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得“法”参与有“度”

2018-03-15 23:41王维利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讲政治课堂实践

王维利

【摘要】在“学讲”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进去”、“讲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把握好学生的参与“度”十分重要。调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把握好学生参与课堂的“度”?笔者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政治课堂 “学讲”实践 法 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75-02

为推行素质教育,徐州市全力推进“学讲”课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通过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如何真正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把握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是实现“学讲”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学讲”课堂中,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

1.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障碍分析。

无论是新课改,还是素质教育都旗帜鲜明的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析:

(1)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滞后,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长期存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即使教师在理性上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不自觉的陷入传统思维的泥潭。

(2)学生囿于传统教学环境,参与意识能力发展不足。很多学生认为,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此外,一些学生因为基础、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心理上不够自信,使他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角落。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不足,学进去、讲出来便难以贯彻和实现。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分析。

(1)教师要揣摩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新潮时尚、好奇好胜、张扬个性、青春阳光,但他们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容易悲观消沉、关注能力较差。只有认真掌握学生的心理,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要有“和学生一起长大”的态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

(2)教师要树立民主意识,打造民主的“生本”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很大方面受到教师个人气质的影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专断的教师,学生往往集体失声,让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民主的教师,学生往往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参与、提升能力,45分钟的课堂时间也过得很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用自己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而不是所谓的师道尊严。

(3)教师要做好课堂“导演”,引导学生积极入“戏”。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什么?讲什么?怎么讲?都需要教师的导演。要做好“导演”,教师必须精心编制“剧本”,让每一个学生入戏,成为戏迷。

二、“学讲”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的把握。

如何做到学生的真正参与,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度”是实现“学讲”模式真正贯彻的重要命题。笔者认为要把握好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注意做到:

1.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有梯度。

有些教师为了活跃气氛,把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拿出来供学生讨论、探究,有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真正的重点、难点怎么解决呢?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设置问题中,应该考虑学情、由浅入深。对于难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化,甚至是教师自己讲解。

2.组织各组分担任务要适度。

“学讲”教学模式,非常关注合作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达到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效果。但在教师在给小组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小组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在这样的巧妙安排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也是学讲教学的一个要求。

3.课堂时间师生分配要有度。

学讲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从来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发声,才能实现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知识系统的升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保证学生参与的同时,决不放弃对课堂学习的全程观察,及时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处理好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徐州市强力推行的“学讲”教学课堂新模式是课堂改革的创新性探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认真的理解、执行、贯彻。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州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落实“学讲方式”的意见(征求)

猜你喜欢
学讲政治课堂实践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