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呼啸山庄》中哈里顿·恩萧形象的文学意义

2018-03-18 14:06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斯克利夫呼啸山庄艾米莉

谢 迪

(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教育部列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书之一。小说描写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离开山庄出走,致富回来以后对呼啸山庄及画眉山庄内的人进行报复的故事。作品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哈里顿·恩萧,则被普遍认为是希斯克利夫复仇行动的产物。哈里顿·恩萧外表粗鲁无礼,内心却纯真善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艾米莉外表如冰、内心似火的人格特征。他在作品中唤醒了复仇者希斯克利夫的人性,让原本阴森暗沉的作品多了一丝人性的光辉。哈里顿·恩萧让读者知道《呼啸山庄》并非是“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也不是“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更没有“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1]67,而是一部表现“人性不会泯灭”主题的伟大小说。至于哈里顿,我们也不应单单将他视为是希斯克利夫复仇行动的产物,而应赋予他更多、更新的意义。本文从作者的经历、哈里顿与希斯克利夫的对比两个维度来论析哈里顿·恩萧这一人物形象,以便充分认识他在小说中的作用及价值。

一、艾米莉的性格和思想特征

艾米莉·勃朗特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短短30年的人生中,只留下些许诗歌和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艾米莉3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根据家族传记的描述,勃兰威尔小姐①三姐妹的姨母,自从她们的母亲去世后,由姨母照顾她们。是无情严厉的,这样的性格也给勃朗特家族的孩子造成了影响。三姐妹中,夏洛蒂谦逊,安妮乖巧,但艾米莉的性格却像男子一样,外冷内热,对人际交往一向表现出冷淡、厌烦。姨母对艾米莉性格的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姐妹俩总是在一道散步,艾米莉沉重地倚在她姐姐身上,多半沉默不语。遇到有人打招呼,总是姐姐夏洛蒂回答。艾米莉难得同任何人说话。她们两个年纪比其他女生大几岁,不喜欢她们的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以及那个年龄的女孩子们天生就有的傻气。”[2]160艾米莉虽然不善于人际交往,但她有一颗火热的心,从她的诗作可以看出来:

“老斯多噶主义者/倘若我要祷告,唯有祈祷/还能让翕动嘴唇张口/……”

“让心灵淡泊,远离尘嚣/并且,赋予我绝对的自由。/哦,当我飞驰的光阴临近末日/我全部的恳求只有一个/请赐予不羁的灵魂以勇气/去耐心地穿越生死的边界。”[1]89

这些诗句反映了艾米莉对大自然的热爱,特别是对荒原有着独特的情感,热情地追求自由和梦想。这点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呼啸山庄》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阴沉的荒原,一个世外之地。艾米莉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乡,过着斯多噶式的生活,知足、克制、平静,冷漠对待外界事物,形成了外冷内热的性格。她一生没有结婚,就像诗里写的“爱情也被我视作草芥”。在霍渥斯家中时,艾米莉常常听村民聊天,了解那些发生在乡野的爱情故事,由于村民们谈论的大多数是不幸的故事,再加上身边人们不幸的恋爱经历,艾米莉对爱情始终抱有一丝恐惧。这也是她为什么在《呼啸山庄》中讲述了第一代人希斯克利夫病态的爱情故事的原因。但是,她没有因此对爱情失望,否则她不会在《呼啸山庄》中塑造哈里顿这样的角色。一个笨拙的、言行粗鄙的小伙子打动了复仇者希斯克利夫的心,促使他放弃复仇,去成全哈里顿和凯茜的爱情。哈里顿这个人物,不是恰好表现了艾米莉内心对爱的理解吗?爱有恐怖的一面,让人丧失理智,变得疯狂病态,但是爱也是伴随着宽恕的。

哈里顿外冷内热的性格正好和作者相同,在他人眼中都是不谙世事、性情古怪、冷漠无情,但他们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只是不表露于外,又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夏洛蒂形容艾米莉时,说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1]104。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用在哈里顿身上也是恰当的,哈里顿也是刚强并且单纯。他的生存环境虽然恶劣,但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初心。

