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采气技术优选三维图版

2018-03-19 03:18王景芹
特种油气藏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气大庆油田气井

王景芹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53)

0 引 言

大庆油田火山岩气藏具有边水和底水发育的特点,部分气井在开发初期或开发较短时间后出水[1-4]。气井出水会引起产气量迅速下降,产气递减期提前,最终导致气体采收率降低,同时含有盐和腐蚀杂质的地层水容易造成设备和管道腐蚀[5-8]。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以优选管柱、连续油管、泡排、气举、机抽、涡流、柱塞气举、电潜泵、射流泵等为主的排水采气技术[9-10]。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中,仅有关于产气量和水气比参数的二维排水采气技术优选图版[11-18],然而二维图版对井深参数没有限定,不适合确定不同井深的排水采气技术。该文提出了日产气量、水气比和井深3个参数的三维排水采气技术图版,可以快速确定适合气井的排水采气技术及时机,为大庆油田高效、快速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大庆油田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优化

1.1 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优选

目前,Turner模型、Coleman模型、Li Min模型和Yang Chuandong模型是各大油气田计算天然气临界携液流量的主要模型[16-17]。通过对大庆油田Q区块气井的产气量、积液情况及生产数据分析,确定18口气井作为基础数据井,应用以上4种模型并结合气井实际生产参数,计算不同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根据计算的临界携液流量与气井实际产气量,确定相应模型的气井积液情况(图1)。图1中直线以下区域为积液区域,气井位于该区域表明已经积液;直线以上区域为不积液区域,气井位于该区域表明未积液。

图1 不同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计算的气井积液结果

现场情况表明,18口气井中12口井不积液,其余6口井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液情况。而由图1可知,利用Turner模型计算出5口井不积液,其中1口井的数据位于分界线上,气井位于积液边缘,其余13口井积液,积液情况分析准确率为61.1%;利用Yang Chuandong模型计算出4口井不积液,14口井积液,积液情况分析准确率仅为55.6%。因此,针对大庆油田实际生产参数,Turner模型和Yang Chuandong模型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值偏大,不适合用于计算大庆油田临界携液流量。利用Coleman模型或Li Min模型计算出8口井不积液,10口井积液,二者积液情况分析准确率均为77.8%,但Li Min模型分析结果中,有2口被确定为积液的不积液气井的参数临近分界线,因此,Li Min模型适用于计算大庆油田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

1.2 大庆油田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建立

Turner模型、Coleman模型、Li Min模型和Yang Chuandong模型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都是以液滴的力学平衡为基础,并假设流态为雾状流[19-21]。对4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其计算公式可以用式(1)统一表示:

(1)

式中:Qc为临界携液流量,104m3/d;K为常数;σ为气水界面张力,mN/m;ρl为地层水密度,kg/m3;ρg为天然气密度,kg/m3;A为井筒横截面积,m2;p为地层压力,MPa;Z为天然气压缩系数;T为井底温度,℃。

分析大庆油田18口气井的实际参数及积液情况,对式(1)中系数K进行回归计算,使式(1)计算出的气井积液情况与实际积液情况符合率高于85%,得到适用大庆油田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的修正公式:

(2)

由式(2)和18口气井基础资料计算,得到气井积液结果(图2)。由图2可知,利用修正模型计算的18口气井中10口为不积液气井,8口为积液气井,其中错误判断积液井仅有2口,准确率达到88.9%。因此,修正模型计算的气井积液情况准确度高于Turner模型、Coleman模型、Li Min模型和Yang Chuandong模型,大庆油田气井积液情况更适合用修正模型判断。

图2 修正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计算的气井积液结果

2 大庆油田三维图版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2.1 三维图版的建立

大庆油田徐深区块气井油管内径为40.3~62.0 mm,井深为1 000~4 000 m,日产气量为0.3×104~6.0×104m3/d。运用Li Min模型计算油管内径为62.0 mm的临界携液流量,在日产气量、水气比和井深三维坐标中作曲面A,以油管内径为40.3 mm计算得到的临界携液流量在三维坐标中作曲面B,以大庆油田排水采气技术最高日产液量控制界限(55.0 m3/d)在三维坐标中作控制曲面C,以大庆油田排水采气技术最低日产气量控制界限(0.5×104m3/d)在三维坐标中作控制曲面D。曲面A、B、C、D将三维图划分为5个不同区域,结合不同排水采气工艺的技术界限,确定不同区域的排水采气技术(图3)。

