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校园 弥久长新

2018-03-07 09:48宋守云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爱弥儿好书名著

宋守云

一本好书,对于读者而言犹如一盏点亮心灵的明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如此。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随着教学生涯的不断延续,日益感觉到自身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很多的欠缺和不足,由此我开始尝试用这样一种方法来突破我自己——“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诚然遇到一本好书和交到一个位益友一样,是非常幸运的,读到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传世名著《爱弥儿》,于我而言确实是这样一种体验和感受。

一、热爱孩子是教育的起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都需要拥有正确、系统的学科知识,掌握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遵守各项规定和制度,而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具有热爱孩子的情感和行动。在贯穿《爱弥儿》的众多章节之中,无处不闪耀着“尊重孩子,热爱孩子,教育孩子”的智慧与做法。热爱孩子是教师工作的起点,只有从“关爱”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够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语言,支持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建议,陪伴他们的成长,发现他们的优点。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他的家庭、性别、民族、性格、相貌有多少的差异,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都是我们需要引导和帮助的对象,都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标尺与参照物。

二、尊重孩子是我们的理念

多年的工作经历,偶尔也能听到各种抱怨和牢骚,甚至自己也会产生职业倦怠,对于教学工作中学生的表现有困惑,有失落,甚至有失望,有愤怒,但是热爱孩子,并尽我所能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始终是我工作的主线和方向,这一切当然也有《爱弥儿》对我的引导和影响。每每读到书中关于怎样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如何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我都心有所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或许我不仅仅是卢梭的学生,也可以算是卢梭的知音。正如书中所言“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思想的继承,让我更加坚定“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个体差异,努力因材施教”的教育信念与信心,并且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努力,欣慰的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我与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我们都可以成为课后的好朋友,许多孩子毕业之后依然喜欢与我交流,我们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班级的每个孩子,这里面有《爱弥儿》的智慧和温度。

三、教育孩子是我们的使命

我非常欣赏一段关于教育事业内涵的论述“教育不是工业,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固定的工艺,生产一样的产品,贴上共同的标签,教育是农业,它需要阳光,需要水,需要空气和土壤,更需要园丁的精心照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體,谁也不能代替。”每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不禁想起《爱弥儿》中所提倡的主张,教育孩子是我们的使命,它是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我们应当为我们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保持敬畏和警醒,我们的教育工作不允许出现失误,工业废品可以回收再造,而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是不可逆的。因此,热爱我们的事业,敬畏我们的职业,牢牢记住我们的使命和担当,用心去做好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有温度,有智慧,有情感,有准则,有敬畏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四、陪伴孩子是我们的幸运

每当静心阅读《爱弥儿》的时候,我都常常在想“每一位我所教过的孩子都是我的天使,在引导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教会了他们许多,自己同样也从他们身上收获了许多,教育孩子是我的责任,陪伴孩子则是我的幸运。”珍惜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留住彼此的记忆和印象,从每一位孩子身上收获智慧,收获友谊都是我们的幸运。与每一位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都应惊讶于他们灵活的思维,新颖的想法,欣赏他们天真的语言,无限的活力,蓬勃的青春。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都是我们对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个体的支持和帮助,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助力添彩。

诚如《爱弥儿》中的话语“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如妒忌、贪婪、仇恨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热爱我的学生,我感谢流传隽永的名著《爱弥儿》。

参考文献:

[1]李进.读书笔记:读教育名著《爱弥儿》[J].少年素质教育报,2009.

[2]刘爱丽.读教育名著有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爱弥儿好书名著
再论爱弥儿是谁
推荐一本好书
好书共享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卢梭的“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