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课堂小组合作之分组实验的探讨

2018-03-07 09:48雷艳娥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物理课堂小组合作

雷艳娥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有必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益。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以改变课堂的社会心理结构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基本教学组织结构。这种能力的获得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而物理分组实验课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本文就物理课堂小组合作的分组实验进行了几点探讨。

一、利用分组实验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比较抽象,课本的内容也很简单,现在的课本特点是编辑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很多联系,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物理,要就采用多种有趣的引入方式,情境引入就很适合我们物理课堂的教学。因此我都会仔细斟酌新课引入,既要过渡到新知识,又能很好地为创设物理情境服务。的确,物理情境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电磁铁》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电磁铁是在学习螺线管的基础上对电生磁知识的延伸,我提前让各学习小组制作好简易的电磁铁,在新课学习时我通过对螺线管知识的复习过度,以“如何让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更强”为问题引领,让各学习小组开展用自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实验。在这个实验现象中包含着一个物理规律,就是通电螺线管放了铁钉之后磁性就增强了,有些小组的电磁铁能吸引几十个大头针,以致同学们发出了“哇,哇”的惊叹声。通过这个小组合作的分组实验引入新课,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电磁铁,又让学生看到了电磁铁的磁性有强有弱,为进一步学习新课埋下了兴趣的种子。这节课是利用学生自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例子引入的,其实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实例都包含物理规律,通过身边经常发生且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凸透镜的应用》这节课的引入。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变抽象为形象,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通过他们自己亲自得出科学结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是在课堂的开始。在引入新课时,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分组实验引入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何乐而不为呢。

二、开足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听到有老师这样感慨:这节课学生不知吃错什么药了,一点精神都没有。看到老师们被这样的苦恼困扰着,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对别的学科,在这里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就对物理教学来说,我认为物理教师手中都拥有一件足以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它有着神奇的魔力。

书面上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即便学生在学习时并不全是去探究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他们也不愿意只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而实验教学正可以消除这种弊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他们对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分组实验对学生小组合作要求比较高,组内成员必须做好准确细致的合理分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九年级物理的分组实验大多是电学实验,如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过程中,有人一边调节滑动变阻器一边注视电压表的示数,同时有人要读取电流表的示数,有人作记录等等。不管是哪一份“工作”,我都要求每个成员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只有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内容后才算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如有问题要请教老师,必须先请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当然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成员间的分工可以经常进行轮换,以便使每一个成员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开足每一堂分组实验课是初中物理教学对每一个物理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物理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学习的好场所、好机会,它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课“辛苦了”老师,却“幸福”了学生。

三、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尽管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演示实验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位置,他们虽然心里“躍跃”,而两手空空却不能“一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技能得不到进一步提高。把演示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可能教学进度会受到影响。许多时候我在想,我们匆匆赶进度有必要吗?让学生囫囵吞枣学习新知识,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为什么不在平时就巩固这些知识呢?为什么不以激发学生为主呢?当在题海战、抢课抢时间甚至拖堂侵占学生权利时,我能改变些什么?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只为了顺利讲完课而自己包办实验,让学生被动接受,而应该尽量创造条件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把有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学边实验,主动地去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很高,实验时更有责任感。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时,会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物理教学中“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属于演示实验,我让学生自制电磁铁进行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对有磁性的东西,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了解电磁铁以及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本身并不难,但我把它设计为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由于前面学生对探究活动已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要充分运用本节内容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应该说其中更突出的是“猜想与假设”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环节是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这正是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理念。

总之,小组合作的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就会使这种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张仁夕.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4.

[2]李宏志.物理教师如何做好课外“小组合作”[J].新课程学习(中),2012.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物理课堂小组合作
探讨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