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2018-03-22 06:22陈向军王会如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正骨夹板腕关节

陈向军,王会如,申 震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骨科,河南 濮阳 457000)

1 临床资料

共68例,均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2岁~81岁,平均(65.25±1.26)岁;车祸导致骨折9例,跌倒摔伤导致骨折2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5岁~79岁,平均(63.81±1.67)岁;车祸导致骨折12例,跌倒摔伤导致骨折22例。两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外伤史;②临床症状包括桡骨远端疼痛感,并有畸形或肿胀,腕关节活动障碍;③有可触及骨擦音或骨擦感;④经过X线检测示桡骨远端存在连续中断情况,同时骨折的远端有位移。

排除标准:①有神经血管型损伤;②桡骨远端骨折是由于代谢性骨病或病理性骨折所致;③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等疾病;④有神经精神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的单臂万向外围固定支架方式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确定骨折部位,并进行初步复位,随后在掌骨中钻孔,并置入两枚螺纹固定钉,用尖刀切肤,将保护套筒钻孔置入,并进行支架的安装,完成复位工作后,拧紧外固定架上的所有螺栓。

观察组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骨折类型的诊断,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者的手掌,并用右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随后在患者远折段向背侧突起处用拇指末端顶住,进行对抚式牵引。向背侧牵拉患者的患肢,并向远侧以右手拇指端推挤远折端,同时左手进行对抗式牵引。当左手将折端牵引开后,需要对旋转变位和挠偏进行矫正,术者此时迅速掌屈患者,则能顺利完成复位工作。整复完成后将患处用外夹板固定妥善,并给予中成药或中药辅助治疗。对患处进行正侧位X线片的拍摄,主要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内骨折恢复情况。若复诊两周时间内复位遗失,则需要进行二次复位。夹板外固定时间不得少于5周,经过复查确定骨折端已稳定时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适度的功能锻炼。同时对腕关节用中药熏洗。

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用PRWE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腕关节功能[1],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优(0~10分)、良(11~20分)、可(21~35分)、差(>35分)。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中医正骨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确定具体使用的正骨手法,因此正骨治疗之前,应准确地诊断骨折类型,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正骨手法。

研究表明,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因素。首先是受伤的能量大小,骨折的稳定情况,腕关节是否存在合并伤。如果骨折稳定性较差,并且是由于受到较大的能量伤害导致的骨折,单用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可能会影响效果。同时还应考虑小夹板外固定是否可以完好的支撑起骨折,如果有问题可以同时采取其他方式协助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

[1]郑移兵,张君松,鲍树仁,等.“筋骨并重”理念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运用[J].现代中医临床,2016,23(2):13-16.

猜你喜欢
正骨夹板腕关节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