二、哈里顿·恩萧形象解析

1. 劲风中生长

哈里顿是呼啸山庄最终的继承人,他的父亲辛德雷因为妻子之死受到打击而开始堕落。哈里顿出生后,辛德雷便对他进行肉体上的折磨,时常毒打谩骂。哈里顿失去母爱,还遭到父亲虐待,希斯克利夫便教唆哈里顿憎恨自己的父亲,从而赢得了哈里顿对自己的依赖。哈里顿对耐莉说他喜欢希斯克利夫,因为“爸爸怎么对付我,他就怎么对付爸爸——他骂爸爸因为爸爸骂我”,“他说我想干什么,就该去干”[3]108。哈里顿把希斯克利夫当成自己逃避父亲肉体折磨的保护伞,“希斯克利夫填补了他缺乏父爱的空白”[4]2,两人之间有复杂特殊的关系。希斯克利夫的恨反而促成了哈里顿对他的爱。哈里顿从小受亲生父亲虐待,已经分不清楚真正的父爱是什么,只要出现了一个可以与亲生父亲抗衡的人,便是他的救星。

辛德雷死后,希斯克利夫便开始对哈里顿进行精神上的摧残。希斯克利夫把哈里顿高高地举起来说:“现在,我漂亮的小家伙,你是我的。让我们看看,在同样的大风缠绕下,这棵树是否不会像别的树一样扭曲变形。”[3]184“希斯克利夫把他的恶意用到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野蛮人,从来没人教他念书或者写字;凡是不骚扰他主人的任何坏习惯就从来没有被斥责过;从来没有人领他向美德走一步,或者从来没有一句斥责恶行的训诫。”[3]194在这样的环境下,哈里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野蛮人,一个粗鲁无礼、没有教养的下等人。面对他爱的凯茜,他“舌头像打了结”[3]216,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凯茜第一次见到他,将其错认为仆人,不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表哥——呼啸山庄的继承人。这样的摧残比希斯克利夫在辛德雷那里受到的欺压还要过分,因为哈里顿还真诚地爱着希斯克利夫,全心全意听他的话。但是,虽然哈里顿言行粗鄙,其内心却依然善良温厚,就像作者本人一样,外冷内热。在暴风雪之夜,房客洛克伍德先生不敢夜行,希斯克利夫开始嘲笑和幸灾乐祸,而哈里顿却主动伸出援手,愿意帮助洛克伍德先生。这令洛克伍德感到惊讶,因为在他没想到这个“粗鲁的乡巴佬”竟会伸出援手。从这里可以看出,希斯克利夫想要让哈里顿的人性变得和自己一样扭曲,却没有成功。他让哈里顿的外表看起来粗鲁,却不能改变他善良的内心。

最初,善良的哈里顿在凯茜眼里就是一个小丑,凯茜没少嘲笑他。可是当看到无辜的凯茜受到希斯克利夫折磨打骂时,哈里顿会为了凯茜而开始反抗希斯克利夫。在了解到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计划后,他仍然在葬礼上为自己的这位“鬼爸爸”痛哭一场,他并不憎恨这位复仇者,相反真挚地为希斯克利夫的去世感到伤心。

希斯克利夫年幼的时候,在凯瑟琳的帮助下开始学习,哈里顿也在凯茜的关心下学习写字看书,收下了凯茜送给自己的故事本。哈里顿被天真善良的凯茜所打动,接受了她的友谊,第一次对自己的粗鲁行为感到羞愧。正如希斯克利夫所说的,他要哈里顿这棵小树在狂风下变得和自己一样扭曲。可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哈里顿对凯茜的爱让他看到了那个曾经在凯瑟琳面前自卑的自己。两人既相似又不同。哈里顿的内心是善良的,即使希斯克利夫那样残忍地对待他,他仍然选择了原谅。

