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2018-03-12 00:45霍玉敏,唐永芳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负效应意识形态网络

霍玉敏,唐永芳

摘 要 意识形态领域,网络如同“双刃剑”。网络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意识形态传播拥有了新的技术载体与新的传播渠道,增强了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网络作为多维传播工具,使意识形态宣传实效增强,增加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网络的特性也使意识形态维护和管理难度加大,并且网络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工具。如何趋利避害,舞好网络这把“神奇之剑”,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效应,减低负效应,是当前迫在眉睫的要务。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正效应;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088-03

据权威资料显示,到2017年6月,中国的网民已近8亿人,是全世界网民总数的1/5。这表明,网络正以强势的力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场域。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双刃剑”效应也愈加明显。这把“双刃剑”既可扬善,亦可助恶,运用合理到位,就能发挥正面威力,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肆意滥用或监管不到位,则会反受其害,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阻碍。

1 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效应

1.1 网络增强了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信息,其表达过程就是信息的传播过程。相对于广播、报纸、电视、通讯等传统信息表达与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平等性、海量性、高效信息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借助网络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与新的传播渠道。

网络创新了意识形态的宣传平台。传统意识形态传播媒介是自上而下、单向度的传播路径,有较强的正向灌输作用。而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多元客户端互联互通,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主题论坛、直播平台等网络技术衍生的媒体形态,在传播主体、内容、方式以及覆盖面与影响力方面能量惊人,加速了对传统信息媒介的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宽渠道地传播信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行为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价值取向。

网络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交流新平台。网络时代,全天候开放的网络环境可以保持实时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网络的超时空性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障碍,普通民众也能通过电脑、手机等从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不同渠道,足不出户同步获得国内外大事要闻、最新资讯,能随时存储且能直接参与其间。网络等于是为全社会提供了虚拟的公共管理空间,网民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其政治行为的主动参与性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得到显著提高。如果有效发挥网络的超时空传播特性,及时发布、更新党和国家重要理论、方针、政策,统领和整合社会思潮,不间断地进行正面舆情引导,能很好地增进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1.2 网络增加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单一的宣传途径、单向度的传播过程,达不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和指导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网络为代表的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成为意识形态传播重要方式,改变了传播生态与舆论格局。网络媒体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思想舆论阵地,多管齐下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制高点,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可以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使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更加明显。

网络更新了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方式。相对于以往意识形态庄重的、学术性的传播形式,网络新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理论体系向具象化转变,实现由抽象式、独白式、单一式传播模式向形象式、对话式、融合式传播模式的转化,以传播内容的趣味性、鲜活性和“即视感”“在场感”,使其接地气、达民意,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网络传播的优势非常明显,传统媒体是二維宣传工具,而网络是多维的,它把较为复杂晦涩的意识形态内容作了直观形象、通俗活泼的感性化处理,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在贯彻落实中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像、声等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也可以把传统媒体的主旋律作品打造成为网上“刷屏”的融媒体产品,传递多感观的信息,让民众有一种最熟悉、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大大增强意识形态宣传的实效,也大大增加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特点使电子游戏、广告等传播载体各尽其用,使意识形态传播更鲜活,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工具的效用,以正能量引导网民的价值观正向发展,即朝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方向发展。

网络除了能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传播模式,更兼具了传播面广、速度快、即时性互动性强、更新灵活、空间无限的优势。前网络时代,报纸杂志、电视等传播渠道,因为印刷、制作、运输等方面的原因,信息传播难免滞后,信息更新更无法与现实同步。而网络时代,网络视频与图片内容广泛,链接多,即时性强,对社会上的难点热点与社会舆情、突发事件报道能及时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尽快发布真实信息,并能做到与现实同步更新,可以快速进行正面教育与舆论引导,使网络成为提供迅捷、全面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

2 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负效应

2.1 网络使意识形态维护和管理难度加大

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流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健康的。但监管尚不够完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视相对不够,对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反渗透能力不足;二则网络管理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配合尚缺乏默契;三则信息技术部门与网络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淀,难以及时、全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做出甄别并及时防控,等等。

从传播方式看,前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载体是报纸、杂志和书籍等这样的印制传媒,以及广播、电视和电台等这样的电制传媒,这种线性传播模式采取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方式,受地域、时空的影响,信息渠道狭窄,且信息内容是各级宣传部门严格筛选,通过把关,将可能产生的不良舆论效果置于可控范围内并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有强烈的正面导向性。政府通过对主流媒体的管控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自上而下的舆论场,能极大限度地阻止负面信息的传播,有效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而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消解了信息传播的把关能力,双向互动的传播格局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路径与思想交流方式,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消除了以往宣传者与受众之间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人们的话语权得到极大释放,网络的低门槛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又使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取舍信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制造者与发布者,不受时空限制,匿名一键式发布、评论和转发、即时传播、裂变式扩散,以致网络空间里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甚至反动信息充斥,“他律”变成了“自律”,信息“短缺”变成了“过剩”,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就会被逐渐削弱、冲淡。

