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开展研究

2018-03-20 12:09武志宏郑永义杨子成
山西电力 2018年2期
关键词:能源客户服务

武志宏,郑永义,杨子成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客户侧能源技术变革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终端客户能够通过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能源消费方式,达到经济、环保、安全等综合最优目标,催生了客户对能源服务的新需求,扩大了能源服务的新内涵,推动传统能源服务逐渐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变。目前,国内外对综合能源服务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对其基本特征已达成共识:一是综合能源涵盖电力、燃气、可再生能源和冷热等多种能源;二是综合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工程服务、投资服务和运维服务等多种形式[1]。

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由于经济及社会加速发展,对电能需求日益激增,以电能为主的新的能源交易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改革进程的加快,引发了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成为各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新的战略竞争和合作的焦点。国网公司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构建以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开展需求侧用能优化服务,能够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作为清洁能源配置基础平台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实现节能减排,是对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革命的积极响应,并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提升发展新能力,拓展发展新途径。

山西省电力公司按照国网公司安排部署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研究并积极开展工作,有利于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有利于巩固省公司售电市场、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客户服务新能力;有利于推进电能替代,带动省公司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市场业态,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

2 山西省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山西省近年来在低热值煤发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煤电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开发、晋电外送、大用户直接交易、电力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电力行业发展和改革取得新进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山西电网以特高压电网建设带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电网对坑口电厂、低热煤发电、风电、太阳能等电源接入的适应性,促进电网与能源基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省装机容量79 927.5 MW,其中,煤电装机容量63 326.9 MW,占比79.23%;水电装机容量2441.5MW,占比3.05%;风电装机容量8 566.3 MW,占比10.72%;光电装机容量5 592.9 MW,占比6.99%。省内电网已形成以500 kV“两纵四横”为骨干网架,220 kV大同、忻朔、中部、南部4大供电区域,110 kV和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辐射供电的网络格局。外送通道方面,形成了以1 000 kV特高压为核心,6个通道、11回线路的外送格局,输电能力约2 000万kW。

山西省电力公司系统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主体主要包括省公司、节能公司、地市公司和集体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路径上主要开展内外部节能改造、电能替代等项目,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代理售电等行业有所涉猎,用能咨询、节能服务、需求响应等能源消费领域的延伸服务有待开展,项目数量较少、规模体量不大。

3 业务发展思路

3.1 总体思路

主动适应能源供给侧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发挥公司品牌、技术、客户资源等优势,以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和多能互补为发展方向,以智能电网、大云物移、互动服务为支撑手段,构建以电为中心、智慧应用的新型能源消费市场。坚持市场化运作,坚持客户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推动,推动省公司系统由电能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业务体系

依托国网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省公司营销部牵头,发策、人资、财务、运检、后勤等相关部门配合,以节能公司更名后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做为实施主体。全面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充分发挥地市(县)公司属地优势和集体企业的专业特长,强化业务协同,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业务职责明晰、管理考核严格、经营业绩优秀的业务体系。

结合经营发展和项目开展需要,按照公司股权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增加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注册资本金规模。支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以组建项目公司方式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加强技术人才配置,建立市场化的投资决策、物资采购等机制,围绕核心业务和功能定位,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今后应重点抓住园区、工矿企业、大型公共建筑、政府公用事业等对象,统筹运用能效诊断、节能改造、用能监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储能等多种技术,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4 商业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具有客户需求多、项目点多面广、技术类别复杂、服务模式多元化等特点,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应充分结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来开展商业运营并获得收益。

4.1 服务内容及收益方式

a)降低客户初始设备投资。将客户设备投资变成租赁方式,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为客户开展节能改造,主要以提供金融服务与劳务服务方式获取收入。

b)降低客户能源购入价格。提供售电代理交易、电能替代打包交易、热电联供、分布式新能源开发、需求响应等服务,以及未来在现货市场价格基础上开展商业化的储能服务。主要以收取服务费、投资分享、工程实施、项目运营等获取收入。

c)降低客户能源消费总量。开展能效诊断、电能质量管理、节能改造项目、电能替代、用能监控等服务。主要以项目投资、节能效益分享、技术服务费等方式实现盈利。

d)满足客户减排和环保方面的需求。开展电采暖、电锅炉、热泵等冷热供应项目,实施污水治理、脱硫脱硝等环保工程,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等。以项目投资、冷热能源费、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等方式获得收益。

e)减少客户的管理成本。提供运维服务、数据分析、业务代办、专用充电站服务等,以收取劳务费、服务费等方式获得收入。

综合能源服务的基本服务模式,是以分布式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为基础,综合采用以上服务方式,通过能源输送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以及信息和增值服务,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交换与互动[2]。满足生态、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等多目标要求。

