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8-03-12 13:35陈万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

陈万芳

【摘要】目的:观察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7.5 mg/(kg.次),6-8h 1次。结果:治疗组RDS发生率4.76%,无1例死亡。对照组RDS发生率23.81%,死亡6例,死亡率14.2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 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关键词】CPAP通气;沐舒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 ofnewbom, RDS)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等呼吸窘迫症状,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对早产儿应用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静脉注射,在预防RDS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新生儿均为胎龄≤34周的早产儿,排除标准:①有窒息症状的患儿;②产房内已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新生儿;③产妇于产前1周内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服用史;④剖宫产或多胎产儿[2]。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早产儿19例,胎龄29-32周,平均胎龄(30.14±0.66)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942.52±180.68)g;对照组早产儿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胎龄29-34周,平均胎龄(31.06±0.84)周;平均出生体重(1906.32±175.31)g。两组患者的胎龄、性别比、体重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兩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设置CPAP通气机的压力水平为ScmH20,并调节吸氧浓度为30%-55%,每次的通气时长为6-8h;同时加用沐舒坦静脉注射治疗,药物用量为7.5mg/(kg.次),每日1-2次,连续给药3-4d。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基础上加用低流量面罩吸氧。若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Pa02仍低于50mmHg,且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则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射,使用剂量为120mg/(kg.次)。

1.3 NRDS诊断标准[3]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中的RDS诊断标准,即:①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及呼气性呻吟等症状,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②面色青紫,胸廓有较明显隆起,且有吸凹征;③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有细小颗粒物均匀分布,且出现网状阴影,肺部有毛玻璃状阴影。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RDS发生率、死亡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本次研究的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中共有2例新生儿发生RDS,发生率为4.76%,RDS患儿均经正确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发生RDS,RDS发生率为23.81%,其中有6例患儿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亡率为14.29%。观察组患者的R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分别为(X2=14.819,P<0.05)、 (X2=1 5.3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

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均得到良好缓解,使用率为7.14%;对照组中共有7例新生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为16.67%。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X2=4.330,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多发病症之一,社会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故RDS的发病率也表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动向[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较短时间内缺乏足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且早产儿的肺结构大多不成熟,肺泡结构呈萎缩趋势,进而引起肺不张,使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出现障碍,使新生儿出现机体缺氧,表现出一系列并发症而致病。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与缺失是新生儿发生RDS的最直接原因,且胎龄越小,新生儿发生RDS的可能性也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量与胎龄相关,二者有正相关关系,即胎龄越小,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量越少,使发生RDS的风险增大[5]。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尚未找到RDS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内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干预治疗,在改善呼吸状况的同时促进肺组织的发育,是现阶段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CPAP通气治疗是常用的人工气道构建方法,能够帮助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在呼吸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气道压,降低气道中气流的阻力,这不仅有利于萎缩肺泡的再次扩张,还能够有效防止小气道闭合,从而达到使新生儿保持稳定呼吸的治疗目的。应用CPAP通气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肺氧合水平,降低肺内分流,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次数。

沐舒坦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盐酸氨溴索,具有良好的祛痰功效,常规剂量使用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道的炎性反应,促进呼吸道黏稠物的排出。当使用大剂量沐舒坦时,则可发挥其独特的药效: (1)减轻肺泡组织发生萎陷的程度,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肺组织的发育成熟; (2)在超氧化阴离子及过氧化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减少由于过氧化物质形成而造成的氧化性损伤;(3)磷脂酰甘油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组分,沐舒坦能够使新生儿体内出现磷脂酰甘油的时间提前,为肺表面活性物资的较早分泌创造条件; (4)对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炎性细胞的形成具有较高的阻滞作用,使肺泡组织细胞及上皮细胞尽量保持完整性,减少炎性液体分泌及肺组织的水肿程度,降低过度炎性反应而导致的肺损伤。另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沐舒坦对于肺组织的特异性水平较高[6],故在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及肺成熟的过程中,不会对其它组织造成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性较高,新生儿的适应性较高。

从蛋白质的基因表达层面分析可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活性蛋白(包括SP-A、SP-B、SP-C及SP-D),磷脂成分只有与SP-B、SP-C结合,才能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而SP-A及SP-D则在呼吸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提高磷脂含量、促进相关活性蛋白的表达,是预防RDS的关键[7]。沐舒坦一方面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及磷脂酶活性,减慢磷脂的代谢降解速率,使新生儿肺组织中的磷脂含量相对提升;另一方面还能促进肺泡上皮细胞中SP-A、SP-B及SP-C等活性物质的基因表达,从而更好地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将沐舒坦与CAPA通气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的肺功能,尽可能地降低RDS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RDS发生率、死亡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吕育纯,庄婉珠.盐酸氨溴索针剂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研究(附200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 26 (03):139-141.

[2]刘九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5,11(07):186-187.

[3]卢双龙,黄国华,唐晋清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10 (04): 54-57.

[4]張志群,黄先玫,芦惠.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1 (05):858-863.

[5]余莉.大剂量沐舒坦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26 (08):85-86.

[6]秦素芳,张红梅,方炜.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 35 (24): 5006-5007.

[7]李丈莉,周伟,陈新宙等.经鼻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2012,13 (06): 362-364.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