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研究

2018-03-21 09:49高伟
体育时空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办俱乐部课外

高伟

一、引言

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是目前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主流和主导模式,在浙江省高等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和承办全国第十三届学运会的促进下,全省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助推了全省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提升。然作为高职类型的民办院校,因其不同于公办性质的“身份”特征和本科层次的“类型”特征,其课余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必然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在大力推进高校体育协同化、均衡化、特色化发展的当今,开展民办高职体育俱乐部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类型的特征、俱乐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学生认知度和参与度等方面的综合调研,探析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动因和制约因素,为探求新路径、新载体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目前,浙江省共有民办性质类高职院校10所,本文以其中五所(浙江省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对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类型的特征、俱乐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学生认知度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有关资料,获得一些有关学校体育俱乐部方面的信息,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方面的参考。

2.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对部分学校的体育俱乐部方面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并同时走访了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

3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方面的需要,在2017年以问卷的形式对浙江省五所民办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6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83.3%,其中体育负责人发放问卷5份,回收5份,体育教师发放问卷35份,回收31份。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方面的问卷数据通过软件进行整理,得出汇总和处理。

5.实地考察法

为了获得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具体资料,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和学生情况进行考察。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类型的特征

通过对调查的浙江省五所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类型发现,五所院校采用在正式开课之前由公共体育教学部门的教师拟定本学期的体育活动和有关事项,根据进度安排给各个项目的负责教师,各个教师根据时间和地点等的客观因素按时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等工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时间基本为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以后,根据自身兴趣参加项目进行锻炼。在体育活动时间方面,一般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并且每次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小时,在学期或者学年结束前,项目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对该学期或者学年的体育效果进行统计和评价。五所高校都虽然成立了有关体育活动的俱乐部。但目前状态下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由教师进行个别项目的零散指导和学生自发的组织,调查中还发现,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但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呈现较多的态势,项目集中在健美操、排球和舞蹈方面。

(二)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政策方面,通过对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调查和分析,课外体育俱乐部形成的初始阶段,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各个学校都通过自己的形式对相关要求进行明确,比如有的体现在体育课程大纲中,大纲中说明的是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相关的细则和规定。里面说明和规定了一些诸如开放形式、参与的方法和要求、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等诸多方面,在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中根据形势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管理结构和组织领导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浙江省各个民办高职院校在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结构方面基本一致。课外体育俱乐部基本是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领导,院校设置的诸如学生处,教务处,体育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同管理。体育部一般设置了专门管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小组和相应教师负责具体工作。管理小组负责俱乐部的日常工作,协同体育部做好体育俱乐部的正常运转,比如相关管理方面的条例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细则,项目教师的工作时间制定,教师的考勤等。其他部门比如教务方面负责协同体育部的各方面时间汇总、统计等的工作。体育部领导项目教师,在业务范围内对参与俱乐部活动的学生进行管理。

课外体育俱乐部定位和社会化程度方面,目前,因为高职院校体育课时的次数相对较少,周期也比较短,很多学生都把课外体育俱乐部当做继续体育活动的延续,教学方式和方法基本是体育课的模式,不符合课外体育俱乐部自由灵活的特点,阻碍了其发展。课外体育俱乐部应该和体育课和谐发展,否则会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体育工作的进行,应该按照两者发展的规律去进行共同发展,需要各个民办高职院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内容。根据调查显示,五所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几乎都局限于学校内部,不同院校之间交流很少,于其他体育团体的交流更是没有,有关的体育信息的获得和沟通渠道没有建立。这样使得课外体育俱乐部逐渐变得活动项目单调和信息不通畅,缺乏新颖,阻碍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独立性、场地设施和规章制度方面,根据调查得出,几乎所有的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都受到各种部门的限制,很少有俱乐部来制定。俱乐部受其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学校义务和权利相差较大,存在义务明确但是权利很少的情况,阻碍了其完成既定任务和充分发挥作用。完善的场地设施是体育活动组织的必备条件,根据调查显示,浙江省五所民办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几乎都没有开展体育活动的固定场所和较为完善的设施。阻碍了活动的开展,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阻碍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而变得松散而难以维持。五所学校中,其中四所都不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强,使得学生体育活动正常发展受到限制,造成人员的不稳定,不利于良好的发展。因为体育具有的特殊属性和每个项目各自拥有的特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场地设施关系到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场地设施是体育俱乐部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

