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健美课程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测评与分析

2018-03-15 02:08
运动 2018年2期
关键词:均分北京体育大学阳性

杨 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当今对于健身健美的关注往往是在身体层面,可当我们只关注身体形态方面的改变时,是否应思考该运动对心理层面是否也存在积极的影响。在传统的健身健美训练中,训练者往往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的心理,并且在与同伴相互辅助中完成训练,此时积极的心理导向是很关键的,这更有利于产生高水平的训练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身健美课程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为本次测评的进行准备的过程中,笔者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处查阅了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学习并借鉴了之前研究者们的经验,为本次测评与分析提供清晰的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 选取北京体育大学2015级健身健美课程学科选修生(30人)为调查对象。本文直接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问卷,在确定使用该表之前,笔者请教了体育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并阅读了有关该表的资料,为本次测评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本文针对30名大一学科选修生进行健身健美课程前后2次问卷测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完成质量和有效性,笔者请健身健美的专项教师及相关同学帮忙,协助且高效完成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该测评共发放60份SCL-90问卷,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为了提升本次调查的有效性,笔者走访了相关体育统计学与心理学专家,充分听取他们对本次测评的意见和建议,相信这对本次测评有着关键的作用。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对前后测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评的背景

本次测评选取北京体育大学2015级选修健身健美的学生作为测评对象,男性19名,女性11名,平均年龄为 19.53 岁,该批学生从未接触过健身健美训练,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心理实验。前测在健身健美第1次课程前,充分指导学生理解测试背景与意义,并完成第1次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为了进行对比研究,30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 4个月的健身健美课程训练,每周 2次,每次约90min,训练内容包括身体各个肌群的训练,2次训练完成1次肌肉的循环训练。经历整个学期的训练之后,在最后1次课程时,进行了第2次的SCL-90测试。

2.2 数据的分析

我们将参加测评前后的2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所得SCL-90量表上的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均分的分布进行对比,见表1。(1)分值的临界:在测评问卷中总分、阳性项目数、均分的临界值分别设置为120分,20项和1.5分。很明显在调查前后,学生的3项分数均跨越了临界值,且在SCL-90量表中,分值越低,表明测试者所反应的心理症状越小,因此可以将这3项定义为有显著性差异的项目。(2)总分情况对比:参与训练前,SCL-90总分在 120分以下的有16人,占总体人数的53.3%;121~140分之间的个体有10人,占总体人数的33.3%;高于140分的个体有4人,占总体人数的13.3%。而在参与训练之后的大学生中,SCL-90总分在120分及以下有22人,占总体人数的66.7%;121~140分之间的个体有8人,占总体人数的26.67%;没有人高于140分。(3)阳性项目数:在SCL-90的筛选标准中,阳性项目是指分值≥2的项目。而阳性项目数在20项以上可以考虑筛选为阳性。在参与健身健美运动训练之前,有24人的阳性项目数大于20项,占到总体人数的80%,而在参与健身健美运动训练之后的大学生中,有14人的阳性项目数在20项以上,占总体人数的46.7%,检验显示,2组的阳性项目数分布有显著的差异。(4)均分:在训练前的,有6人的均分在1.5分以上,占总体人数的20%;而之后,没有同学的总均分在1.5分以上,检验显示2组的总均分分布有显著的差异。从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均分这3个总体指标上看,在前后测评中,学生所表现的数值均跨越了临界,那么可以表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且通过这3个指标总体上可以看出参与健身健美训练之后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优于训练之前的水平。

2.3 数据的对比

通过对 SCL-90 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这3个因子的对比发现,后测的结果与前测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表2的前后数据对比中能够发现,训练之后的各项数据均低于训练之前,根据SCL-90量表的特性,这表现学生在经历了整个学期的训练后,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这3个因子的表现上都有所提升。通过4个月的训练,学生由心理层面反应出的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且彼此在训练中相互帮助,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降低了敏感性,综合地提升了心理状态。

表1 参与健身健美课程前后大学生SCL-90结果分析

表2 大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运动课程前后SCL-90具体因子对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健身健美课程是学生积极主动选择的,并且学生是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训练。

3.1.2 健身健美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身体主观感受,并且提升内心情绪,有助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

3.1.3 在完成健美训练的各项动作时,需要学生之间彼此的默契配合和高度信任,那么在此过程中就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信任感。

3.1.4 在长期规律的健身健美运动中,需要学生不断去克服训练负荷量,这能够从心理上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当这种心理状态迁移到学习生活中时,会有助于他们克服困难,并积极地解决困难,从而提升心理健康及综合能力。

3.2 建 议

3.2.1 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健身健美运动,在关注身体状态改善的同时,也应关注自身内心的变化。

3.2.2 在健身健美训练中,应与同伴相互辅助、相互鼓励完成训练,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2.3 通过健身健美的训练,我们应将永不放弃、勇于突破的精神发扬到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鼓励自己达到更高的成就。

[1]葛辉.试论我国高校开展健身健美运动的必要性[J].科学之友,2008 (10):125.

[2]杨璐.论健身健美运动的效能与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73.

[3]李青,黄金鑫.健身健美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1(21).

[4]谢明.参与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5]施玲燕.大学生应用SCL-90量表的参考值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3(2).

猜你喜欢
均分北京体育大学阳性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胃复春胶囊辅助治疗初治幽门螺杆菌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蝴蝶标本(外一首)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竞赛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