由图3可知,曲面A将图3分为上下2个大的区域,当气井日产气量高于曲面A,说明气井正常生产不会产生积液,不需采取任何排水采气措施,该区域定义为区域Ⅰ,即有效携液区;气井日产气量等于或低于曲面A,说明气井在油管内径为62.0 mm时井筒内会出现积液现象,需要采取排水采气措施来避免积液的产生。

图3 Li Min模型排水采气技术三维图版

曲面B将图3中曲面A的下部区域分为上下2个部分。气井日产气量高于曲面B,说明气井油管尺寸降低到40.3 mm时,正常生产不会出现积液现象;气井日产气量等于或低于曲面B,说明气井在油管内径为40.3 mm时井筒内会出现积液现象,需要采取排水采气措施来避免积液的产生。

当气井日产气量高于曲面B且低于曲面A时,优先选用涡流、优选管柱、泡沫排水采气方法,但该工艺技术要求气井日产液量低于55.0 m3/d。因此,在图3中增加了日产液量为55.0 m3/d的控制曲面C,作为该工艺技术应用的边界控制面。曲面A、B、C组成了涡流、优选管柱、泡沫排水采气、组合方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区域,该区域定义为区域Ⅱ。当气井日产气量低于曲面A且日产液量高于曲面C时,优先选用机抽、连续气举、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该区域定义为区域Ⅲ。

当气井日产气量低于曲面B且日产液量低于曲面C时,优先选用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但该工艺技术要求气井日产气量高于0.5×104m3/d。因此,在图3中增加了产气量为0.5×104m3/d的控制曲面D,作为该工艺技术应用的边界控制面。曲面B、C、D组成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区域,该区域定义为区域Ⅳ。当气井日产气量低于曲面D时,优先选用机抽、连续气举、电潜泵、螺杆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该区域定义为区域Ⅴ。

运用修正模型计算临界携液流量,建立日产气量、气液比和井深的三维图版(图4)。由图4可知,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曲面A和曲面B分别低于Li Min模型计算的值,而区域划分和区域对应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与Li Min模型三维图版一致。

图4 修正模型计算的排水采气技术三维图版

2.2 运用三维图版确定排水采气技术和时机

2.2.1 气井产气量与水气比的关系分析

以大庆油田徐深区块气井S1018井生产曲线为例,气井井深为2 020 m,油管内径为62.0 mm,该井在2016年1月至3月的日产气量及水气比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气井的产气量随生产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水气比则随生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对气井日产气量、水气比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公式:

Q=-0.16lnt+4.36,R2=0.98

(3)

(4)

式中:Q为日产气量,104m3/d;t为生产时间,d;WRG为水气比,10-4m3/m3。

日产气量和水气比拟合多项式都是时间的函数,则建立日产气量与水气比的关系式:

(5)

图5 S1018井日产气量及水气比

2.2.2 气井排水采气技术和时机优选

运用式(5)计算不同日产气量对应的水气比,采用未修正图版(图3)对气井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优选。当气井日产气量为3.8×104m3/d时,水气比为2.1×10-6m3/m3,该气井位于区域Ⅱ,表明气井内已经积液,可以采取涡流、优选管柱或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当气井日产气量为3.4×104m3/d时,水气比为7.1×10-6m3/m3,同样该气井位于区域Ⅱ,表明气井内已经积液,可以采取涡流、优选管柱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当气井日产气量为3.2×104m3/d时,水气比为1.8×10-3m3/m3,该气井位于区域Ⅲ,表明气井内已经积液,可以采取机抽、连续气举或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采用修正图版(图4)对气井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优选。当气井日产气量为3.8×104m3/d时,水气比为2.1×10-6m3/m3,该气井位于区域Ⅰ,表明气井内未积液,不需要采取任何排水采气措施;当气井日产气量为3.4×104m3/d时,对应水气比为7.1×10-6m3/m3,该气井位于区域Ⅱ,表明气井内已经积液,可以采取涡流、优选管柱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当气井日产气量为3.2×104m3/d时,水气比为1.8×10-3m3/m3,该气井位于区域Ⅲ,表明气井内已经积液,可以采取机抽、连续气举或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气井现场生产数据表明,在日产气量为3.8×104m3/d时,没有积液现象出现。而当日产气量为3.4×104m3/d时,气井出现了少量积液,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采气措施。因此,大庆油田运用修正模型计算建立的三维图版更加准确。

