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2018-03-21 08:05
今日农业 2018年1期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信号

八个坚持: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根据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特色体现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这是我国的体制特色。

“我们的乡村振兴,建立在土地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他说,“这样的所有制结构有利于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农民破产、农户分化,避免大量小农被迫流离失所进城,这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

叶兴庆还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支撑乡村振兴,而不能单纯靠高福利留住农村人口,这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是要通过产业兴旺来支撑繁荣兴旺的乡村。

精准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目标任务时间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同步的。他对三个阶段性目标的理解是:

重要进展是指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乡村文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成效初步显现;

决定性进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城乡要素流动障碍全面消除;

全面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都相当完善,城乡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并相互促进,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解决。

七条“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么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 “之路”: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对此,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谈了他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解,认为要做到 “三个绿色”:构建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强化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引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则对重塑城乡关系谈了体会: “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中,要拆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藩篱,实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他同时提出,会议强调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将乡村治理上升到关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

制度供给:从土地到财政金融全方位支撑

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苑鹏认为,其中最核心的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实现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农民收入为什么低?就是收入渠道少。”他说,“农村建设用地改革、‘三权分置’怎么能落实下去,这是最根本的,需要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施乡村战略必须以改革为根本动力。这既是我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以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下一步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程国强说,“会议做出了开拓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安排,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的。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中央财政将从多方面着力,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农业风险分担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说,会议明确要求,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要求,实施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董峻 高敬 侯雪静 胡璐)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三农”契机

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三农”工作制定了路线图,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体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词是城乡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生态和体制机制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目标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顺应十九大制定的阶段性目标,本次会议也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就是要攻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 “三农”这一最大短板;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就是要拿下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三农”这一重中之重;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就是要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 “三农”这一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是首要任务。本次会议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制定了7条具体路径,“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被摆在首位。确实,“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破题的关键就是要理顺城市与农村以及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断然不能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预计未来数年技术下乡和消费下乡将成为大趋势,三四线城市乃至五六线城市有望成为“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的主战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主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本次会议提出的“走质量兴农之路”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实乃必选,具体路径就是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包括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色生态导向、绿色发展是最大前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显然,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重蹈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覆辙。由此可看到本次会议多次提及“绿色”字眼,包括坚持绿色生态导向、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兴农等。鉴于今后3年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乡村振兴必须环保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性供给是坚强保障。过去几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十九大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安排做出了总体部署,本次会议则具体细化了相关任务,包括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里的数字“三农”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岁末年初,当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回顾自己一年的工作与生活所得时,中央政府也晒出了“三农”工作成绩单。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农村工作的最高规格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7年12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其中,“8 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 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等数字更是直接体现了新时期中国“三农”工作成绩。

“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会议,一方面,这次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该如何实施落地,成为此次会议的主题和重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表示。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首次被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这一战略的目标任务得到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黄汉权表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乡村振兴战略划分三个时段,由近及远,既与2020年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也同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阶段相匹配。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非常明确、科学务实,既注重短期,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立足长远,提出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目标,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的明确时间表和精细路线图。“中央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宏伟蓝图和努力方向,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目标任务时间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同步的。他表示,“‘重要进展’是指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乡村文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成效初步显现;‘决定性进展’是指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城乡要素流动障碍全面消除;‘全面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都相当完善,城乡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并相互促进,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解决。”

他进一步说,乡村振兴战略会成为整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国家接下来会制定乡村振兴的具体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三农’体制,包括城乡体制等在内的很多国家经济体制都会借此机会进行一番梳理。”李国祥说。

8 000多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

如果说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一幅未来“三农”的富美画卷,那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公布的“三农”成绩单,则为实现这幅富美画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 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8 000多万,与预计目标比较一致,同时也较为合理,体现了稳步推进的原则。如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太慢,则完不成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而太快的话,有些做法可能会违背农民意愿,同时一些城市也还没有做好准备一下子接受那么多农业转移人口。”黄汉权表示,5年累计8 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当于平均每年转移1 600多万人,这与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点多个百分点相吻合。

李国祥对此表示赞同。“未来还是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还会不断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2017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曾公开表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工作推进扎实有序,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地;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吸引大学生落户的政策。

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那么,乡村振兴战略靠谁来实现?

对此,黄汉权表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并不矛盾。原因就在于,未来城乡要构建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首先,城镇化是一个普遍规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国家要从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向城镇转移。但是,即便城镇化水平达到70%,甚至更高,也还有3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何况以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相当于是说还有好几亿的农民留在农村,我们不能让这些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所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城乡关系,构建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自由平等流动机制。有意愿来城市的人,就创造条件让他留在城里;有意愿下乡的工商企业,也要畅通渠道让他到农村去。当然,还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当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构建起来后,会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6600多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同8000多万一同出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还有一个数据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 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稳定脱贫的数字是6 000多万,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这个数字被精确到6 600多万。另据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5%。“可以说,近年来中国扶贫工作成效非常显著。”黄汉权认为,6 600多万这一数字很了不起。“这些年,我们每年基本上脱贫人口都是1 000多万,党的十八大以前脱贫人口数量虽然每年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扶贫工作深入推进,越往后越是深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也更加艰巨,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

黄汉权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6 600多万人口稳定脱贫,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一是从国家层面来说,这几年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并把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本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显得很亮眼,经济中高速增长给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三是五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共同期待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与实施,共同期待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派发五大“新年礼包”

礼包一:一个新定位

会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重中之重”的定位早已提出,但近期召开会议的一系列新表述显示,中央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更高的地位。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4次聚焦“三农”,可见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从未减弱,近期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此次会议还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

礼包二:一幅新蓝图

会议为未来乡村描绘了这样一幅新蓝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立足于决胜全面小康,更重要的是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乡村振兴是一次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它比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复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

礼包三:一张时间表

为实现上述蓝图,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孔祥智表示,提出时间表就有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就更容易实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这些目标都提前实现了,中国有潜力实现既定的目标。他预计,到2035年,中国农村的整体面貌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变,农业农村的基本形态会确定下来。

礼包四:一条新道路

会议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包括七项内容: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对于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孔祥智表示,中国“大国小农”的国情与国外完全不同,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公有制的,“我们有清晰的农业工作思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将农业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进行了很多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礼包五:扶持新政策

会议还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此外,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 “三农”倾斜。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