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复苏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8-03-08 19:09黄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黄文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复苏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生并发窒息的4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同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出生且并发窒息的4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儿实施新法复苏技术, 对照组患儿选择旧式复苏技术。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复苏后5、10 min 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病死率为11.9%(5/42), 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苏后5、10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法复苏技术相较于旧式复苏技术疗效更佳, 不仅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还能改善其生存质量, 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33

新生兒窒息(neonatal asphyxia)指由于产前、产时、产后各种病因, 致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和分娩过程中出现呼吸障碍, 导致婴儿出生后1 min内无法正常呼吸, 以低氧血症、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为病理改变的疾病, 是导致新生儿智力障碍、脑瘫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当前医院积极推广复苏技术, 以期增加患儿存活机会, 减少脑损伤, 医者总结临床经验结合旧式复苏技术, 推出新法复苏技术, 以期提高复苏效果, 改善预后[2, 3]。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复苏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出生并发窒息的4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同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出生且并发窒息的4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男24例, 女18例;胎龄38~41周, 平均胎龄(39.2±0.6)周;体质量1856~5843 g, 平均体质量(3654.6±729.5)g;顺产27例, 剖宫产15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胎龄37~41周, 平均胎龄(38.9±0.7)周;体质量1867~5828g, 平均体质量(3636.7±730.5)g;顺产28例, 剖宫产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 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旧式复苏技术。①由医护人员清除患儿口鼻腔内黏液, 借助导管反复抽吸胃部和咽喉液体, 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帮助患儿通气。②拍打患儿足底, 挤压胸部, 以便改善其呼吸功能。

1. 2. 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实施新法复苏技术。①打造专业医疗团队, 选择国际公认ABCDE复苏方案, A(airway)吸净患儿呼吸道黏液;B(breathing)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 确保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动态评价, 以此模式为基础循环开展复苏工作, 直至患儿完全复苏[4];②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执行, 由2~3人协作实施新法复苏技术, 快速评估患儿呼吸、反应、肌张力情况, 做好保温措施, 保持轻微仰伸体位, 用预热毛巾为其擦干皮肤, 清理呼吸道(若有羊水胎粪污染者, 给予气管插管行胎粪吸引术), 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 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正压通气, 实施复苏后患儿仍无好转, 可给予患儿低浓度吸氧, 搭配胸外按压, 可根据患儿情况给予肾上腺素强心, 生理盐水扩容[5, 6]。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心肌损伤、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复苏后5、10 min Apgar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中高血糖2例、低血糖1例、低钙血症2例、低钠血症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对照组患儿中高血糖4例、低血糖3例、心肌损伤1例、低钠血症2例、低钙血症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颅内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15/42),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病死率为11.9%(5/42), 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复苏后5、10 min Apgar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复苏后5、10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 急需医者对其进行抢救, 以降低病死率, 预防远期后遗症, 该病病因多与母体疾病(高血压、子痫、严重贫血)、子宫因素(痉挛、出血)、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脐带因素(脐带绕颈、打结、脱垂)有关, 作为新生儿多发且病死率极高的高危病症, 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 近年备受关注[7, 8]。

轻度窒息患儿常伴有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浅表、心率80~120次/min, 存在喉反射;重度窒息患儿则常伴口唇暗紫、无呼吸、心率<80次/min, 心跳不规则且喉反射消失, 医者应准确判断患儿的窒息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节省抢救时间, 提高复苏效果。endprint

调查统计我国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10%, 但死亡率高达30%, 每年约有30万新生儿因窒息伴有残疾, 影响其日后正常的生活, 增加家庭的负担[9, 10]。本次研究表明, 研究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患儿复苏后5、

10 min 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即为新生儿窒息患儿实施新法复苏技术疗效优于旧式复苏。加大新法复苏技术宣传力度,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打造专业工作团队, 由产科与儿科医生为患儿判断病情, 选择适宜的复苏措施, 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采取保温措施, 严格按照复苏步骤为患儿开展急救, 复苏后加大监护力度, 观察患儿血压、体温、心率及其神经系统症状, 提高复苏效果。

综上所述, 新法复苏技术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 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可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清霞, 王琴, 方昕.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复苏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8):105-107.

[2] 李小瑜, 陈雅杏, 陈少君. 细节管理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推广中的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2):158-160.

[3] 李天颂, 黄碧梅, 何睿伟.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临床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22):125-126.

[4] 趙晓霞. 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43例效果观察. 心理医生, 2016, 22(13):116-117.

[5] 王红静. 新法复苏术治疗新生儿窒息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8):187-188.

[6] 高淑强.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5年总结. 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2):198-199.

[7] 郭朝利, 于俊萍, 贾丽芳, 等. 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操作培训方式的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4):41-42.

[8] 李言林, 李科, 贺平, 等. 应用新法复苏技术前后新生儿窒息早期死亡分析及对策.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5):654-656.

[9] 谭春迎, 王海鸥.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5):2085-2086.

[10] 侯林霞, 何艳君, 张丽清.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外医疗, 2013, 32(16):59.

[收稿日期:2017-1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儿窒息
复合辅酶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对专科医生基地学员培训的效果评价
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延迟断脐的临床探析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6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