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课堂的有效应用探析

2018-03-22 11:49林丹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 要: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思想获得前所未有的活跃,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学模式更是呈现出百鸟争鸣的局面。然而绝大部分教学模式通常表现于形式上,难以获得实际的高效。所以,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在互动探究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式探究;就近组合探究

一、 引言

众所周知,语文是人际关系交往的必修课,学好语文是将来走出社会工作成功的基石。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者无奈,学者厌倦,教学效果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课堂的出现,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与活跃,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 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课堂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课堂的核心在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与活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引导为重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智力。总而言之,开展互动探究课堂教学不但需要达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应当推动学生们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 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课堂的有效策略

1. 创建情境式探究氛围

传统旧有的灌输式教学造就了中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而情境式探究教学的出现,将完全颠覆这种灌输式教学。在创建情境式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需采用课文里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们的思维融入于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有助于更能理解主人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比如在上毛泽东名作《沁园春·雪》课程时,此首诗词中包含较多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清楚毛泽东写此首诗的背景,又要了解诗词里的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作为语文老师若是单纯地让学生们进行朗读并学习诗中含义,则难以让学生们对诗词产生共鸣。所以,老师需要积极采取情境式探究教学,为学生们创建情境式探究学习气氛。在课堂上可采取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诗词创作的背景,对时代特征进行讲解。毫无保留地将学生们直接带入至遵义会议以后的背景当中,了解残酷的战争年代,进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们处于诗中创作时的情境里,以此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共鸣情怀,启发智慧。

2. 设疑引导小组互动探究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学会接受知识之外,更需要懂得如何探究问题。而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需积极启发与引导学生们养成不断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可设置启发式问题正確引导他们自主去探究。在进行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需保持问题的适用、创新与有意义。

比如在蒲松龄的《狼》的教学过程中,在对其进行设置探究问题之时,老师首先可采取小组互动探究,将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设置探究问题,比如举个例子说说与狼相关的成语有哪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得最多,最后可胜出有嘉奖表扬。针对此探究问题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获取联想,达成互动自主探究,那么与狼有所关联的成语有虎狼之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等都会在小组的互动探究中一个个说出来,从而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 小组就近组合探究

小组就近组合是依照班级里的正常座次,把座位旁边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常每组为4个学生。该组合形式的卓越优势在于操作比较简便,不分什么层次,在课堂上减少重新调整座次的麻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顺畅。

小组就近组合探究活动比较灵活,无论在哪个课段都可以与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结合。对于课前而言,小组就近组合探究活动可以为查阅词典、预习课文,也可以是提出质疑、思考问题等等。例如在预习《中国石拱桥》该课程时,可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石拱桥,接着在观察石拱桥的基础上对有关桥的种类与形状等进行整理及归纳。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安排“课前3分钟发言”比赛,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内容的基础上实施集体加工渲染,在实际课堂中老师可以指定哪个小组先发言,或由小组推选某个代表演讲等形式的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创建课前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而且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4. 分层针对性探究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在实施分层针对性探究教学过程中,需正视每个学生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对学生们的层次性充分有所了解。应当遵循以易入难的法则,由简单层次逐渐向复杂层次过渡,从逐步开展与深入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实施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学到实用的知识,一个也不能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受益。

比如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春》课程时,课文里采取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章里有一句“春天的脚步近了”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拟人修辞手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对拟人修辞的特点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们从课文里查找出拟人修辞的该部分内容,而且此部分内容学生们也比较容易理解。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可举行一次探究描述比赛,首先让学生们分成四组,每一组选择一个季节,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忙点缀实现互补,采取拟人的手法对春天、夏天或秋天等进行探究描述,从而达成课堂的互动,达成一种即兴创作,看哪个小组描述得最好最终胜出,然后老师加以表扬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方式可以促使他们勇于联想与积极思考,同时学会灵活地运用此修辞手法,从简单到复杂渐进地学习,进而达成教育由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到实际运用。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化,作为一名现代初中语文老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积极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上。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使教学质量获得质的飞跃,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将来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志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关爱明天,2015.

[2]武彦霞.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C版,2014.

[3]胡晶.高校启发式教学的渊源与实践[J].时代文学,2012,(12下):189.

作者简介:

林丹,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