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歌行》的“忧”看“家国情怀”

2018-03-07 11:53车玲枝吴先文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短歌行家国情怀传承

车玲枝 吴先文

摘 要:借《短歌行》的一些教学思考来挖掘古典诗词以传统文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重点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它与现实生活联系,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家国情怀;忧思;传统文化;传承

近几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古典诗词,很受人们喜爱。是的,古典诗文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韵味,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不可丢弃!

犹记得,坐在高一的语文课堂里,上第一节古诗时,语文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初中到高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已由识记背诵到领会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由单纯的背到学习鉴赏能力。成为中学语文老师后,我更加感受到古典诗歌的意蕴美,越挖掘越丰富,越了解越觉得涵义广阔,知识无止境,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中国文学的起源是以诗歌形式记录的,而诗歌的教育更是源远流长。儒家学派的教育经典“四书五经”,起首正是《诗》。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古诗教学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诗歌作为正统庄重的文学体裁,不但意境优美、形象鲜明,更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意义,感情细腻丰富。承传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挖掘和体味古典诗词里的文化味。

就让我们以《短歌行》为例,一起感受如何解读并传承古典诗词里的文化韵味。

一、体会诗情,感受文化

说到《短歌行》,最深入人心的就是里面的“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种忧是为时光易逝而忧,是为贤才难得而忧,是为功业未就而忧,而这一切,更是因为未能一统天下而忧。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里,李連杰扮演的杀手本来是有机会杀了秦始皇嬴政的,但他选择了放弃,为的是梁朝伟所演的残剑所说的“秦王杀不得,为了天下!”在他看来,秦王可以结束七国连年的征战,百姓才可以过安稳的日子。姑且不论秦始皇有无这本心,但曹操必定是有的。《短歌行》是他晚年的作品,处处表明其人生理想:“天下归心。”一统天下!这就不单纯是个人的英雄主义了,他的作品流露出来的情感多是关于家国的忧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认为,只有结束战乱,才能救百姓于水火;只有实现统一才能平息战乱,才能让百姓过上休养生息的日子。这些想法与一般有良心的诗人情怀是有所区别的,是家国情怀的终极体现!

“家国情怀”,在中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这是本土以一个家庭模式为中心而形成的一套思维和生活方式。人类最开始的生活方式是以合作进行的,围猎、狩猎,团体精神很重要。然后有了家,之后是国,团体精神更加重要。于是衍生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将家与国放进同一个系统。

二、理解文意,传承文化

儒家学派认为一名儒士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很坚定的信念,构建“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并由此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又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

家国情怀的意识,在大部分的诗歌中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学老师怎么做才能把诗歌里情感更好地传达出来,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精华,自觉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在笔者看来,可以按以下模式推进课堂:

1.知人论世,以史料营造氛围

课堂上,除介绍写作背景,要花多点时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当时的时局形势,更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体会曹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把自己设想成曹操,才更容易体会他内心的“忧”,更容易体会他要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震撼、悲壮。在这样肃穆悲壮的氛围里试着感受在那样群雄逐鹿、诸侯激战的乱世,有如此大抱负的政治家的胸怀。

解题后,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曹操横槊赋诗,吟唱《短歌行》那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印象,也希望能营造出一种环境氛围引领学生入境,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尽可能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及诗歌的感伤、苍凉的基调。

2.读出韵味,设身处地品真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要多读,才能读出节奏;读出节奏才能体会意境;体会意境,才能感受情感;体会情感,才能感受韵味;感受韵味,才能承传文化。以下先集中介绍完整的朗读:

《短歌行》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节奏明了,就是二二节奏,很容易把握。但要读出情感,则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读,主要是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然后给学生放配乐朗诵。二读,全班齐读,初步熟悉诗歌。三读,这次是在理解全诗之后,大家已经领会了诗句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齐读。为了更好地体会情感,再次播放配乐朗诵。四读,让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模仿诵读的口吻、情感。五读,划分层次,分析情感,之后全班再次齐读,目的是体会和理解诗人真实细腻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无法读出情感,还要再次播放朗读,然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细细地读,慢慢地体会。六诵,请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全诗,适时点拨需要抑扬顿挫、感情饱满,尽可能地展现曹操的情怀与魅力。七诵,最后放一次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好好感受其境、其人、其情,然后全班一起背诵全诗,依然强调节奏与情感。

