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泽的葡萄管理经验

2018-03-21 05:52刘尚佐李道春
果农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葡萄园喷药套袋

刘尚佐,李道春

(1河南省灵宝市西闫乡特色果品产业协会 河南灵宝 472500;2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中牟 451450)

河南省灵宝市葡萄种植大户王好泽,于2015年,在西闫乡二里半村流转承包了60亩土地,建设家庭农场。前10年,每亩土地每年租金350元,后10年,每亩每年400元。他多地考察,多方论证,亲自做对比试验,经过三年努力,他的家庭农场终于建成。在品种方面,他选择了市场前景好,又好管理的葡萄新品种紫甜无核(图1)和阳光玫瑰。栽植第二年亩产就达1 000千克,每千克售价13元,亩收益1.3万元。2017年是栽植的第三年,亩产2 000千克,每千克售价14元,每亩效益2.8万元。

图1 紫甜无核结果状

笔者多次到王好泽果园进行调研,他的经营模式、市场预测和管理等与众不同,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1 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这几年农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农产品价格走低;生产成本升高;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所谓的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生事物,题出待卷。王好泽的家庭农场模式,做出了成功的经验。

首先,是适度规模。几十亩地的生产规模,既有利实现机械化,又适宜集约化管理;能尽力而为,降低风险,又有利品牌的形成。建设第一年总投资60万元:土地承包费为2万元;用10万元建设了田间工作用房,全家人搬到农场住宿,以便干活和看护;用10万元购置了拖拉机、装载机、三轮车、弥雾喷药机和割草机等;苗木、水泥杆和栽植管理用工费等大约20多万元;用4万元装配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这样,王好泽的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能够实现主要管理的机械化。

其次,在雇工方面,他通过签订合同,技术培训和明确的责任奖惩,确定了稳固的田间用工关系,使家庭农场用工困难得到了解决。

王好泽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看到父亲创办的家庭农场方向正确,就辞去工作回家创业,为他的家庭农场添加了活力。

2 永远做精品,占领市场话语权

他的葡萄园建在北高南低的阳坡沙壤地上,土质松软,升温快,昼夜温差大,风光好,没有环境污染,非常适合种葡萄。和王好泽谈起葡萄产业前景时,他说:“这几年全国葡萄栽植面积增长很快,要想种葡萄挣钱,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好品种,二是种出精品。紫甜无核和阳光玫瑰葡萄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品种。我有一定的规模和产量,果商会找上门的。做精品,走高端市场,要有市场话语权,才能有高效益”。

为了走精品之路,他制定了无公害和有机葡萄生产方案。在施肥方面,坚持用有机肥,少用化肥。栽植前,每亩地施入优质羊粪10立方米,用拖拉机深翻培肥地力。葡萄生长季节,仅冲施少量水溶肥。葡萄采收后,每亩地施入优质羊粪8立方,一袋复合肥,一袋三料过磷酸钙。2017年每亩葡萄园用冲施肥10.5千克,分7次滴入(支付210元)。施羊粪8立方,投资800元,两袋化肥300元。施肥投入合计每亩1 310元。

根据果商要求,精品果必须精细管,亩产控制2 000千克,单穗重750克左右,粒质量10克以上,穗粒数80颗左右。每个环节都严格按标准生产。他坚持果实含糖量达不到20度以上,不采摘。2016年王好泽的葡萄被一位湖南果商全部以每千克13元包销。2017年,湖南、广州、浙江果商争相订购,每千克14元。他仍然坚持含糖量达不到标准,不开园。

3 科学管理,节本增效

王好泽的家庭农场葡萄园(图2)起点高,管理科学,实现了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用工,减少了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他的科学管理经验如下:

图2 王好泽的葡萄园

3.1 优良品种和架式树形

紫甜无核品质优,耐贮运,抗寒抗冻,抗病虫害能力强。冬天不用埋土,枝条健壮,成花结果能力极强,容易修剪管理。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和机械化作业,通过培养,形成了高干、7字型一边倒、V架模式。从地面到第一道铁丝主干高1米。第一个横担长度80厘米,到第一道铁丝间距25厘米。第二个横担长1.3米,到第一横担间距50厘米。高主干便于套袋和花果管理。降低第一横担高度,有利枝条基角开张,靠近主蔓芽眼饱满。主蔓长80厘米,着生10~12个结果枝条。结果管理、修剪、更新等操作简单易行。

