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鄂东局地风雹过程成因分析

2018-03-13 02:05童红梅卫文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浠水鄂东雷暴

童红梅,赵 熙,卫文芳,刘 怡

(1.湖北省黄石市气象局,湖北黄石 435002;2.民航山东空管分局气象台,山东济南 430074;3.四川省崇州市气象局,四川崇州 611230)

湖北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区,而鄂东地区更是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区。鄂东地区位于幕阜山和大别山之间,受其特殊的地形影响,夏季强对流天气多发,常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影响。许多学者对雹暴、下击暴流、飑线等灾害性天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3]。侯淑梅等[4]普查了2005—2012年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挑取了61个后向发展雷暴个例,分析了后向发展雷暴的气候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俞小鼎等[5]分析指出对于一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其雷达回波的移动向量是平流和传播的合成。笔者从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7年7月14日鄂东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风雹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同类型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6-8]。

1 天气实况

2017年7月14日午后到傍晚鄂东局部出现强对流天气,浠水、蕲春、罗田、英山、黄石等地出现7~10级阵风,最大风速达28.7 m/s(11级),出现在罗田跨马墩(图1);局部雨量20.0~50.0 mm(图2),最大累积雨量106.7 mm,出现在浠水三角山,最大小时雨强58.8 mm出现在浠水策湖;并伴有雷电和冰雹。其中16:30—19:00,浠水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遭受风雹灾害,过程累积雨量 102.8 mm,阵风7~8级,17:53—18:06出现冰雹,冰雹最大直径2~3 cm,造成3 200人受灾,转移安置26人,损坏房屋(基本为楼顶隔热层或楼梯间屋顶轻微受损)22间,农业、渔业、电力设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累计经济损失116万元。

图1 2017年7月14日14:00—18:00罗田跨马墩极大风速Fig.1 Great wind speed in Luotian Kuama pier during 14:00-18:00 on July 14,2017

2 天气系统

7月14日高纬度维持两槽一脊形势,中纬度受青藏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控制,在这2个高压之间有切变,副热带高压588 dagpm线13日08:00—14日08:00缓慢东退,14日08:00—15日08:00略北抬,北抬位置稳定位于鄂东南地区(图3)。

从500 hPa来看,14日08:00(图4a),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切变位于河南至四川一线,湖北省位于槽前西南气流中,无急流;对应700、850、925 hPa有明显切变,从山东延伸至四川境内,其中850、925 hPa西南急流强盛,位于鄂东地区,均达18 m/s。到14日20:00(图4b),青藏高压加强,副热带高压西进,导致两高之间切变变陡,对应700、850、925 hPa有明显切变,位置从山东向西南伸展至贵州,以暖式切变为主。随着两高之间切变收窄,850、925 hPa西南急流明显减弱,850 hPa减至14 m/s,925 hPa减至12 m/s,但位置稳定维持在鄂东地区。

注:蓝色表示累积降雨量< 20 mm;红色表示累积降雨量≥20 mmNote:Blue indicates cumulative rainfall less than 20 mm;red indicates cumulative rainfall not less than 20 mm图2 2017年7月14日14:00—23:00黄冈地区、黄石地区累积降雨量Fig.2 Cumulative rainfall in Huanggang area and Huangshi area during 14:00-23:00 on July 26,2017

图3 2017年7月13日08:00—15日08:00 588 dagpm线移动路径Fig.3 Movement path of 588 dagpm line from July 13 08:00 to July 15 08:00 in 2017

从地面图(图5)来看,14日湖北省受低压暖倒槽控制,午后鄂东地区升温快,最高气温达36 ℃以上,局部超过39 ℃。

3 物理量场分析

3.1动力条件从环流形势分析可知,14日浠水位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中,且处于低空急流轴附近,超低空急流强盛。从区域自动站风场来看,16:30左右随着浠水境内多单体带状回波的生成,策湖附近的风力加强至12 m/s,吹一致的东北风;17:55左右策湖东北侧的王烈湾站风向由东北转为西南(图6),且风力加强至10 m/s,形成强烈的风向风速辐合,同时附近的区域自动站也出现明显的风向风速辐合。倒槽在风场上表现为风向风速辐合,动力辐合抬升是产生后向发展雷暴的重要因素。