3.深究诗句,传情达意巧点拨

要说字字珠玑,难免夸张,但诗词的语言总是精辟的,必须细细推究才能体会其中的情感。

《短歌行》里贯穿全诗的是“忧思”之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起首就谈人生短暂,格调悲凉,甚至有些消极的感叹人生短促无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辗转反侧,依然无法消除内心的忧思,只能暂时借酒浇愁。那他忧什么?只是为了人生苦短,无法及时行乐?当然不是。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里看,曹操忧人生苦短,是希望好好努力,最终能一统天下。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曹操在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时仍然因为无法建功立业而忧心不已,实在让人佩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引经据典,甚至直接用《诗经》里的原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一开始就透露出浓浓的思念情味,重点是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就算我不去找你们,你们就不能主动来找我吗?情人之间的眷恋已让人感动,以这种情怀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渴求,感染力达到了极致。如此渴求贤才,而非人数的增加,所为的是让他们辅助自己,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只需加以渲染,自然很容易打动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能置身诗境才能从诗人的角度出发去体会情感,对文中的家国情怀有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的四句引用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只要你们来找我,我一定以“嘉宾”的最高規格待你。还未知来的是谁,先给出最高的诚意,足见曹操对贤才的渴求之心。

接下来的八句写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得到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以明月来比喻人才,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呢?可见求贤之难。求而不得,内心的忧思自然更深,无法排遣。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终于看到贤才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自然是喜不自胜、欢乐无限的情景。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是借此来规劝那些还在犹豫的贤才择木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很温和,很有感染力。最后四句画龙点睛,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海的宽、广、高来说明自己的胸襟广阔,对贤才的需求是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之患”。本诗的背景、主题来到此处得到了升华!一代枭雄,渴求贤才的态度近乎卑微。同时,野心又是如此大,希望贤才全部归己所用,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

忧时光易逝,忧贤才难求,忧功业未成,其实源头就是因为实现大一统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百姓依然无法结束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日子。百姓不能休养生息,小家不牢固,自然所谓的国家也无法定国安邦。

4.联系实际,随笔加深文化传承

古代知识分子常以忧心江山社稷、关心民生疾苦、追求人生理想为基本内涵,“忧国民”“安社稷”“济苍生”是历代知识分子的孜孜追求和历史使命。然而到了今天,处在太平盛世,有了义务教育,读书人多了,但心态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国情怀、个人修养、社会使命感在某些年轻人心里已无法泛起半点涟漪。要想真正在他们心里留下点印象,还得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动手性的操作。

古诗文的课程内容完结后,不妨给时间让学生去交流、整理文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华,然后探讨这些传统文化放在今天应该摆在什么位置,最后用课堂或课后一点点时间把这一环节记录下来;也可以写成一篇短小的随笔,及时把当时的感悟记下来,甚至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去检验这些思想精髓的存在意义。

例如《短歌行》一文最能突出“家国情怀”,它在现实生活里也是意义重大。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站在权利的高度时的作为才算家国情怀,生在太平盛世的我们是幸福的,而我们的家国情怀体现在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民族相融,事事处处从国家的发展出发。“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对“家国情怀”的通俗解读: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

再补充一些当前热点的事例,比如天津港爆炸事件里那些勇敢的消防员们的表现,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某些明星默默在全国各地捐建希望小学,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而我们学生最能体现家国情怀的就是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之,要从古诗词里解读传统优秀文化,是一个值得深究细悟的论题。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带给我们很深刻的道德素养的熏陶。本文所写的《短歌行》只是其中一个探讨的模式,也只是谈及家国情怀的体现。若能抓到实处,传统文化的兴起指日可待了。

猜你喜欢
短歌行家国情怀传承
短歌行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