2. 唤醒希斯克利夫的人性

罗·勃朗宁说过,“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5]41希斯克利夫是恩萧先生的养子,恩萧先生对他十分关爱,因此为辛德雷所嫉妒。恩萧先生死后他便失去了依靠,受到了辛德雷的欺辱,把他当成家里的奴仆。希斯克利夫憎恨辛德雷,在致富以后回到呼啸山庄,诱使辛德雷赌博,输掉了所有家产,报复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中的所有人。复仇是希斯克利夫整个人生的目标。而哈里顿虽然遭到希斯克利夫的报复,但他仍然选择原谅希斯克利夫。在希斯克利夫死去以后,他伏在他的身体上号啕大哭,原谅希斯克利夫对自己以及家人的冷酷复仇。哈里顿这一举动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他谅解了“恶”,彰显了“善”,这也是他最后能唤醒希斯克利夫的原因。

希斯克利夫和哈里顿也有同样的恋爱经历。希斯克利夫失去了爱人凯瑟琳,凯瑟琳想让自己嫁给林顿来帮助希斯克利夫逃出辛德雷的控制欺压。凯瑟琳对纳莉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将会贬低她的身份。”[6]85这句话让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受到巨大伤害,决心对造成他痛苦的人一一进行报复。希斯克利夫完成报复以后,心里却仍然得不到安宁,凯瑟琳是他的希望,可是凯瑟琳却死去了。他日夜思念凯瑟琳,凯瑟琳的魂魄也夜夜哀号在荒原上,这是两人爱到极致的表现。希斯克利夫是懂爱的,他报复的初衷是为了爱情。希斯克利夫卑微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不能和凯瑟琳走到一起,凯瑟琳背叛爱情嫁给家境良好的林顿以后,他的人性开始扭曲。复仇后,希斯克利夫的心仍不能平静,在无数个夜晚受到凯瑟琳魂灵折磨,这也说明了他人性中的善还没有完全泯灭。

哈里顿第一次接受到人的善意是得到了凯茜的故事本和一个善意的吻,如同希斯克利夫当初对凯瑟琳的爱情一样。粗鲁无礼的哈里顿在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凯茜面前感到了羞愧。“希斯克利夫还故意叮嘱他:‘记住!一举一动要像个上等人!肮脏的话一句也不能说,不要趁这位小姐不看你的时候死盯着她看,等她一回过头来时,又慌得不知道把自己的脸往哪儿搁好……’等这个小伙子走了之后,他得意地向纳莉说道:‘我像是把他的舌头打了结,他会始终不敢开口说一个字!……我能确切地知道,他目前感受着什么痛苦。以后还有得他痛苦呢,这不过是刚开头罢了。他永远也别想从他那粗野、愚昧的泥沟里爬上来了。我把他抓在手里,比他那坏蛋老子掐住我还紧些,而且把他压得更低。’”[3]216希斯克利夫把自己恋爱的痛苦加倍施加在哈里顿身上。张爱玲曾写给胡兰成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7]56爱情就是如此,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会有说不出的紧张感,更何况是粗鄙不堪的哈里顿和地位卑微的希斯克利夫。身份的低下,让他们在爱人面前更加抬不起头来,萌生了自卑心理。而希斯克利夫把哈里顿压得更低,在别人眼里他不像样子。“凯茜问他,门框上刻的什么字,他只会瞪着双眼,抓着头皮,却答不出来。凯茜再去山庄作客,哈里顿露出又窘又得意的神情,望着门框上边的字,说道:‘凯瑟琳小姐,我现在能念啦。’可是他念得真吃力,拖长着声调,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念出了自己的名字。当凯茜问他:‘还有那数目呢?’他又一次成了可怜的哑巴。他又一次出了丑,惹得凯茜开心地笑了起来:‘哎哟,你这个笨蛋呀!’”哈里顿受到了他爱的人的嘲笑,宛如在他的心上狠狠剐了一刀[3]246,只好默默地走开了。凯茜在结婚后受到希斯克利夫折磨时,哈里顿仍然热心地想要帮助她、关心她,哪怕凯茜根本瞧不起他。这与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有很大不同。

