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8-03-22 06:22杨晓庆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腹痛

杨晓庆,王 媛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rectitis,UC)是一种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该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多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但疗程长,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1-4]。本研究采用三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6~79岁,平均(40.11±6.96)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7~78岁,平均(39.91±8.66)岁。两组年龄、性别、腹痛、里急后重和腹泻症状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主要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标准[5]。中医诊断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辨证为湿热内蕴证。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不全;②妊娠或哺乳期;③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或过敏体质;④1个月内曾应用柳氮磺胺毗啶类、糖皮质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治疗;⑤中途退出治疗。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美莎拉嗪肠溶片(Vi for AG Zweigniederlassung Medichemie Ettingen,注册证号H20100196)1.0g,每日3次口服。

观察组:用三联序贯疗法。美莎拉嗪肠溶片1.0g,每日3次口服。另用平溃益肠汤(白及30g,党参15g,白头翁12g,秦皮12g,炒白术15g,茯苓12g,白芍15g,木香12g,煨诃子15g,黄连6g,大黄5g),水煎取汁15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灌肠合剂(黄芪30g,炒白术30g,白芍15g,苍术12g,蒲公英15g,苦参15g,黄连12g,地榆30g,败酱草30g,丹参15g,白及18g,黄柏15g,白头翁30g,甘草10g),水煎取汁200mL,睡前用溃结合剂100 mL保留灌肠。

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2周和4周后腹泻次数,并记录两组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的程度和发生次数,根据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3项症状的积分进行评价。每个症状均分为0分、1分、2分和3分。无不适状况为0分;虽有不适,但症状不连续,且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不服药为1分;症状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和生活为2分;症状明显且需要休息为3分。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指标。

4 疗效标准

根据疗效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疗效指数大于80%为显效,疗效指数50%~80%为有效,疗效指数小于50%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次数比较 (次,x± s)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里急后重和腹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腹痛、里急后重和腹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腹痛 里急后重 腹泻观察组 40 治疗前 7. 88±3.23 3.76±1.91 3.38±1.25治疗后 1.27±0.97*△ 1.28±0.92*△ 1.15±0.86*△对照组 40 治疗前 7. 68±2.84 3.75±1.52 3.95±1.81治疗后 3.68±2.83* 2.17±0.99* 2.14±1.28*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指标比较 (n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TNF-α IL-6 IL-8观察组 40 治疗前 69.37±4.26 73.74±2.94 103.08±8.05治疗后 1.25±2.47*△ 31.28±1.86*△ 42.65±2.16*△对照组 40 治疗前 70.69±2.78 12.97±2.56 107.95±11.87治疗后 46.59±2.95* 46.27±4.79* 69.17±9.58*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rectitis,UC)是一种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7]。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NF-α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能刺激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细胞因子和蛋白酶,吞噬细胞产物和补体片段引起细胞坏死、间质中蛋白质破坏和水肿的发生,从而促进胃肠细胞的组织损害。IL-6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多种细胞的促炎作用和诱导肝组织产生急性反应蛋白,故活动期小肠溃疡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比健康成人及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IL-8是一种强而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活化因子,主要生物学作用是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和吞噬作用。因此,观察治疗药物对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对评价药物疗效有重要意义。

美沙拉嗪(Mesalazine)是柳氮磺吡啶的生物活性部分,药物在肠中崩解,可作用于肠道炎症黏膜,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壁炎症有显著的消炎作用,对发炎的肠壁结缔组织效用尤佳[8-1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 “泄泻”、“肠癖”、“腹痛”、“脏毒”、“痢疾”等范畴。病位在大肠,涉及肝、脾、肺等脏器。病机主要为湿热蕴肠,气滞血瘀[11]。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时邪,情志内伤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蕴,气血搏结而成脓血。因此,治疗宜以清热解毒,燥湿健脾,化瘀止血为基本大法。平溃益肠方方中党参、茯苓、炒白术健脾胃、运水湿,白及收钦止血,白芍、诃子、木香理气、缓急止痛效果,大黄活血化瘀,黄连、秦皮清热燥湿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止泻,行气化瘀止血之功。保留灌肠药方中蒲公英、苦参、虎杖、败酱草清热利湿、活血生肌,白及收敛止血,地榆、白头翁、败酱草凉血解毒,黄柏清热燥湿。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腹痛、里急后重和腹泻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观察组腹痛、里急后重和腹泻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三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临床效果较好。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85-386.

[2]宋晖.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新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4,7(S2):125.

[3]田玲玲,刘丽娜.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现代观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7):1054-1063.

[4]杨泽云.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0C):180-181.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7(8):545-550.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1-895.

[7]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5-389.

[8]江学良,孙自勤,权启镇.阿泰宁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7(19):1533-1535.

[9]白芳芸,呼春娜.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12(23):1156-1157.

[10] 林裕民.美莎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3):132-134.

[11]田振国,韩宝.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53-54.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腹痛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