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评价

2018-03-13 02:10赵幸悦子徐更辰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用地指标体系利用

赵幸悦子,徐更辰

(1.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 430205;2.北京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土地作为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受其有限性与稀缺性制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用地作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对于城市可持续规划布局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建立在建设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建设用地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布局、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明确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资源优势与劣势所在,揭示出建设用地资源在地域组合、结构和空间配置方面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的建设用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110°20′~111°22′E、30°12′~30°46′N。其东部与宜都市接壤,南部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部与巴东县相邻,北部与秭归县、宜昌市相邻。全县最大横距94.5 km,最大纵距63 km,总面积3 400 km2,位于平原与山区结合处,清江中下游,紧邻长江,与川渝荆沙相邻,处于西通巴蜀关键地段,距离湖北武汉市320 km,距宜昌市三峡机场32 km。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8个镇(龙舟坪、磨市、都镇湾、资丘、渔峡口、榔坪、贺家坪、高家堰)3个乡(大堰、火烧坪、鸭子口)、154个行政村、970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总人口412 844人。2009年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5.12 km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72.50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5.17%;交通水利用地为11.59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3.62%;其他建设用地为1.03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1%(表1)。

表12009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结构

Table1ConstructionlandstructureofChangyangTujiaAutonomousCountyin2009

地类Landusetype亚类Sub⁃type面积Areakm2比例Proportion%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7.30218.58Urbanandrural农村居民点用地59.888270.36constructionland采矿用地2.63023.09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68053.15小计72.501085.17交通水利用地Landfortransportationandwaterconservation交通水利用地11.589913.62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92971.09Otherconstruction特殊用地0.10210.12land盐田00.00小计1.03181.21合计Total—85.1227100.00

注:数据来源于《长阳统计年鉴2009》

Note:Data come fromChangyangStatisticalYearbook2009

2 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该研究在一定原则指导下,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和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果3个方面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2]。

2.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3]

2.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能够准确科学地明确指标的意义,从而建立能够较好体现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要具有一定针对性与实用性,还要考虑数据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与可靠程度,并且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评价,使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有效转换成对建设用地合理利用进行优化的信息。

2.1.2系统性原则。在进行指标选取时要注意其全面性,必须能够全面反映出该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与此同时,在全面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整体性,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建立出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方便使用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评价体系,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析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2.1.3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一定要先排除相互关系紧密的,保持各个指标的绝对独立,只有相互独立的指标才能建立出最为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分析结果。

2.2评价指标选取根据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建立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以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为目标层,以县域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建设用地综合效益为准则层,以县域土地建设利用率、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投资强度、交通密度、城镇化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为指标层(表2)。

表2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Table2Evaluationindexsystemaboutcurrentsituationofcountyconstructionlanduse

目标层Targetlayer准则层Guidelineslayer指标层1Indicatorlayer1指标层2Indicatorlayer2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Currentlevelofconstruc⁃tionlanduse(A)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B1)土地建设利用率(C1)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C2)人口密度(C3)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B2)建设用地投资强度(C4)交通密度(C5)城镇化水平(C6)建设用地综合效益(B3)经济效益(C7)旅游用地产值(D1)工业用地生产产值(D2)国民人均收入(D3)社会效益(C8)人均住房面积(D4)医疗设施建设(D5)教育建设(D6)生态效益(C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D7)废物综合利用率(D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D9)废水排放达标率(D10)

在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中,土地建设利用率反映的是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反映的是居民对土地权利的享用程度;人口密度反应的是区域内人口密集度以及用地的承载力水平;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在该区域建设用地上的投入水平;交通密度反映的是该区域对内对外的交通便利程度;城镇化水平反映的是该区域城镇人口的容量水平;经济效益包括旅游用地产值、工业用地生产产值和国民人均收入,它们分别反映的是旅游用地生产效益、建设用地生产效益和区域人口人均生活水平;社会效益包括人均住房面积、医疗设施建设和教育建设,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个人对住房面积的享有程度、区域人口医疗条件建设和区域人口所接受教育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效益包括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废物综合利用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它们分别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享用土地权利的程度、进行工业加工时对所产生的废矿、废渣、废水进行处理的水平、城镇绿化水平以及生活条件的高低、空气质量的好坏[3-4]。

2.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该研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指标,采用加权评价法确定综合评价模型,找出建设用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明确未来建设用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权重因子确定采用层次分析(AHP)法,权重因子确定分为主观赋值法与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是以专家与相关人员个人经验以及对指标认识程度为基础;客观赋值法则是以所研究对象具体数据与信息为基础[5]。该研究在确定权重因子时是将以上2种方法结合起来,既有主观经验分析又有客观数据运算。

通过MATLAB软件,得出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构造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表示各指标权重值符合所构建指标体系,得出各因子权重(表3~9)。

表3 A-B的判断矩阵

表3中,λmax=3,CI=0,CR=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4 B1-C的判断矩阵