图4 2017年7月14日08:00(a)和20:00(b)高低空配置Fig.4 High-altitude and low-altitude configuration at 08:00(a)and 20:00 (b)on July 14,2017

图5 2017年7月14日17:00 地面形势Fig.5 Ground situation at 17:00 on July 14,2017

3.2水汽条件14日14:00鄂东地区850 hPa比湿达14 g/kg以上,受湿舌控制;露点温度在16 ℃以上,大气可降水量达70.0 mm以上。说明低层水汽充沛,且存在水汽的辐合区,持续到20:00以后,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也是后向发展雷暴产生的机制。

3.3不稳定条件14日鄂东北地区CAPE值在1 400 J/kg以上,K指数在37 ℃以上。从垂直运动来看,鄂东地区500 hPa为辐散下沉气流,500 hPa以下为辐合上升运动区,这样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配置有利于对流发展。从探空图(图7)来看,14日08:00武汉站CAPE值为1 533 J/kg,K指数为37 ℃,说明鄂东地区上空存在可观的不稳定能量。同时,可看到600 hPa以下有干层入侵,有利于雷暴大风的形成。

图6 2017年7月14日17:55浠水区域站风场Fig.6 Wind field of Xishui regional station at 17:55 on July 14,2017

图7 2017年7月14日08:00 武汉站探空图Fig.7 Sounding map in Wuhan station at 08:00 on July 14,2017

4 回波特征

14日14:00鄂东北回波开始发展,一直到16:00表现出明显的后向传播,回波向东北方向移动,但新生的回波逐渐向西南方向扩展。15:00—16:00在浠水北部和罗田出现19.7 m/s以上大风,从浠水北部的雷达剖面来看,15:18强回波中心在6 km,至15:24强回波中心已下降至4 km,因此浠水北部大风则对应明显的强回波中心迅速下降(图8);从反射率因子分析(图9),15:40罗田境内的强回波出现断裂,罗田大风与后侧入流急流、回波断裂带有关。

浠水南部形成的回波在14日16:30左右发展成东北—西南向多单体带状回波。17:14开始浠水中东部回波开始表现出弓形回波(图10a),发展至17:58浠水南部回波显著加强,表现出明显的弓形回波特征(图10b),弓形回波加强对应17:50黄石江北农场出现26.6 m/s大风。从17:58反射率因子图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回波后侧的入流缺口。

分析14日18:00策湖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剖面图(图11)可知,位于策湖附近的风暴单体在18:00回波发展高度达14 km,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0 dBz,50 dBz以上强回波扩展至12 km,而从图7可知鄂东地区-20 ℃层高度为8.5 km,强回波伸展高度已远远超过-20 ℃层高度,出现冰雹的可能性很高。且风暴单体随低空西南气流而向东北方向倾斜,并在强回波中心下方出现弱回波区,说明单体发展至成熟阶段,产生下沉气流,地面观测到冰雹。17:00左右大冶东部生成的对流单体有明显的径向速度辐合,随着多个单体风暴的发展加强,到17:58策湖附近径向辐合加强(图12),强回波区出现深厚的中层辐合,弓形回波突起的区域速度图上表现为辐散流场,说明有下击暴流。同时垂直液态含水量VIL最大达50 kg/m2,这些都是出现雷暴大风和强冰雹的指标。

图9 2017年7月14日15:40反射率因子Fig.9 Reflectance factor at 15:40 on July 14,2017

5 预报思路

综上所述,此次浠水风雹天气是在副高外围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环境下,低层水汽辐合、干层侵入和地面辐合共同触发生成多单体对流风暴,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表现出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此次过程的预报思路如下。

