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2018-03-22 06:2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股骨颈高龄螺钉

刘 凯

(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通许 475400)

髋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又以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多见,多由外伤引起,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性原因且多伴有骨质疏松,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手术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骨折复位,并保持稳定的固定,有效缩短卧床时间,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1]。但因手术方式较多,对于各手术方式的疗效临床上争议较多。本研究用LCP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2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74~91岁,平均(82.11±7.9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9天,平均(5.91±0.54)天;Evans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Ⅴ型2例;致伤原因为摔倒29例,跌落8例,撞伤9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73~93岁,平均(82.56±8.0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5.96±0.57)d;Evans分型为Ⅰ型6例,Ⅱ型13例,Ⅲ型12例,Ⅳ型12例,Ⅴ型3例;致伤原因为摔倒27例,跌落9例,撞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X线、CT等检查确诊,符合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除手术禁忌症、伴有精神疾病及中途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DHS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选择外侧入路(Watson-jones切口),暴露股骨上段及大转子部位,骨折复位满意后植入DHS系统,检查显示固定良好后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应用LCP治疗。全身麻醉,取仰卧位,首先行手法牵引复位,经C型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于大转子外侧行一4~6cm切口,紧贴股骨颈,向股骨头内钻入克氏针1枚,股骨外侧放置LCP钢板,安装导向套管,导针与克氏针应呈平行状态,于C型臂X射线机辅助下将导针钻至股骨头软骨面下,正侧位片进行确认,随后采用中空钻头扩孔,旋入锁定螺钉,钢板远侧3~5孔处进行皮肤戳孔后置入导向套筒,进行钻孔、测量深度、旋入螺钉,透视检查固定。满意后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条。

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

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满分100分[3]。优良为80~100分,生活可自理,行走正常无疼痛,髋部无压痛。可为评分60~79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在拄拐或者家人搀扶下能够行走,髋部无压痛。差为评分小于60分,生活不能够自理,下肢无力,需坐轮椅出行,髋部疼痛。

5 治疗结果

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优良4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48%。对照组优良3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78.2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5,P<0.05)。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术中出血量(mL)组别 例 手术时间(min)骨折愈合时间(d)Harris评分(分)对照组 46 112.28±7.69 240.02±13.31 119.31±11.33 73.99±10.39观察组 46 71.61±9.22△ 124.33±11.02△ 62.99±10.56△ 89.66±8.7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6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发生,在治疗时应依据患者具体的骨折类型、病情、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由于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为避免在治疗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卧床时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人工假体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亦取得较佳的近期治疗效果,但对于远期疗效临床报道较少,故目前手术方式依然以内固定为主,常见的内固定方式有Gamma钉、DHS、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及LCP等[4],但是临床上对于手术时应首选何种方式仍有较大的争议。

内固定常用术式中,DHS及LCP是较为常用的两种,DHS在上世纪50年代即应用于临床,具有固定牢靠,抗弯强度佳的优点,能够起到动、静力加压与张力带的作用,临床应用发现,DHS应用于EvansⅠ、Ⅱ型骨折,能够有效的稳定复位后的骨折部位,同时能够保持较佳的内侧皮质连续性,其带有的滑动加压功能能够保证术后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加快术后骨折的愈合,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出现[5]。该研究中,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证实LCP应用于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表明DHS依然有较大的不足之处,DHS术后易缩短患者的股骨颈,导致术后肢体缩短,同时该术对于于EvensⅢ、Ⅴ型骨折,由于骨皮质缺损较大,股骨距传导压应力的效果大大减低,提升了内置物的应力,应用螺钉时更易出现钢板断裂,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者愈合时间延长及内翻畸形等情况发生,DHS主钉的直径较大,对股骨头的损伤同时也增加,在进行置钉时,应尽量一次成功,避免重复置钉导致内固定强度的降低,DHS是一种单轴向加压方式,接触面较小,对于股骨颈部的旋转控制度较低,易发生断端移位,增加了不良反应[6]。

LCP具有较佳的锁定装置,通过钢板上的螺纹及钉帽将钢板与螺钉进行锁定,成为更加结实的一个整体,钉板成角后进一步提升了骨折端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提高螺钉抗扭转力与抗拔出力,手术切口较小,体现了其微创的优点,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在进行复位时并不需要完全进行解剖复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骨折断端与断端的血运,同时钢板不与骨面紧贴后,减少了与骨面的压力,与骨折BO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更为符合,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三维形式分布的近端锁定螺钉能够保证股骨颈的牢固固定,应力分散效果较佳,减少术后松动的发生,提升可控旋转性,避免螺钉对股骨头的切割,应用于高龄老年效果更佳。术中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固定时应保证至少2枚螺钉旋入股骨颈内,以保证稳定地固定力,将钢板置入时,位置不可有偏差,应置于股骨外侧前中1/3,远端在股骨外侧,避免螺钉穿出而引起固定失败[7]。

综上所述,LCP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缩小切口、提高骨折固位稳定性,减轻骨面压力,更为有效的分散应力,故效果较好,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1]廖海浪.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式选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2):2187-2189.

[2]危杰.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54-557.

[3]许硕贵.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2016,29(6):487-490.

[4]唐佩福.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与策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2):93-94.

[5]吴哲,应敏闽.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1):134-136.

[6]王明辉.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344-345.

[7]时志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7,37(3):85-86.

猜你喜欢
股骨颈高龄螺钉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