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和嫦娥在四川的故事

2018-03-10 20:30李后强
当代县域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四川盆地高阳瓦屋

李后强

近年,争抢历史名人成为一道社会风景线,有的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这与地方重视文化和发展经济有密切关系。关于五帝之一颛顼出生地争论也很大,省际之间、省内之间、县区之间,都有争论。由于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争抢还不太激烈。但神话也可能是真实事件的影射和放大,至少可以引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我们在田园调研和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来讲述颛顼和嫦娥在安宁河谷的故事,并用康养“六度理论”思考安宁河谷发展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类起源和黄帝在四川活动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呈巨大金字塔形态,最高的珠峰达8844米。最新研究显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最少有4.5亿年。这推翻了早期的理论即6500万年。大量事实表明,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因为喜马拉雅是地球上最早的一块陆地,其他地方当时还是海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最大的淡水塔,所以,珠峰两边有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喜马拉雅山上有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确在海洋之中。《圣经》故事中的诺亚方舟可能就是喜马拉雅。从卫星看地球,四川盆地就像是一艘停靠在青藏高原东岸的“诺亚方舟”,因此四川被称为青藏高原东大门。西藏阿里地区18000年前的象雄文化也是证据。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于青藏高原,颛顼(zhuān xū)改革宗教后,随着人类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西藏到处是金字塔形的巨大山脉,埃及人造金字塔是否受到青藏高原山形的启示和影响,值得探讨。阿里的冈仁波齐山至今还被认为是世界多种宗教的中心。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所有生物,在喜马拉雅山脉都可以找到原型,即野生的原始标本,只是与现在人工驯化的或者自然进化的生物有较大差异。在喜马拉雅还有夏尔巴人和藏族,甚至发现了雪人的足迹。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约20万平方公里,海拔300至700米,地理界线为云贵高原、巫山、大巴山,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四川盆地号称千河之盆,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400多条,不同规模的河流有5000多条,又是紫色(红色)盆地,属于世界唯一,具有内陆海洋性气候,物产丰富,最适合人类生存。四川盆地在远古时代也是海洋,巴蜀图语的著名符号“S”(或者“鱼”),就是指海洋和水波。人类从喜马拉雅迁徙到昆仑山再到四川盆地,在盆地创造了许多辉煌,如“资阳人”,还有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资阳人”是中国发现的第三个古人类头骨化石,也是新中国发现的首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伴随“资阳人”出土的,还有大批石器、骨器,特别是骨针、穿孔石珠、麂鹿角等文物。“资阳人”被鉴定为约4万年前的古人類,和现代的人类有直接关系,是古蜀人祖先。“资阳人”的发掘说明在此之前,古人早在四川盆地活动,顺着安宁河谷慢慢向南方扩散,直至东南亚、南亚。今天在安宁河谷发现的巨大石墓就是证据。五帝之首的黄帝,主要在四川盆地活动。《巴蜀史志》2017 年第4期报道,四川学者向胤道根据若干历史资料和四川发掘的物证及作者现场考证发现,黄帝诞生在四川,不仅确认嫘祖故乡西陵氏朝云之国其方位在古蜀川西川北一带,更重要是印证黄帝出生地在岷山汶川布瓦村附近一带。因为有岷江、雅砻江、金沙江等,黄河、长江都在阿坝流过,黄帝出生在汶川、茂县附近应该可信,黄帝后人大禹也出生在北川、汶川和茂县一带。黄帝的“黄”可能与西部黄色土地有关,本意为“黄地”。四川盆地就是典型的紫色土地,过去认为是红色盆地、黄色盆地,黄帝之名应该取自四川盆地的土色。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据考证,嫘祖是四川盐亭人,带领人们养蚕纺丝。这里的“轩辕”就是四川盆地,“丘”就是瓦屋山。《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现在学界的基本观点,《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怪书,记载了550座山,300多条河流,由战国中后期到汉代中期的楚国人或巴蜀人所作,这说明作者很熟悉四川情况。八百岁,可能是指眉山市彭山区的先秦道家人物彭祖,他是黄帝的后人,颛顼的玄孙。“女子国”可能是“雅女国”“东女国”,即洪雅、雅安和丹巴美女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袁珂先生在注《楚辞·天问》说道,“穷”即“穷山”,就是“岷山”。三星堆可能是上古黄帝之国,纵目人就是黄帝,四川盆地可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山海经·海内西经》还指出,黄帝居住的轩辕之丘,呈方形,“青丘国,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九尾”。古代丝帛只有四川产,蜀是丝帛原产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就是三层九枝,各有凤鸟,似为狐九尾。晋代郭璞说,青丘国在岷山之南。我们认为,“穷山”可能是邛崃之山,“青丘国”可能是青神洪雅,瓦屋山就是黄帝居住之丘。因为四川只有瓦屋山是方形,瓦屋山有三星洞,与三星堆一致。此外,瓦屋山地区有蚕丛传说,认为青衣神就是蚕丛,青神县就是纪念青衣神。因此,黄帝居住在瓦屋山,蚕丛、老子、张道陵、张三丰、苏轼等都寻踪而去。瓦屋山脚下有“五斗观”和其他文物古迹,特别是木雕老君像,栩栩如生。黄帝把两个儿子,青阳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一是因为四川河流众多,二是黄帝是四川人,三是希望他们学习水的品格。

著名史学家徐中舒先生认为古族群分为高阳氏和高辛氏两大部族集团,高阳氏颛顼,属昌意系,降居若水(今雅砻江),阳不是山南水北为阳的“阳”,而是指低地茂密森林被砍伐后而阳光普照的农业区域。大禹来自高阳氏系统。高辛氏帝喾(kù),属青阳系,降居江水(今岷江)。《世本》作:“泯水”,即岷江。高辛氏的 “辛”字,与“薪”相通,指柴薪森林,代表森林狩猎部族,首先进入南方低地开发地区。所以,高阳氏是指高原阳光普照的地方,高辛氏是指高原有原始森林的地方,说明两大部落都从高原下来,最后都在四川盆地活动。大禹在四川活动很多,特别是在汶川、北川、茂县等传说最多,被评为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第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继和先生认为,禹为高阳氏颛顼之孙,鲧之子,本身属于高阳氏农业部族系统。鲧娶有莘氏女名女嬉。有莘氏之莘,即辛薪之“莘”,指森林薪柴,属高辛氏系统,这说明夏部族是高阳氏农业部族和高辛氏狩猎部族的联盟,这种联盟的经济内容就是产牧经济,即低等农业与畜牧狩猎相结合的综合经济。我们认为,帝喾的前辈在四川岷江、雅砻江,也算祖籍在蜀。高阳氏(颛顼)与高辛氏(帝喾)都在四川盆地生活、工作过,对治水、农业发展贡献很大,嫦娥出生在四川也是可能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川盆地高阳瓦屋
猴官
蒙面枪神之战
王世旺
四川眉山:瓦屋春雪
秋雨
山横瓦屋披云出
讨账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四川主推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叶面肥对四川盆地主要推广杂交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