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转化策略研究

2018-03-16 12:16吕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心理素质学困生

吕英

【摘要】农村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部与内部之分,我们只有因材施教,学困生的数量才会越来越少。

【关键词】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85-01

作为教育者,大家都知道学生“好”与“差”是一定范围内比较的结果,对于学困生我们要持相对论的观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点滴进步,事物是发展的,我们的学生也如此,学困生只是暂时的学困生。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外部因素

(1)社会的消极影响。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以及传统教育中“优胜劣汰”的观念,给予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学生害怕读书甚至干脆放弃学习。

(2)农村家庭教育的大面积缺失。家长一方面是望子成龙,一方面是简单粗暴,同时家风的缺失也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扭曲,是非观念缺失,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大原因。

(3)学校教育的不当或者失误。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使他们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自暴自弃,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

2.内部因素

现代家庭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点颇多,如过于自我、经不起批评、吃不起苦、缺少责任感、没有理想等,学困生更是如此。表现在学习上则是学习动力不足,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二、对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转化策略

1.外部因素方面

(1)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首先,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校外不良风气的影响,让低俗、非健康非理性文化等无处安身,校园内充满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氛围,校园读书节、运动会、越野赛等丰富多彩的各项校园班级活動,使学困生在其中发挥特长,进一步使其充满了自信心。

其次,建设优美校园环境还需要提升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从学校源头预防与矫治学困生。教师确立和谐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温馨场景,注重情感关怀,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们,正确看待其过错、进步和转变。

(2)家校有效沟通,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首先,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以学困生的学习差为理由,而弃之。其次,与学困生家长密切沟通交流,根据家长的反映情况,从教育学困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同时班级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也很好的给学困生的家长与孩子共同上课的好机会。另外,还可以通过打电话、开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多鼓励,多关心,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好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等观点上达成一致意见。

2.内部因素方面

(1)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

家长和教师应扪心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加强同伴沟通,努力改善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增强学困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学困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我们从多方面塑造学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发挥集体的感召力,共同营造关爱的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宽容的美德,为学困生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

学困生是一个最需要关注的群体,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们只是学习上暂时落后。帮助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常抓不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爱心、耐心、真心,把更多的爱倾注到学困生身上。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心理素质学困生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