从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看,传统的新闻媒体广播、报刊、电视等,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意识形态的工作对象具有确定性、可掌握性。而网络环境中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的特点正好相反。网络扩大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受众对信息的发布能力和交流空间,大大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交流,信息选择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以及网络的虚拟性使这种交流呈现出高度复杂性,网络把关难度极大,给舆论引导带来极大困难。网络的隐匿性和分散性又会降低网民的道德自律,出现网络思想道德失范的情况。个别网民辩识能力不够,为自身弱势地位进行社会性归因,一旦被利用,其言论在网络传播、扩散、发酵,容易造成事态扩大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构成挑战。

从传播内容看,网络空间可谓资讯海洋,信息流变增加了理性整合的难度。网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存,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会通过不同的传播主体,碎片化地进行网络传播。目前我国存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问题很容易导致一些人心理失衡、情绪过激,有的人把在现实生活中积聚的不满、焦虑等情绪宣泄在网络上,网络的开放性、去中心化等特征,极易滋生激进的舆论表达,如果没有理性的分析、引导,放任网络传播、聚焦,就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并走向极端,导致民意啸聚,出现网络谣言、网络攻击、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等事件,触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有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在信息不全或失真的情况下被发布到网上,不同群体竞相转评,经过网络舆论发酵后,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激化成更大的热点事件。还有不少网络宣传的新闻真实性不足,内容失真、偏颇或低俗,甚至有些政治谎言与假新闻,隐藏在博人眼球的大标题或恶搞段子中,影响网民的政治观点。大量负面信息淹没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

2.2 网络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工具

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面临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意识形态的渗透本来就是敌对阶级间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网络使意识形态的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更是成为把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追求渗透到中国的新渠道。

西方国家重视并善于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说过,只要中国现代化不拒绝互联网技术,美国就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英国学者查德威克在《互联网政治学》一书中直接指出:“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而在网络技术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确掌握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绝对优势。如美国是互联网技术发源地,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中央处理器(CPU)的产量占世界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近3 000个世界性大型数据库70%设在美国,美国还掌握着全球四大搜索引擎。凭借网络、软硬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完全有能力控制信息流动的速度与方向,对全球信息加工处理以控制全球信息舆论。网络成为西方国家对外文化扩张的新战略要地与意识形态角力的主战场。

西方敌对势力宣称网络自由,在网络阵地上对中国实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意识形态争夺战。

境外建上千个专门网站,援助、支持反动媒体,雇佣网络水军运用网络传播手段制造各种政治谣言妖魔化中国,发布攻击党的领导和诋毁中国制度的网帖,歪曲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国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舆论战;歪曲中国历史,抹黑领袖和英雄人物;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对中国一些敏感事件进行歪曲事实、捕风捉影的不实报道,或把普通事件哄炒为政治事件、把敏感事件炒成意识形态事件,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造成社会舆论撕裂事件;刻意制造消极话题、放大负面问题引诱网民参与讨论,作为幕后推手进行思想鼓动与策反,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一切社会事务进行歪曲与毁谤。

通过网络平台输送、传播的影视产品、游戏软件中嵌入经过包装的西方意识形态,宣传西式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权、普世价值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不少文化娱乐产品充斥着“美式超人”救世界于危难、西方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天堂、美国肩负世界前进发展的重任等内容。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图谋使更多的人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蛊惑与误导,潜移默化地接受直到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淡化乃至丧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培植亲西方代理人,如一些“社会公知”、意见领袖、“网络大V”、网络红人等,利用他们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表面上倡导言论自由、学术探讨,实质上有目的地在网络上推销西方政治理念与“普世价值观”价值观。对某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别有用心地夸大和误导,有意抹黑党的光辉历史,贬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凡此种种,目的就是要引诱与误导人们在意识形态认同上产生偏差,产生价值观危机,动摇中华民族的信仰根基,动摇民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进而在意识形态上瓦解中国。

3 结束语

意识形态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如何趋利避害,舞好网络这把“神奇之剑”,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效应,最大限度减低负效应,是当前迫在眉睫的要务。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树起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让网络这把“双刃剑”有利于人们的一面更加锐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3(1).

[2]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4(6):29-33.

[3]李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32-134.

[4]谭丙华.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工作[J].人民论坛,2018(15).

[5]秦艳平,马松超,岳婷.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1):41-43.

[6]王金玲.論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理论界,2014(5):160-163.

基金项目: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时代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研究”(2018B106)。

作者简介:霍玉敏,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唐永芳,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负效应意识形态网络
从生态角度诠释科学技术两重性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