4.2 营销策略

综合能源服务的目标客户应优先选择对降低能源成本存在迫切需求的客户,充分考虑用能规模、需求稳定性、利润水平、支付能力等因素,提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通过规范的投资决策体系和商业化运行,以确保获得较高的服务收益。

a)工矿企业客户用能规模大,平均电价较高,能源消耗相对平稳,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高,对于能源成本比较敏感。上述五种服务模式均适用,其中第二、三、四种服务是重点,这类客户是需要争取的优质售电客户,且对国网品牌和服务的认知程度较高。

b)园区往往聚集了地方大型工业用户,整体用能水平非常可观。各自孤立、分散的用能模式会增加园区客户的能源初始投资压力和运营维护成本。对新建园区,利用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成布置的契机,以第三类服务方式为切入点,辅之以其他方式,开展区域能源站建设及综合能源服务。

c)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伴随着我国服务产业的逐步增长,用能量越来越大。公共建筑人流量大,对冷热电有较高的品质需求,同时用电价格较高,用能需求稳定,支付能力较强,是推广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对象。该类客户由于建筑光照面积较大,光伏发电可重点考虑。

d)政府公用事业(如高速隧道照明、市县城区路灯照明、城市公交充电系统等)。这类客户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能源消耗稳定,投资风险相对可控,项目示范效应明显,社会形象好,应以第一、三类服务方式为主开展业务。

4.3 商业模式

a)单个电力客户(如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政府公用事业等)。商业模式为分项实施、逐步推进。初期利用省公司品牌优势和客户联系,以能效监测、电力运维等业务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节约运维成本;中期可通过对客户用能数据的分析,为客户提供合理用能建议,开展节能与电能替代技术改造;后期在获得客户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可开展能源托管服务,为客户提供能源供应整体解决方案。

b)园区客户(如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开发策略为提前谋划、整体布局。初期充分发挥省公司的政府资源优势,配合园区政府开展区域能源规划,在园区开发建设之初即充分考虑能源配置设计、能源站选址等因素,为区域能源供应打好基础。中期可与政府、社会资本等利益相关方开展股权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获取当地特许经营权,开展能源站的建设,特别以配电网建设为切入点,融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热泵、蓄冷等技术开展综合能源供应[3]。后期为客户构建用能监控平台,提供监测和数据分析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回收能源站建设成本并获取利润。

5 健全完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建设体系

a)组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实现公司内部融合,搭建以营销部牵头,发策、人资、财务、运检、后勤等相关部门配合,以节能公司更名后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做为实施主体。全面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充分发挥地市(县)公司属地优势和集体企业的专业特长,强化业务协同,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业务职责明晰、管理考核严格、经营业绩优秀的业务体系。

b)配套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一是建立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投资机制。允许节能公司与项目相关方组成项目公司,实现多方共赢。二是优化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投资决策流程和物资采购制度,快速响应社会客户的服务需求。三是创新综合能源服务从业人员的用工和薪酬机制,激发市场和技术人员积极性。四是完善外部资源整合制度,搭建综合能源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加强与外部设备供应商、服务商、科研机构合作。

c)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多方探索融资渠道,满足各类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大规模投资需求。加强人力资源的支持力度,在营销系统增加综合能源服务岗位人员配置,结合业务需要调增节能公司业务人员。整合公司内部资源,鼓励公司系统电网主业、集体企业、产业单位、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综合能源服务支撑工作。强化技术储备研发。依托公司系统内外部研究机构及产业单位,做好客户侧能源技术收集、研发、储备,做好技术服务支持。

6 结论

a)综合能源服务已成为国内外能源行业研究和推广的热点,应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变。

b)应以节能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为实施主体,结合目标客户的需求和省公司的优势,合理界定综合能源服务的内容,提供多样化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和多元化的收入模式,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加强组织、机制和资源等方面的保障,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封红丽.国内外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研究[J].能源情报研究,2017(4):20-23.

[2] 杨锦成.区域能源互联网架构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J].上海节能,2017(3):137-146.

[3] 董晓宇.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探讨 [J].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17(32):11-14.

猜你喜欢
能源客户服务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