3.2 果园生草和水肥一体化微滴灌技术的应用

这片葡萄园是小于15°的坡耕地,不能用传统方式的作畦浇灌。他采用免耕生草制和水肥一体化微滴灌技术。全年不用雇工锄地,自然生草。等草长到一定高度,用打草机刈割2~3次。生草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调节了地温,更适合根系生长。

他的全套滴灌系统,更是效果神奇。机井每小时上水50立方,开机后一次开通30亩的所有管道。每行葡萄在植株两边各铺一条滴灌管,距葡萄树50厘米。开机前3小时只滴清水,然后加入滴灌冲施肥,供肥2小时,每亩每次用肥1.5千克。最后,再滴清水3小时。8小时就完成了30亩地的一次肥水。每亩供水大约6立方,能保证正常肥水供应。2017年7—8月份干旱,他共滴灌肥水7次,每亩地用冲施肥10.5千克(折合210元),每亩共灌水40多立方。大旱之年他的葡萄园没有旱象,果实膨大正常。后期降雨多,也无裂果现象。更大的好处是,滴灌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葡萄根系喜氧,所以生长健壮。

3.3 机械化弥雾喷药

他的果园实现了机械化弥雾喷药,解决了葡萄园管理最费力的喷药难题。投资3 000多元购弥雾机一台,与拖拉机配合使用。1小时可以喷施10亩葡萄园。他的葡萄园6~7个小时就可以喷施一遍农药。每亩用药液量75千克,比以前的动力喷雾,节省药液50多千克。使用弥雾机不但大大提高了功效,又能在最佳时期及时用药,提高了防治效果。2017年,他的葡萄园共喷农药10次。每亩地的农药费用由原来的1 000元降低到700元。他的喷药防治策略是病虫前期用质量可靠的药剂和最佳配方,治疗和保护兼备。套袋后,就选波尔多液,15天喷布1次,连喷3次,保叶壮树,效果很好。

3.4 精细的花果管理和早套袋、套好袋

精细的花果管理是生产精品葡萄的关键环节,也是需要投工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的工序。王好泽作为一个家庭农场的掌门人,没有半点含糊。他每天出动几个小车接送临时工。对到场务工人员不搞大锅饭,分工明确,挂牌登记,责任到人,复查验收。为了生产精品,要什么样的穗型,每株留几穗,每穗要几粒果等都有高素质的工人按要求实施。稳定的用工关系是家庭农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他对到厂务工人员关心爱护,进行技术培训,及时兑付工资。待遇优厚,人气好,精细管理也就容易了。

在精细花果管理基础上,对选留果穗进行准确药剂处理后,要及时套袋。早套袋,早保护,也是生产精品葡萄的重要环节。套袋的目的就是保护。套袋越早,保护越好;套袋越早,幼果受到环境污染和病害的侵染概率就越低。果面好,没有农药残留,这也是生产精品的一项有效措施(图3)。王好泽葡萄园把套袋结束时间定在6月15日前,而且还选用了疏水性、透光性能好的优质纸袋。

图3 王好泽的葡萄树体管理情况

家庭农场不是小农经济,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适度规模的农民企业。王好泽创办的家庭农场,第一年总投资60万(基础设施、租金、用工等),第二年投资30万,收益90万元,收回了全部投资。2017年为建场的第三年,每亩葡萄收益2.8万元,总计可收168万元,他还在黄河滩包了60亩土地,建设葡萄苗木基地,目前他繁育的紫甜无核和阳光玫瑰苗木长势很好。

谁说现今农业没效益,赚不到钱?王好泽三年创业,告诉了我们答案。

猜你喜欢
葡萄园喷药套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爷爷的葡萄园
果树喷药巧时期
葡萄园迷宫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套袋
苹果套袋后更需要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