哈里顿懂爱,也懂得宽恕。他为自己所爱的凯茜反抗希斯克利夫,为了凯茜而笨拙地学习,想要赶上她。这样的哈里顿,让希斯克利夫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为之感动。“他们同时抬起眼睛,看着希斯克利夫先生。也许你从来没有注意到他们俩的眼睛十分相像,都是凯瑟琳·萧恩的眼睛。现在这个凯瑟琳,别的地方都不大像她的母亲,只有那宽阔的前额和有点拱起的鼻子……至于哈里顿,相像之处则更多一些。平时看上去就很明显,这会儿更见突出。”[3]317他不再想复仇,终于放弃复仇,从因爱生恨,到恨中生爱,重新唤醒了自己的人性。希斯克利夫对纳莉承认“是的,哈里顿的模样是我那不朽爱情的幻影,是我为了维护自身权利拼死拼活的幻影,也是我的落魄,我的骄傲,我的幸福和我的痛苦的幻影”[8]41。这是哈里顿的功劳,他唤醒了希斯克利夫的人性,也让我们知道:爱情会使人感到痛苦,但爱就是爱,即使因爱生恨,泯灭了人性,爱也是不会消失的,终有一天会被唤醒。

三、小说对人性归复的描写

勃朗特三姐妹的父亲是一名激进的保守党人,三姐妹也经常讨论政治,同情手工业工人的抗争。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也流露出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嫌恶,对社会地位低下的工人的同情。希斯克利夫最初地位低下,致富后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资本主义社会让他反过来变成了欺压者,其人性也变得扭曲。

哈里顿如同当初的希斯克利夫,他们都被辛德雷欺压。可是哈里顿的善心唤醒了希斯克利夫的人性,最后希斯克利夫也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原本的善,选择绝食自杀,成全了哈里顿和凯茜,让哈里顿成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继承人,拿回了原本属于他的一切。

艾米莉·勃朗特用这样的结局告诉我们:人性是不会泯灭的。金钱、等级让人迷失了自我,变得残暴冷酷,但最后人性一样会归复。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思想。外表粗鲁无礼的哈里顿,唤醒了作品中病态的复仇者希斯克利夫,他是小说“病态人物”中的正常人。他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言行粗俗,又因为童年时受到父亲的家暴而饱受折磨,但他一直心存善意,真诚地感激希斯克利夫对他的养育之恩,哪怕他知道希斯克利夫夺走了他的财产,逼死了他的父亲,折磨他的爱人。凯茜在遭受折磨后变得麻木、冷漠。女管家齐拉这样评价她:“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爱她,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她,而且她也不配;因为不管谁对她说句话,她都掉头不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她连主人①即希斯克利夫。也要顶撞,等于是惹得他来打她;而且吃的苦头越多,她就越痛恨。”[3]292面对哈里顿的好意,凯茜根本不领会,哈里顿偷偷学习,凯茜便嘲笑他。哈里顿受到了嘲笑,一气之下烧了那些书,可是却没法对凯茜狠心。他们的争斗,在作品的结尾部分终于结束了,彼此接纳了对方,哈里顿收下了凯茜送他的象征友谊的故事书,“这种亲密的关系就这样开始了,而且迅速地发展着”。

哈里顿让身边的人也学会了宽恕,唤起了凯茜最初的善良:“从此以后,她表现出自己的善良心肠,对希斯克利夫既不再抱怨,也不再说对他厌恶之类的话;而且还对我②这里指保姆耐莉。承认说,她很后悔,不该去挑拨他和哈里顿之间的关系。”[3]316

哈里顿让呼啸山庄回归了安宁和谐的生活。这意味着只要拥有希望、爱情,人性便不会堕落。同时也提醒人们:人性不会泯灭,希望永存人间。

哈里顿·萧恩既是全书的重点人物,也是作者在小说中的影子。艾米莉本人一生没有结婚,她对恋爱的认识来自她周围人们痛苦的经历,于是塑造了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但作者并没有对爱情失望,因此在《呼啸山庄》里创设了哈里顿这个人物,让他在《呼啸山庄》中真诚追求爱情,来打动因爱生恨的复仇者希斯克利夫,让他内心仅存的爱得到萌发,人性得以复苏。我们从哈里顿身上见证了人性从扭曲到被唤醒到最后复苏的过程。希斯克利夫想要摧毁的“树木”,最终像荒野上那些树木一样任凭狂风呼啸,第二天早晨却依然挺立,不会变得扭曲和枯萎。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呼啸山庄艾米莉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如果回忆即遗忘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我的朋友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