表4中,λmax=3.038 5,CI=0.019 2,CR=0.037 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5中,λmax=3.073 5,CI=0.036 7,CR=0.070 7<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6中,λmax=3.053 6,CI=0.026 8,CR=0.051 6<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5 B3-C的判断矩阵

表6 B3-C的判断矩阵

表7 C7-D的判断矩阵

表7中,λmax=3.018 3,CI=0.009 1,CR=0.017 6<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8 C8-D的判断矩阵

表8中,λmax=3.053 5,CI=0.026 8,CR=0.051 5<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9 C9-D的判断矩阵

表9中,λmax=4.010 3,CI=0.003 4,CR=0.003 9<0.1,通过一致性检验。

通过表3~9判断矩阵,确定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10)。

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筑用地利用评价

3.1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模型在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确定后,构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模型,在模型构建时采用加权综合方法,用总评分值P表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评价模型如下:

式中,n表示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个数;Wi表示评价指标体系中i指标的权重;Pi表示评价指标体系中i指标的评价分值[6]。

表10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为便于统计评价,该研究将评分值乘以100,采用百分制表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评价得分,通过无量纲处理进行各单项指标比较。对于越大越好的评价指标,评价分值=(现值/ 标准值)×100%;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现值与标准值中小者比大者。该研究的标准值取自湖北省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国内同级别较发达区域实际值以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0年规划目标值。现值主要借鉴《长阳统计年鉴(2009)》。标准值与现值对照见表11。

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可以划分为利用现状不合理、利用现状一般、利用现状较合理和利用现状优异4个等级,各等级评分标准如下:评分值<55,利用现状不合理;评分值55~70,利用现状一般;评分值>70~85,利用现状较合理;评分值>85~100,利用现状优异。

3.2评价结果根据上述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模型,对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得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综合得分值: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值为79.76。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分值为86.50,建设用地综合效益分值为82.52,这说明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建设用地综合效益方面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表现优良;但是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得分仅67.51,说明该县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

表112009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指标标准值与现实值对照

Table11StandardvalueandrealityvalueofconstructionlandindicatorinChangyangTujiaAutonomousCountyin2009

指标层Indicatorlayer现值Realityvalue标准值Standardvalue标准值来源StandardvaluesourceC1∥%2.492.642010年规划值C2∥m2163.00187.00湖南省情况C3∥万人/km21.213.25湖北省平均值C4∥万元/hm27801100全国平均值C5∥km/km2152188南澳情况C6∥%20.6047.502010年规划值D1∥亿元5.809.002010年规划值D2∥亿元20.5023.372010年规划值D3∥元4839.006977.00全国平均值D4∥m2163.00187.00全国平均值D5∥hm212.0915.172010年规划值D6∥所119952010年规划值D7∥m29.2311.00全国平均值D8∥%48.9069.00—D9∥%42.0046.62江西省情况D10∥%99.37100.00—

4 结论与建议

在对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评价中,得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分值为86.50,说明该县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是基本合理的。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单项指标来看,人口密度值远低于湖北省评价值,这说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口居住分散。这主要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形地貌影响,该县浅丘河谷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低山、半高山和高山交错分布,多集中于县境中部和西部,再加上经济相对不发达,很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目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还拥有一定的后备土地资源,但从持续保障的原则来看,通过大面积开荒来扩大建设用地面积是行不通的,保持土地占补平衡才是发展之道。

在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方面,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分值仅67.51,这表明目前该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相比于我国同等级别先进地区以及全国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对建设用地的投资不够。龙舟坪镇虽为县域的中心城镇,但规模偏小,职能比较单一,各城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职能分工。

因此,在建设用地投资强度方面应在保障耕地基本红线的前提下加大建设用地投资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复垦来提高建设用地的数量与质量;在提高交通密度方面,要加快各旅游区之间的交通建设以及各建制镇、中心村之间的道路建设;在提高城市化水平方面,可以进行合理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将居民点中出现的空心村、老人村以及一些还未拆除的危房进行合理整治,成立中心村,集中建立起群众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同时将一些交通闭塞的村子向交通发达的村子进行迁移,并将一部分的中心村指标定位在主要交通道路两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综合效益得分是82.52,说明在综合效益方面较以前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在经济效益方面基本与湖北省经济发展快速发展大环境相对应,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虽然相比全国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比过往还是有明显改善。

从整体上来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得分是79.76,表明该县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较为合理。但是与整个湖北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与县域地理类型联系较为密切。由此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前提条件下,应加大建设用地投资力度,并加快建设用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速度,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高区域内人民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

[1]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毕宝德.建设用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丽琴.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5):278-280.

[4] 向东进.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5] 曾毅.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05(5):23-27.

[6] 吴春林.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7] 朱瑜馨,张锦宗.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4-26.

[8] 柯新利.基于AHP方法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4):57-60.

[9] 徐飞,张文开.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4):766-771.

[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5—2020[A].2006.

猜你喜欢
用地指标体系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