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看到,五所民办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场地来源是学校提供的无偿使用场地。同时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来看,五所高职院校中的绝大多数对学校内部场地的功能使用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和使用时间,其中涉及室内场地设施较多。体育课程成为室内场地使用的主力军,只对上课班级开放,除上课之外就出现了空余和限制,或者出租使用,有些院校的室外足球场地和篮球场地在课余时间也要收费,导致使用时间发生冲突,造成困难无法进行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入会学生自带器材和俱乐部各种形式的提供是五所民办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器材设施的主要形式。俱乐部提供会相应收取一定的费用,比如三大球项目,这部分俱乐部占总数的近一半,羽毛球和网球等一些个人项目由入会学生自备为主。

从整体来看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受到场地设施的不足制约的,这种情况跟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不够重视有关,也和当前的体育规章制度有关,同时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的成熟度不够,很难形成整体影响,各个体育团体和各类资源难以整合在一起。

机构、管理、经费和发展机制方面,机构的合理可以使俱乐部各项工作有序,但是调查的五所院校中,机构建设不合理,管理人员缺失,会员分工不明确,权利和义务分配混乱,造成积极性的缺失,不能发挥各自特点,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经费主要来源是人会学生的会费,学校支持经费很少,学校外部资金运用效率低,经费运作机制缺乏合理性,缺乏长期发展的经费来源,这是当前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五所院校中,课外體育俱乐部几乎都没有制定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近期目标不明确,中期目标不固定,长期目标没有规划,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三)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外体育俱乐部认知度和参与度的调查分析

学生参与收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态度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观念的更新,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追求,健康投资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体育活动在进行过程中为了保障运行,进行一定的消费是不可避免的,交体育俱乐部会费是体育意识增强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人会学生的的责任感,也是体育俱乐部正常运转的必备,对于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体育消费能力制约其体育行为。根据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付费问题的意见较为分散,(见表2)从中看出学生对其缺乏了解,但是愿意接受,但从另外角度看出体育消费在学生之中还是缺乏认识和承受能力。从数据中看出,性别的差异对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态度不明显。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月均消费仅为17元左右,占其总额的5%左右,每次5元以内的消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消费金额,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地区经济增速和正确的消费观念的指导,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将会较大幅度提高,为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提供支持。

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人数比例方面,根据调查得出,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关注、了解和参与还处在一个比较差的阶段。只有不到10%的高职院校学生是体育俱乐部会员,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体育俱乐部没有深入学生的心中,对其功能缺乏了解,参与意识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体育俱乐部组织松散,管理水平较低,形式色彩比较浓,收费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还不理想,这是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尽管目前情况不理想,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参与体育俱乐部展现了较为良好的态度,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希望选择的课外活动形式的调查,得出参加学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和自行进行体育活动两项占据主要的趋势,表明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参与的体育项目和形式有自己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俱乐部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总体来看,选择自行进行体育活动的人数比较多,一定程度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领域还缺乏参与,组织化意识不高,侧面说明学校组织工作的不到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

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动机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动机按数量多少分为消遣娱乐、锻炼身体、提升运动能力和交友等(见表3),这说明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价值观,比较注重体育俱乐部的除了锻炼之外的多种功能,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多方面受益和建立终生体育思想的有利基础,也是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推广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力量来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课外体育俱乐部在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部分,和体育课的发展形成互补,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课外体育俱乐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浙江省五所民办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在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和发展趋势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体育俱乐部正常功效的发挥,减弱了其作用,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逐渐失去价值。学校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处在初级阶段。受到师资水平、管理体制和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但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尚有较大的潜力。

3.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没有主动的去促进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领导部门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支持有限和俱乐部自身的集资渠道不够;体育部门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认识不够,没能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和扶持措施。

4.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缺乏了解,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人数较少,普及率较差,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差。俱乐部和社会体育没有直接的联系,群体以学生占据多数,交流不够导致外来体育爱好者较少。参与程度低,男女比例方面,男生略高;参与俱乐部的学生以娱乐消遣和锻炼身体等为主;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多为每周两次;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缺乏组织。学生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满意度较低,需要加强改进;来自专业课程方面的压力、俱乐部的各方面的不足、课余生活的多种选择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

(二)建议

1.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层应树立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重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以保持俱乐部正常发展。对课外体育俱乐部在发展中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目标和思路,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管理模式。体育工作方面负责人应树立现代化的体育理念和思想,加深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领导和管理,落实各项教育法规。

2.从宣传和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入手,不断加强宣传和营造工作,增加俱乐部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协调好各种资源,加强社会和学校的融合发展。从相关方面给予支持,对其参与人员提高认识,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增加评价标准,安排专人负责,以有力措施指导俱乐部,促进其发展。

3.加强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注重吸收成功经验,加快发展,以建立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充分利用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点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俱乐部课外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