优化写作教学方法

教师理应认真研究新课改语文教学大纲和“材料作文”,全面做好语文写作课程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型写作人才,辅助学生搜集各方面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创造充满创新氛围的写作环境,加强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创新写作内容。此外,教师应明确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教育的指向性、目的性和多面性等特点,其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文时遵循写作规律,学会从材料中提炼精髓,设计最佳题目,突出个人特色,将文学创作转换为精神特产。多面性则是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告知学生:文学创作的主体包括模仿者、创造者、旁观者和移情者,模仿者是指模仿某种写作方法或者某一篇佳作的风格与修辞进行模仿性创作;创造者是在写作中勇于创新,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旁观者是要用旁观的态度认真对待写作,正视自己的作文,并不断进行修改;移情者就是要将个人真挚的情感融入文中,赋予文章真实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新高考的接轨,教师应积极融合新课改理念,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语文功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做题规则,逐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芳菲,李琪.小议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3).

[2]刘丽萍,吴淑芳.浅谈高中文言文的德育教学措施[J].中南大学学报,2015(9).

[3]温小珺,施鹏华.挖掘古典文学中的德育因素:以高中诗歌教学为例[J].中华电化教育,2014(12).

[4]刘云丽,李萍.浅谈如何挖掘高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和德育因素[J].中小學教育,2015(11).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接轨新高考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初中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