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县正堂申谕》《催募经款草丹》录文及相关问题

2018-03-20 20:16梁旭澍
敦煌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王道士

梁旭澍

内容提要:敦煌研究院藏《敦煌县正堂申谕》为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敦煌县政府下达给王道士的官文,要求王道士对敦煌写经严加管理。敦煌研究院藏《催募经款草丹》则是王道士追索经款的底稿。论文对这两件文书进行移录并对相关史事进行考察,对敦煌学史有一定裨益。

关键词:《敦煌县正堂申谕》;《催募经款草丹》;王道士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1-0120-05

On the Examination and Relevant Problems Surrounding Two Dunhuang Manuscripts

LIANG Xushu

(Exhibition Center,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Dunhuangxian Zhengtang Shenyu collected in the Dunhuang Academy was an official document issued by the Dunhuang county government to the Taoist priest Wang Yuanlu in December of the second year of the Xuantong era(1910), ordering him to keep close watch on the cache of manuscripts. A second text entitled Cuimu Jingkuan Caodan, is the draft of Wang Yuanlu asked for payment. This paper transcribes the above documents and examines the manuscripts as well as relevant historical events, hoping to shed light o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Dunhuang Studies.

Keywords: Dunhuangxian Zhengtang Shenyu; Cuimu Jingkuan Caodan; Taoist priest Wang Yuanlu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敦煌研究院藏D0773號《敦煌县正堂申谕》为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敦煌县政府下达给王道士的官文,要求王道士妥善保存剩余写经。又,敦煌研究院藏D0311号宣统年间王道士《催募经款草丹》与当时王道士的活动相关,本文一并考察。

一 《敦煌县正堂申谕》录文及相关问题

《敦煌县正堂申谕》(以下简称《申谕》)长82厘米,宽21.5厘米,宣纸墨书,共23行,由两张宣纸拼接,单纸43.8厘米,两纸接缝中央、最后一行日期上各钤一方印, 其尺寸为6.5×6.5厘米,前为汉文、后为满文,汉文是“敦煌县印”。在第3行“千佛洞王主持”字上还钤有一枚较小的椭圆印章,其尺寸为3.4×2厘米,刻两字,字迹漫漶,似为“王印”。原件中首行第2行及文末倒数第5行“谕”字有朱点,文末“持谕”朱点在“持”字上,文中其余“谕”字未加朱点;文末倒数第2行朱点在“持谕”之“持”字上,并且句未有朱笔“√”号。该《申谕》原存敦煌县公安局,20世纪7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马世长先生向敦煌县公安局调阅此件文物,而后未还,最终入藏敦煌文物研究所,馆藏号为D0773号(图1)[1]。这件文物对于了解敦煌文物的流散有一定的价值,兹录如下{1}:

钦加同知衔 特授敦煌县正堂申 谕

千佛洞王住持知悉:

案:准陈前县移开奉督宪函谕,清查千佛洞经卷,各等因前县覆查千佛洞唐人写本经卷,光绪三十四年曾经该庙住持汉中王道人装成两木桶,油漆 画,封订坚固,其桶空其中心,套立木柱,可以推动旋转,安于佛殿,名曰转经桶。其余仍堆集于洞中。前县去岁到任时,禀报地方情形,业已禀明在案。嗣后奉学部搜买,前县会同学厅,传集绅民,尽其洞中所存者一律搜罗,护解省垣。其经桶原封未动,除通详立案外,拟合移知,为此合移贵新任,请烦查照,严谕王道人将经桶看守,以免遗失等。因准此,查千佛洞转经桶已经禀明

督宪,咨部有案,关系重大,自应谨慎保护,合亟谕饬。谕到,该住持王道人将封固之经桶小心看守,不得私自开阅,倘有损伤遗失,定惟该住持王道人是问,懔遵毋达,切切持谕。

右谕千佛洞住持王道人。准此。

宣统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宣统二年即1910年,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陈前县(陈县令)是指陈泽藩,据此《敦煌县正堂申谕》,他是“去岁到任”,即宣统元年(1909)到任,此时(宣统二年十二月)已经卸任。

法国探险家伯希和(1878—1945)于1908年2月12日到敦煌,6月8日离开敦煌,期间于2月25日—5月30日在莫高窟收集各种文物,他用500两银子从王道士那里换取了大约7000件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绘画品、木雕像等。伯希和离开敦煌后,向东沿途考察,于同年10月5日到达北京,在北京等地他行事低调,对敦煌等地的收获极少透露,仅对目录学家缪荃孙(1844—1919)说过,事见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戊申年(1908)十月廿五日条,被缪荃孙视为“奇闻也”[2] 。1908年12月,伯希和将三年收集品托运,于1909年11月运达巴黎[3]。 写卷部分入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艺术品部分最初入藏罗浮宫美术馆,后来移藏吉美博物馆。

猜你喜欢
王道士
莫高窟王道士之名献疑
敦煌遗书(三)
敦煌遗书(三)
藏经洞中历史与现实的错位
——再论守窟人王道士
王道士的笑
是非百年:王道士与藏经洞
何以归罪王道士?
发现莫高窟藏经洞的王道士
国之不幸,庶民何辜
斯坦因真是敦煌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