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探究

2018-03-19 09:11李帅唐晖马文静刘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药理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李帅 唐晖 马文静 刘红

【摘要】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轴束状带分泌的激素,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当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广泛,并在联合用药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本文立足对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从呼吸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最后,基于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情况,阐述了糖皮质激激素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机制;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临床药物,是由肾上腺皮质轴束状带分泌的激素,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主要在于呼吸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具有调节蛋白质等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糖皮质还可作为外源性免疫抑制剂,在抗病毒、抗过敏等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充分体现出糖皮质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本文立足对糖皮质激素的药理机制研究,具体阐述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当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广泛,基于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决定了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从临床实践研究来看,糖皮质在抗病毒、抗过敏等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在风湿、紫癜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了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具体而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应用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支气管哮喘、重症支原体肺炎等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儿科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由于病情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危及幼儿生命健康,此时,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形成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对呼吸系统领域重症实现良好质量效果。

1.1.1 支气管哮喘

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主要药物,能够形成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中,主要通过静脉滴注、口服等方式,实现糖皮质激素的给药。一般情况之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应科学合理的控制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量,确保科学合理的用药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改善及控制,提高患者生命健康质量。

1.1.2 重症支原体肺炎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较大影响,并且病情发展快速,及时有效的给药控制,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在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当患者出现肺外脏器受累时,需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改善患者病情,并进行有效预防。以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为例,静脉给药l-2mg/ kg-d,持续给药7d后,依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减少给药量,整个治疗疗程2周。

1.2 糖皮质激素在结缔组织疾病的治疗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结缔组织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风湿、皮肌炎等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这就决定了糖皮质激素在结缔组织疾病治疗中,能够形成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具体而言,在结缔组织疾病的治疗中,主要在于:

1.2.1 风湿

在风湿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能够起到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作用,有效降低患者风湿疾病的疼痛等问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能够减轻或抑制疾病对患者关节的破坏,进而实现有效治疗。因此,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的联合用药,常用于风湿疾病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治疗中,风湿疾病会对患者形成较大的疼痛感,并影响正常的关节活动。通过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能够对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且通过抑制反应,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进而在改善、控制风湿病情等方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十分重要,能够形成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1.2.2 皮肌炎

在细菌感染治疗中,通过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实现免疫抑制治疗。从药理学机制作用而言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这说明,在皮肌炎的治疗中,通过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皮肌炎累及患者重要器官时,及时给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幼儿易发生皮肌炎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重要器官形成累及,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病情發展快速、患者出现严重情况之时,需要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并在联合用药之下,提高对皮肌炎的有效治疗。

1.3 糖皮质激素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应用

在泌尿系统集中在,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作为儿科泌尿系统中的常见疾病,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成较大影响。在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十分常见,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及治疗。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主要在于:

1.3.1 紫癜性肾炎

在紫癜性肾炎中,患者常伴有肾脏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较大影响。在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情况之下,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联合糖皮质激素展开免疫抑制治疗,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实现较好的临床治疗,改善并控制病情。一般情况之下,泼尼松口服4周后逐渐减量,同时应用环磷酰胺。

1.3.2 肾病综合征

在肾内科,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内科疾病,其中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主。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重要的治疗药物,能够通过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实现对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一般情况之下,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治疗,应确保足量、足疗程,这是确保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也是降低复发率的措施。因此,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要科学合理选择联合药物,并确保糖皮质激素给药、疗程的合理性,提高治疗效果。

2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注意

糖皮质激素作为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相关事项,特别是不良反应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严格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提高临床用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础。在笔者看来,具体而言,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药物选择

在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中,应基于患者所需,做到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基于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时间,将激素类药物分为短效激素、中效激素和长效激素。其中,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为短效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等激素类药物为中效激素;倍他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为长效激素。在临床应用中,长效性激素的抗炎性等能力较强,但会形成较为严重抑制。因此,在通常情况中,不适宜长疗程给药,应基于实际所需,作出合理的给药时间,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最佳化。激素类药物选择要合理,控制激素药物对患者形成的不良反应。

2.2 不良反应

在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感染、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等,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一定影响,需要进行有效预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而言,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感染

患者在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治疗中,由于免疫反应的抑制,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易受到感染问题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在必要情况下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否则不予以使用。此外,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量也要有效控制,一般需要针对患者体征,做到短疗程、小剂量用药治疗。

2.2.2 骨质疏松

在临床激素治疗中,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从研究发现,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量、疗程等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之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在45%。从药理学视角来看,糖皮质激素能够对骨细胞增殖形成抑制,增加PTH分泌,而PTH作用能够破坏骨细胞增加骨吸收这就会造成长期用药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因此,在临床用药治疗期间,要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及用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等疾病,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2.2.3 库欣综合征

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的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的发生,就导致患者出现躯干及面部出现大量的脂肪分布。为此,在给药治疗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机体指标值,并在必要时通过控制给药剂量,及时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生命健康体征。

3 结束语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良好的临床疗效,决定了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本文的探讨中,糖皮質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轴束状带分泌的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皮质激素在联合用药治疗中的研究不断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领域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霞.探究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 (04).

[2]赵琳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 (08).

[3]刘建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病理学研究,2016 (13).

[4]黄可佳.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J].大健康(学术版),2016 (10).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 (06).

猜你喜欢
药理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研究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分析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