根据气井日产气量和水气比,可运用式(3)或式(4)确定对应的生产时间,即确定采取不同排水采气技术的时间点,这样可以更加有利地指导气井的实际生产。因此,三维图版实现了在不同气井、不同时机下,确定最优的排水采气技术,延长了气井稳产时间,同时提高了气井的采收率,为大庆油田稳定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3 现场应用

大庆油田徐深区块应用三维图版优化排水采气技术的气井共31口,其中80%气井排水量、产气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日增气量为0.5×104m3/d,日排水量增加3.1 m3/d,累计增气1 502×104m3。以气井S1012、S2011和S2021为例,S1012井井深为2 890 m,油管内径为62.0 mm,2015年11月日产气量为4.4×104m3/d,水气比为8×10-5m3/m3;S2011井井深为2 590 m,油管内径为62.0 mm,2015年1月产气量为3.5×104m3/d,水气比为1.1×10-4m3/m3,2016年11月日产气量为1.3×104m3/d,水气比为2.5×10-4m3/m3;S2021井井深为2 190 m,油管内径为62.0 mm,2016年3月产气量为1.5×104m3/d,水气比为3.0×10-4m3/m3。利用该方法,可快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水气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4 结 论

(1) 以Turner模型、Coleman模型、Li Min模型和Yang Chuandong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合大庆油田临界携液流量的修正模型,该修正模型积液情况分析准确率接近90%。

(2) 建立了日产气量、水气比和井深的三维图版,对图版进行了区域划分。结合不同排水采气工艺的技术界限,确定了不同区域的排水采气技术。

(3) 三维图版可以对不同气井,在不同时机,确定其最优的排水采气技术。大庆油田运用修正模型建立三维图版,优选的气井排水采气技术更加准确。

[1] 徐正顺, 房宝财.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特征与开发对策[J].天然气工业, 2010, 30(12):1-4.

[2] 曹宝军, 高涛.徐深气田D区块火山岩气藏合理开发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 35(3):54-57.

[3] 马品刚, 杨芳.深层高温火山岩气藏泡沫排水采气技术[J].采油工程, 2011, 1(2):26-29.

[4] 张春, 金大权, 李双辉, 等.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技术进展及对策[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 39(4):48-52.

[5] 朱迅, 张亚斌, 冯朋鑫, 等.苏里格气田数字化排水采气系统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 2014, 37(1):47-49.

[6] 徐广鹏, 周兴付, 张云善, 等.川西侏罗系气藏排水采气实践与认识[J].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6, 12(3):67-72.

[7] 胡金平.排水采气工艺在天然气开采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 2010, 17(增刊2):97-99.

[8] 王心敏, 贾浩民, 宁梅, 等.靖边气田同站高压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流程改造效果分析[J].天然气工业, 2013, 33(2):37-42.

[9] 黄艳, 佘朝毅.国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钻采工艺,2005, 28(4):57-60.

[10] 金忠臣, 杨川东, 张守良, 等.采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98-124.

[11] 杨涛, 余淑明, 杨桦, 等.气井涡流排水采气新技术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2012, 32(8):63-66.

[12] 丁景辰.致密气藏同步回转增压排水采气工艺[J].特种油气藏,2017, 24(1):1-7.

[13] 张荣军, 乔康.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J].钻采工艺, 2009, 32(6):118-119.

[14] 于淑珍, 胡康, 冯朋鑫, 等.一种井间互联气举排水采气新方法[J].特种油气藏, 2013, 20(4):138-140.

[15] 杨旭东, 卫亚明, 肖述琴, 等.井下涡流工具排水采气在苏里格气田探索研究[J].钻采工艺, 2013, 36(6):125-127.

[16] 刘捷, 廖锐全, 陈进, 等.新疆油田气井排液采气工艺优选方法[J].特种油气藏, 2015, 22(1):141-143.

[17] 李文魁, 周广厚, 毕国强, 等.涩北气田排水采气优选模式[J].天然气工业, 2009, 29(9):60-63.

[18] 余淑明, 田建峰.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 2012, 35(3):40-43.

猜你喜欢
水气大庆油田气井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大庆油田》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广告索引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艰难创业 气壮山河——纪念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