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三导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018-03-22 11:49郭惠华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导学课文语文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教”变为“导”。通过创建有序、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教师作为有效的引导就体现在“三导教学”的设计上,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罗区进修校编写的“课堂三导”材料,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个性化地设计教案和学生学习活动,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上出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课。

关键词:课堂;效率;能力

一、 创设情境“导学”——激发兴趣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尽头?”目标是教学的“方向盘”,在三导式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这也是打造高效有序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出示导学目标之前,我们可精心设计导语或情境引出课题,创设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问学生:如果在这课题后面加上“?”你有什么疑惑?(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怎么被毁灭?);如果加上“!”,你有什么感受?(這么美的园林被毁灭了,真是太可惜了!)教师导语:是的,“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追问、有感叹,还有无尽的思考。透过课文字里行间的描述,我们来追寻当年的情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透过文章的题目,窥见内容,调动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为进入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调。接着我自然地出示本节课的导学目标: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请大家认真默读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有哪些要求:(1)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珑、剔、莱、瑶、宏、烬”等生字。(2)圈出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并写一写。(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会概括。(4)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抓关键词等方法品读课文。在展示学习目标中,学生明确了自学内容、学习方法和自学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导学”的指向中“学会学习”。

二、 紧扣重点“导疑”——提高能力

阅读是由主体操作进行的一种行为,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抓住要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收集到的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作为导疑案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在《全神贯注》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整理成[导疑案例]:罗丹是怎样修改女像?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表现在哪里?边读书边在书上标注,并写出自己的体会所得。在“导疑”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感悟、讨论,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针对疑问深入思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与同学共同探究学习,经过充分读书后,学生最多的找到七八处之多,大家交流时,各有所获又相得益彰。

三、 根据学情“导练”——落实主体

叶圣陶先生说:“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也是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得以形成。

导练是教师对学生当堂所掌握知识与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解,达到当堂检测、巩固与提高的目的。三导教学中导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写”的重要性。读写结合是促进学生学习学会阅读的好方法。学习“乡下人家”一课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描写家乡熟悉的一处景物,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练达标]小练笔: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按总分结构,用三五句写一处你熟悉的家乡风景。家乡的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导练达标训练中,人人参与,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达标程度,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他们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发现、及时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做到“堂堂清”。

四、 巧妙进行“点睛”——教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导”教学模式,就是要从“内容分析”转为“方法的指导”。导练点睛就是对本课“读法、学法、写法”等学习方法的总结,不但在上课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要渗透,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小结,还可以在课结束时以学生谈收获的形式点出,或以教师归纳总结的形式点出,使教学内容目张纲举,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提升作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学以致用,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给予是快乐的”这课教学结束时,在学生理解“给予是快乐”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接着课件出示[导练点睛]:通过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我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课文无非只是个例子,学习一篇课文就应该不仅知道文章写什么、表达了什么,还应该知道怎么写的、怎么表达、学会表达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经历一个“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三导教学”根据儿童认识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每节语文课都能不仅有琅琅的书声,还有沙沙的思想落笔的声音,多好!今后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堂三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郭惠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江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导学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背课文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