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

2018-03-08 19:04马洪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临床治疗

马洪菊

【摘要】 目的 分析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的特点, 并观察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取61例盆腔炎包块患者作为A组, 其中盆腔脓肿12例, 附件炎块12例, 淋菌感染13例, 结核性包块11例, 输卵管积水13例;选取同期32例盆腔肿瘤患者作为B组, 其中恶性肿瘤22例, 良性肿瘤1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 效果显著, 炎症已吸收, 可出院。B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 效果显著, 但仍需住院观察, 其中1例患者家属要求出院, 患者已出院。结论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在临床症状和CT表现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需要仔细甄别, 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对患者有利。

【关键词】 盆腔炎性包块;盆腔肿瘤;鉴别诊断;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25

盆腔炎性包块是常见的症状, 可由急慢性盆腔炎导致, 但盆腔肿瘤和盆腔炎性包块在临床上较难分辨, 特别是慢性盆腔炎, 因此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可以有效的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对制定适宜的治疗策略有利[1]。本文从临床特征以及CT表现两方面观察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肿瘤的区别, 并且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盆腔炎包块患者61例作为A组, 均为女性,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28.9±5.7)岁;其中盆腔脓肿12例(19.67%), 附件炎块12例(19.67%), 淋菌感染13例(21.31%), 结核性包块

11例(18.03%), 输卵管积水13例(21.31%)。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32例作为B组, 均为女性, 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29.3±5.9)岁;其中恶性肿瘤22例(68.75%), 良性肿瘤10例(31.25%)。两组患者均经手术, 或者活检确诊, 纳入标准:自愿签署知情书者, 有性生活者;排除标准:妊娠期者, 精神疾病者, 合并其他肿瘤者, 合并嚴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 2 方法

1. 2. 1 临床体征 A组:盆腔脓肿及淋菌感染均为急性盆腔炎, 主诉症状:下腹坠痛, 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同时会伴有直肠刺激、心率加快及高热症状。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异味, 脓样表现, 黏膜充血;子宫颈口发现大量的脓性血样污秽分泌物;盆腔内有包块样的肿物, 且有压痛症状。输卵管积水、结核性包块及附件炎块均为慢性盆腔炎, 主诉症状:下腹坠痛, 部分输卵管炎患者不孕不育。妇科检查:双侧或单侧附件区扪及腊肠状或条索状增粗肿块, 按压有轻微疼痛感, 宫骶韧带缩短、增厚、僵硬, 且伴有压痛。

B组:恶性肿瘤患者会有继发性恶心, 且肿瘤通常是在良性肿瘤基础上增大, 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质地硬, 盆腔内包块囊实、实性、固定不均, 且表面呈现结节状, 伴有腹水症状, 可能发生恶病质。良性肿瘤患者的子宫质地偏硬, 或者中等, 球形、可扪、界清、囊性、表面光滑包块, 可发现移动性浊音。

1. 2. 2 CT表现 A组:CT检查无明显的特异性, 病变范围广, 包括直肠、膀胱、子宫等均会发生病变, 肿物的形状不规则, 囊腔呈现蜂窝状, 囊腔壁内缘界限锐利且不清晰。

B组:CT检查发现良性肿瘤的病变有局限性, 囊壁内缘界限锐利;恶性肿瘤比较大, 且呈现实质性, 坏死的部位很少看到蜂窝状, 蔓延方式通常是向着周围浸润式增长。

1. 2. 3 治疗方法 A组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给予患者1.0 g甲硝唑, 1.0 g头孢甲肟, 口服, 2次/d, 持续治疗3 d, 若无效选择手术治疗。45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其中10例患者因年龄小, 未生育, 选择保守性手术治疗, 7例患者选择经阴道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 28例患者选择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同时接受物理治疗, 包括短波、超短波、激光及微波等治疗, 可加速炎症吸收, 改善供氧量及血液循环。

B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良性肿瘤患者中7例采取手术治疗, 剩余3例患者选择随访。恶性肿瘤患者22例中12例采取手术治疗, 6例采取化疗治疗, 剩余

4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2 结果

A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 效果显著, 炎症已吸收, 可出院。术后随访1年, 45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盆腔疼痛患者1例。B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 效果显著, 但仍需住院观察, 其中1例患者家属要求出院, 患者已出院。

3 讨论

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肿瘤的鉴别十分重要, 盆腔炎是发病率很高的妇科疾病, 可能导致炎性包块的产生, 容易与盆腔肿瘤混淆, 从而产生过度治疗或者耽误病情的严重后果, 因此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对明确病情进行适宜的治疗有

利[2, 3]。

一般急性盆腔炎产生的包块可通过体征判断, 并且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 包块会在短时间缩小, 症状也有所改善, 较为容易分辨, 但慢性盆腔炎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症状也并不明显, 因此难以分辨[4, 5]。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盆腔包块和盆腔肿瘤临床体征有一定的区别, 但单纯的通过体征判断仍然较为困难, 而CT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别, 一般良性肿瘤的病变有局限性, 囊壁内缘界限锐利;恶性肿瘤比较大, 且呈现实质性, 坏死部位很少看到蜂窝状, 蔓延方式通常是向着周围浸润式增长。因此对于难以辨明的盆腔包块, 在采用抗生素治疗未果后, 可以考虑影像学手段或者开腹探查进行明确诊断, 以获得明确诊断。而盆腔包块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 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 一般可获得明确的治疗效果, 盆腔肿瘤患者则具有手术治疗和防守治疗两种方式, 应根据患者情况以及自身的要求进行选择[6-10]。

综上所述, 盆腔炎性包块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并且与盆腔肿瘤有一定的相似性, 容易造成误诊, 浪费医疗资源和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需要从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判断盆腔肿瘤的可能性, 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对患者有利。

参考文献

[1] 尹如铁, 潘小玲, 高雪梅, 等.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4):251-253.

[2] 张新玲, 黄冬梅, 郑荣琴, 等. 超声造影对盆腔肿块定性诊断的初步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20(11):968-971.

[3] 张莲霞. B超检查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4):32.

[4] 赵晓莉.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 光明中医, 2012, 27(3):465.

[5] 许温, 马盼香, 李雅玲, 等. 超短波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89.

[6] 陈爱霞.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30):150-151.

[7] 张东育.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的鉴别诊断.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8):116-117.

[8] 苏莉. 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9):4858-4860.

[9] 帅建刚, 董巨浪, 颜莹, 等. 女性盆腔炎性包块临床观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 7(4):321-323.

[10] 郁鹏, 詹绍萍, 王锡娟, 等. 盆腔炎性包块的超声诊断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 13(1):61-62.

[收稿日期:2017-1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临床治疗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