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研究

2018-03-21 08:39张艳萍陈娟带韩佳夏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低血糖护理人员血糖

张艳萍 陈娟带 韩佳夏

低血糖(hypoglycemia)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交感神经兴奋、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1]。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目前,对低血糖尚未有统一定义。美国糖尿病协会将血糖浓度≤3.9mmol/L作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2]。低血糖综合征常被误诊为癔病、癫痫、精神病、脑瘤与脑炎等,早期识别低血糖综合征甚为重要,延误诊断与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病变而不可逆转。因此,糖尿病管理中如何将低血糖风险最小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有助于降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4]。目前,对于低血糖的监测常采用传统的快速微量血糖的监测,新兴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也逐渐在临床上进行使用[5]。但由于低血糖的延迟治疗会造成对机体的损害,尤其是老年人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发生时症状不明显,常不易察觉。我们对2016年1~6月收治的3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在我院住院的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89例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诊断指南标准[6];②全身无感染;③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内分泌、免疫系统及心、脑、肾器质性病变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介绍治疗方案、用药方法,指导患者饮食及运动等。

1.2.2 干预组

首先,由取得糖尿病教育专科证的2名主管护师担任科室培训员,定期对干预人员进行理论培训,重点培训有症状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的识别、低血糖的一般处理措施及低血糖的抢救。建立宣教时间表,指定实施健康教育的责任护士。其次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进行干预:①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饮食、介绍晚上睡前加餐的注意事项;②责任护士在患者晚餐前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饭菜种类、摄入量以及进食情况;③夜班责任护士重点关注有纳差、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着重了解其进食、服药情况;④夜班护理人员进行夜间巡视时,重点关注患者夜间血糖的波动情况,做好患者睡前及凌晨3时微量血糖监测,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发现睡前血糖接近低血糖阈值的患者,嘱其进行睡前加餐;⑤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入院护理评估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常规运动量,建议患者餐后1 h运动,并在患者运动前后对患者进行加餐指导;嘱咐患者避免在服用降糖药物后血药浓度高峰时间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症状(心悸、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冷汗、昏迷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低血糖症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预防夜间发生低血糖是患者睡眠安全的保障。2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病情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睡眠期间自主神经症状不显著,容易发生低血糖[7],轻者表现为心慌、手颤、出汗、有饥饿感、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意识丧失等。发生在凌晨空腹和饥饿状态下的夜间低血糖往往不容易识别,患者在睡眠过程中昏迷,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甚至死亡。因此,需要提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预防低血糖。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及低血糖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预防性地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是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和保障患者夜间睡眠安全的有效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对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意识,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血糖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的心、脑、眼、肾等器官造成严重危害[8]。临床工作中日间低血糖较易处理,但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低血糖表现不明显,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睡前血糖监测并进行防范[9]。对糖尿病患者的关注点大部分放在高血糖水平是否得到控制,而对于低血糖这类并发症容易忽略。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来势凶险,可引起患者自身机体功能的严重损害,因此,在临床宣教过程中加强患者低血糖危险性的宣教十分必要。护理人员不仅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宣教,还要强化患者识别低血糖的能力。研究[10]表明,良好的自护行为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危险性认识的同时,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发生夜间低血糖时的处理方法,使患者具备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护理人员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执行者,是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决定其是否能够快速识别患者低血糖症状,做出快速应对。本研究中,从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抓起,通过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者培训临床护理人员,普及低血糖的处理知识和实践操作,使患者的治疗有了可靠的前期保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促使护理人员从各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戴秀菊等[11]的研究显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担任着健康宣教的重要角色,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知晓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应对是糖尿病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因此,应重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低血糖的辨别和救护能力,提高患者低血糖的管理意识和行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管理的意识,从而降低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7.

[2]Seaquist ER,Anderson J,Childs B,et al.Hypoglycemia and diabetes:a report of a workgroup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ndocrine Socie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3,98(5):1845-1859.

[3]Gryer PE.Elimination of hypoglycemia from the livers of people affected by diabetes[J].Diabetes,2011,60(1):24-27.

[4]张美玲.11例胰岛素治疗患者致严重低血糖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22,25.

[5]关争梅,高艳红,张利岩,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在胃转流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846-849.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8):675-696.

[7]陈媛媛,张华,黄高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下夜间低血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1):43-46.

[8]Khan MI,Barlow RB,Weinstock RS.Acute hypoglycemia decreases central retinal function in the human eye[J].Vision Res,2011,51(14):1623-1626.

[9]王爱民,何文静,叶洪江,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5):375-376.

[10]郑婕.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3,5(3):266-267.

[11]戴秀菊,杨金娟,方群.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58-59.

猜你喜欢
低血糖护理人员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