图10 2017年7月14日17:14(a)和17:58(b)反射率因子Fig.10 Reflectivity factor at 17:14(a)and 17:58(b)on July 14,2017

图11 2017年7月14日18:00策湖附近超级风暴单体剖面Fig.11 Super storm single profile near Cehu at 18:00 on July 14,2017

图12 2017年7月14日17:58径向速度Fig.12 Radial velocity at 17:58 on July 14,2017

5.112h潜势预报据最新预报资料分析,14日仍受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切变影响,湖北省位于槽前西南气流控制,午后随着两高之间切变收窄,鄂东地区低空急流加强,处于急流轴附近(图13);地面图上,湖北省受低压暖倒槽控制,地面辐合易触发强对流。综合考虑,鄂东地区14日白天有强对流天气。

结合鄂东地区午后CAPE值增加至2 000 J/kg,且据温度预报,午后鄂东地区最高气温达35 ℃以上,局部超过37 ℃,不稳定能量充沛;同时鄂东地区湿度较高,可降水量较大,午后Td达16 ℃以上,局地超过18 ℃,比湿达13 k/kg,鄂东北超过15 k/kg,强对流天气类型以雷暴和短时强降水为主。

特别注意,鄂东地区14日17:00预报水汽辐合明显发展加强,从08:00探空看又有干层入侵,考虑出现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可能性较大。

5.26h临近预报14日13:30左右在浠水南部生成一个对流单体,向东北方向移去,随着回波的移动发展,14:30左右出现降水,且10 min雨量达到6.6 mm,15:00左右罗田南部出现16 m/s的大风,且后向传播造成15:03在浠水南部已经开始形成回波(图14)。根据14日白天鄂东地区有利的对流条件,以及雷达回波表现出的明显后向传播特征,结合14日17:00预报水汽辐合加强等特征,预计未来6 h黄石、浠水、罗田、英山、蕲春会受影响,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因15:00 45 dBz以上强回波已发展至10 km,且在不断发展加强,考虑伴有冰雹。

6 结论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7年7月14日鄂东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风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副高外围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环境下,低层水汽辐合、干层侵入和地面辐合共同触发生成多单体对流风暴,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表现出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从预报角度来看,根据EC等数值预报产品分析14日白天潜势条件较好,尤其在17:00,预报场在鄂东地区报出一个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具备了触发强对流的条件。从临近预报预警分析来看,在14日15:00左右,实况已出现降水和16 m/s的大风,且雷达回波表现出后向传播的特征,具备发布预警的条件。鉴于此次对流过程强度较强、损失较大,分析其形成原因,希望对此类天气过程预报预警有所帮助。

图13 2017年7月14日NECP预报场分析Fig.13 NECP forecast field analysis on July 14,2017

图14 2017年7月14日15:03组合反射率因子Fig.14 Combined reflectance factor at 15:03 on July 14,2017

[1] 王俊,俞小鼎,邰庆国,等.一次强烈雹暴的三维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单、双多普勒雷达分析[J].大气科学,2011,35(2):247-258.

[2] 朱君鉴,刁秀广,曲军,等.4.28临沂强对流灾害性大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J].气象,2008,34(12):21-26.

[3] 刁秀广,朱君鉴,刘志红.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J].气象学报,2009,67(1):133-146.

[4] 侯淑梅,俞小鼎,张少林,等.后向发展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及预报指标[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4.

[5] 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95.

[6] 王秀明,俞小鼎,朱禾.NCEP再分析资料在强对流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2,23(2):139-146.

[7] 王秀明,俞小鼎,周小刚.雷暴潜势预报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J].气象,2014,40(4):389-399.

[8] 俞小鼎,周小刚,王秀明.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J].气象学报,2012,70(3):311-337.

猜你喜欢
浠水鄂东雷暴
鄂东南北山
新德里雷暴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张应弛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浠水一河两岸用黄景仁《绮怀》韵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浠水县杂技馆竣工开馆试运营暨首场慰问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鄂东谣(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