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观察与护理

2018-03-22 06:22张春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儿科学灌肠体温

张 瑜,杜 芳,张春燕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以外感发热者多见,发热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常会导致各种继发症或并发症[1]。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为病毒多见,可占90%以上[2]。我科用痰热清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我科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7.5岁,平均(5.2±1.5)岁;发热时间12h以内30例,12~24h 19例; 24h以上11例;体温38~40.2℃。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7岁,平均(4.6±2.2)岁;发热时间12h以内32例,12~24h 21例; 24h以上7例;体温37.9~40℃。两组年龄、性别、体温、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关于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符合外寒内热证型。①发热,恶寒,无汗,头痛或身痛;②咽红,口渴欲饮;③鼻塞流清涕或黄稠涕,小便黄或大便干;④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⑤脉浮或滑数,指纹红或紫。①②④⑤项必备,结合③项即可确诊。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中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4]。

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用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0054)灌肠。患儿排便后,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痰热清注射液,连接头皮针软管,用液状石蜡油润滑管端。患儿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臀部抬高10cm左右,导管旋转缓慢插入肛门,深度5~10cm,将药液缓慢注入,灌注时间约1min。灌注后嘱家长捏紧肛周臀部皮肤,保留30min以上。1~3岁每次灌20mL,3岁以上每次灌40mL。每天1次,若保留时间不足10min,则补灌1次,疗程3天。

对照组用布洛芬混悬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017),1~3岁每次口服4 mL,3岁以上每次口服8mL,6~8h1次,24h内不超过4次,疗程3天。

3 护理方法

心理及环境护理:耐心地与患儿交流,与陪同家长共同鼓励患儿,让其向其他接受灌肠治疗的小朋友学习使之配合。夏季将空调调至25~27℃,冬季注意腹部保暖。

灌肠护理:灌肠时动作温柔,语言亲和,最大限度使患儿配合。缓慢将药液注入。在操作过程中询问其有无不适,若患儿哭闹明显或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应立即停止灌肠。灌肠后做好肛周护理并告知患儿家长捏紧肛周臀部皮肤尽量保留,至少30min。

饮食护理: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清淡素食为主,忌食生冷、辛辣、厚腻等食物,可多食水果蔬菜。

4 观察指标

体温变化情况。退热起效时间为治疗开始到体温下降至37℃以下所需要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为体温降至正常后不再回升所需要的时间。

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疗效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相关标准。痊愈:用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用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用药48~72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无效:用药72h内体温未降或上升。

6 结 果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h,±s)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退热起效时间 完全退热时间试验组 60 0.79±0.11△ 14.84±8.36△对照组 60 3.72±0.97 31.47±10.2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7 讨 论

小儿为稚阳之体,疾病变化快,易伤津耗液,或致腑气不通。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上达于肺,而肺朝百脉,可将药物输布于全身[5]。

痰热清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熊胆粉、金银花、山羊角、连翘、黄芩等,具有退热、抗惊等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感染、抗病毒以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成分,有广谱抗菌的作用。熊胆具有退热,抗炎,解痉,镇静等作用。山羊角有较强的解热作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细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6-7]。

痰热清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疗效较好。

[1]赵春霞,从岭.小儿高热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8,8(147):117.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5.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5]刘燕池,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1-44.

[6]李素云,周庆伟,王海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379.

[7]李立.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205-1207.

猜你喜欢
儿科学灌肠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