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最古老的河流

2018-03-22 16:05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江汉中平原

1976年7月, 20多名科学家、新闻记者组成了考察队,对长江上源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进行了仔细考察,为确定长江新源头寻找证据。查勘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多公里,而是63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而在接下来的考察中,科学家还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遥远的地质年代,中国大陆最早诞生的河流是汉江,而不是长江与黄河。大约在汉江诞生7亿年后,长江才出现。而且在青藏高原崛起之前,长江还一度借汉江河道,西流青藏地区注入地中海和印度洋。

汉江,这条中国内陆最古老的河流,在漫长的岁月里清流奔涌,浩浩荡荡,不仅孕育出一片片平畴沃野,也见证了多民族的争战与融合,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沿途众纳百川秦岭和巴山的奉献

从古至今,汉江之水之所以浩荡不息,是因为汉江拥有众多悠长的支流,它们用连绵不断的水流滋养着这条古老的大河。

从源头到武汉汉口,到底有多少河流投入汉江的怀抱,恐怕很难计算。不过,在我围绕汉江干流奔走时,每天都会和不计其数、大小不一的河流相遇。

现在我们看到的汉江,从陕西宁强县起步,在陕西境内接纳的有名有姓,且流程较长、流量较大的支流,就有褒河、湑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月河、旬河、蜀河、冷水河、南沙河、牧马河、任河、岚河、坝河。这些河流的源头均在秦岭南坡或大巴山北麓,从高山、丛林跌宕而来,不仅让古老的汉江拥有了撼天动地的气势,也形成了汉江流域最为密集的河网。这些于千山万壑中劈山为道的河流,一旦将滚滚水源呈献给汉江,生命便宣告终结。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些较大的支流背后的群山中,还有千万条较小的溪流汇入。

在汉江上游的陕西境内,最大的支流当属在紫阳县汇入汉江的任河。

2014年12月,我从紫阳县城汉江南岸沿一条幽深的峡谷向西南前行,试图追寻任河的源头。然而大半天的奔走,最终却让我只能在头顶高山擎天、脚下碧流奔涌的毛坝镇停下脚步。因为一位当地人告诉我,要寻访这条汉江支流源头,需要继续沿高山峡谷向南穿行一百多公里,进入四川和重庆。因为这条河的源头在重庆城口和巫溪,并流经四川万源。在从城口、巫溪北流汇入汉江的路上,任河一生都在大巴山深处穿行,而且它沿途所接纳的25条支流,也都诞生于莽莽大巴山。

在众多河流滋养下,汉江的膂力愈见充沛,在陕西安康境内的群山峻岭中奔突前行时,发源于陕西商洛境内秦岭山区的丹江,也在赶往汉江的路上。在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前,这条经陕西、河南,在丹江口汇入汉江的河流,一直保持着汉江最大支流的地位。

进入湖北,汉江大部分时间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奔流,还有一些汉江的追随者则从鄂西山区群山深处和遥远的南阳盆地而来,将它们一路汇聚的水流如数交付给汉江。其中有一条叫唐白河的汉江支流,源头在距汉江260多公里的河南方城县七峰山,它好像是为了兑现某种承诺,不惜从伏牛山东麓向南穿越南阳盆地,在襄阳汇入汉江。而在汉江北岸、总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湖北京山,境内竟有 500多条大小不一的河流,其短则几公里,长不过百余公里,均经由漳水、大富水、京山河、永隆河转向东南,也将每一滴流水悉数奉献给了汉江。

行走在汉江两岸,我总是看到青山环绕、绿水漫流的画面,微风吹过,那清澈的江面上泛起阵阵涟漪,让人沉醉。这不禁让我惊叹,汉江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历史比长江、黄河要早几亿年,而今长江、黄河大多数河段惨遭污染,曾经挤满江河的水生生物几近绝迹,许多地方甚至连一片可供鸬鹚栖息的芦苇、水草丛都难以生存,但汉江为何依然保持如此清洁?

如果从地质地理角度上来看,亘古奔流的汉江之所以历经几亿年仍拥有一江令人羡慕、留恋的清流,最大的功臣还是秦岭和巴山。莽莽秦岭既隔阻了北部高原滚滚南下的黄土,还用宽阔的肩膀遮蔽了来自蒙古高原的寒风。没有浩荡黄土的南侵,又有温润如玉的气候供草木繁荣生长,秦岭巴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的千万条涓涓清流,纤尘不染,便是汉江永远清纯、迷人的面容。

江汉平原见证楚国兴衰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江孕育了两块富饶辽阔的平原,一块是位于湖北的江汉平原,另一块是位于陕西汉中市境内的汉中平原。

江汉平原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因其地跨长江和汉江而得名,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縱观江汉平原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国,那就是楚国。

楚国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部族首领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的第一个都城在陕西商洛,不过,楚人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可以与北方大国一争高低的南方部族,还是在疆域拓展到汉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之后。

公元前740年,楚武王即位,凭借日渐强大的国力,楚武王很快将势力拓展到汉江以南,并在打败位于湖北当阳汉江西岸的权国后,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权县,成为江汉平原名副其实的霸主。

公元前613年,历经漫长磨练的楚人,迎来了一位带领楚国轰轰烈烈登上春秋争霸舞台的国君,他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登基之初,父亲楚穆王已经将楚国势力从江汉平原拓展到江淮地区,楚国国都,也迁至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境内的纪南城郢都。楚庄王即位后,大胆革新,奋起图治,并于即位15年后打败晋国,跻身“春秋五霸”之列,为楚国800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评价说:“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楚庄王之后,楚国历经15位国王,到楚怀王即位时,国力达到巅峰,成为战国中期与齐国、秦国平起平坐的三大强国。楚,这个在汉江两岸披荆斩棘,不断壮大的部族,带着滔滔汉水赋予他们的热血,走上了和中原各部族共同缔造华夏文明的历史舞台。

如今,在江汉平原,还保留着许多楚国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是位于潜江市龙湾镇的章华台。

章华台是楚灵王的离宫,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寬1000米,东西长2000米,东南部有10余座宫殿基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群落遗址,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据史料记载,当年的章华台台基高十丈,从台基下面走到顶部,即便是体魄健壮的壮士,也得在中间休息三次。至于其豪华程度,屈原在《九歌》里有描述:“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后来,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一条宽2.4米,长10米,用紫贝缀砌的通道,印证了屈原的说法,足见其华丽至极。

遗憾的是,后来在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这座伟大的宫殿毁于战火,只留下苍凉的遗迹,供后人遥想当年楚国的繁华盛世。

汉中平原大汉帝国诞生的摇篮

如同江汉平原一样,平坦辽阔、孕育万物的汉中平原,同样是汉江赠与人类的馈赠,也是汉江最富诗意和激情的伟大创造。

汉中平原西起勉县,东至洋县,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在距今1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汉中平原初具形态的时候,汉江北岸南郑县龙岗寺高高的山岗上,就迎来了汉中平原最早的原始居民。这群凭借打磨器生活的人类先祖,被这片位于秦岭巴山之间、日渐繁荣的平原吸引而来后,汉江两岸亘古的岑寂才被打破。紧接着,距今7000多年前,又一支已经学会加工更精细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原始人类,也在西乡县境内的李家村台地安家,开始创造新的生活。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褒国人和蜀人身影相继出现在汉江两岸,渔耕便利、万物繁荣的汉中平原上扑面而来的稻香,已成为莽莽秦岭遮蔽之下的富庶之地,让北方争霸者蠢蠢欲动。然而,这片宜居宜业的富饶平原最大的荣耀,还在于这里是大汉帝国诞生的摇篮。

公元前206年,鸿门宴之后,刘邦不得已到汉中做汉中王。当时,刘邦心灰意冷,感觉政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让刘邦和他的对手项羽都没有料到的是,秦岭护卫、汉江环绕的汉中却成了刘邦东山再起的福地。

刘邦在汉中待的时间并不长,从早春四月到八月仲秋,仅4个月而已。然而,就是这短短4个月,物阜民丰、汉江奔流而过的汉中,成了刘邦最可靠的战略大本营,不仅给了他疗伤的机会,也让他有了足够时间来审视时局变化。待到八月,刘邦便率军挺进关中,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最终,楚汉战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刘邦称帝后,以陪伴他度过4个月人生低谷的汉江来命名自己创建的王朝,由此可以看出,汉中、汉江在他内心深处留下的印记太过深刻。不仅如此,对于养育了汉家发祥地的汉中、汉江,历代西汉帝王也视之为大汉江山至尊无上的护佑者。此前,秦始皇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当时的汉江,已经列入朝廷每年必须主持祭祀的名山大川之一。汉文帝即位后,下诏再次提升汉江的祭祀规格,要求对汉江的祭祀用品,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对玉璧,祭祀汉江的地点仍在汉中。汉江和汉中在西汉统治者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8年,汉平帝死后,王莽窃取皇位、改朝换代,并试图恢复周朝制度,推行新政。如同刘邦被贬汉中,涅槃重生一样,汉室宗亲刘秀仍旧是以汉江为起点,带领舂陵军与绿林军并肩战斗,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推翻了王莽政权,光复汉室,刘秀也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到了东汉末年,刘汉皇室后裔刘备与曹操在争夺汉中的较量中胜利,刘备在勉县自立为汉中王,古老汉水再次延续了刘汉江山最后一支血脉。

如今,从汉中追随汉江涛声顺流而下,你会发现,在这条以“汉”为名的江流沿岸,到处都跃动着刘邦创建大汉江山、刘备重续刘汉气血的身影。古汉台、卧龙岗、古隆中……置身这些历史留下的遗迹中间,似乎还能听到与这条大江同名的伟大王朝荡气回肠的余音。

猜你喜欢
汉江汉中平原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千里之外
汉江
汉中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汉江石里的笔墨情韵
[第二十六站:汉中]
汉中的菜豆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