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2018-03-22 11:49江加灿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基础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教学问题,因此,则需要教师展开教学干预,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数学学科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意义,通过对教师干预案例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初中数学学科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师干预;案例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授课方式和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在目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率。但在大部分初中院校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因为教师对学生缺少适当的干预或采用不正确的干预方式,所以导致合作学习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具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怎样利用教学资源,怎样科学安排合作学习时间等问题,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深入研讨,通过实践教学探索答案。

一、 在初中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意义

(一) 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实时学习情况

在初中数学学科合作学习中采用适当的教师干预,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实施学习情况及动态。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进行及时跟踪,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了解到不同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探索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合作学习不是学习形式,而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其思维逻辑能力正处于开拓阶段,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其教学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師应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以免出现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的问题。

(二) 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师干预中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有利有弊。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单一枯燥,却可以让教师精确掌握教学知识的难点及重点,但对于合作学习这一新兴教学模式来说,给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提供着蒙混的机会,不仅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对学生学习知识起不到帮助作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知识点较为繁杂,并且思维逻辑性很强,学生在教学中容易将知识点遗忘。因此,数学教师应短时内找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疑难之处,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还应在合作学习后,将学生存在疑问的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在后续教学中重点讲解。

二、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学科合作学习中教师未开始干预前,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直观反映出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判断,并及时给予学生教学帮助。在教师实施干预之前,主要是通过对合作小组或学生个体的观察得出结论,这对教师对合作小组或学生个体的判断及进程状态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数学教师应引导各合作小组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分析教学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答案,当学生面对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清楚问题种类以后,再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

如在传授《平行直线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研讨出平行直线所具备的条件,通过小组学生的相互研讨后得出结论,如果这时学生提出了困惑,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好相应的分析,然后再次开展合作小组研讨。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二) 教师应利用实验性问题实施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实验问题的导入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但实验问题是需要大量信息作为支撑的,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实验。所以,在实验问题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比如,教师在传授《频率与概率》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统计概率来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际规律,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明确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三、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干预的有效策略

(一) 干预对象由个体到合作小组

在初中数学学科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干预时,应以合作小组为主要干预对象。教师在实施干预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观察合作小组的进展。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学生个体问题,教师应向小组进行适当提醒,使合作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具备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对于学习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在肯定个人的同时,还要表扬合作小组当中的其他学生。

(二) 教师应具备多样化干预方式

传统教师的干预方式较为单调,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干预。这样的干预方式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倦。教师干预不仅要对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提醒,还要对学习表现良好的合作小组给予表扬,对遇到教学难点的学生加以指导和鼓励,不能一味责怪与批评。只有在教师不断的支持和鼓励下,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找寻出自身价值。

(三) 教师应把握好干预的时机

教师在数学学科合作中实施干预时应把握好干预时机。合作学习的主要核心是学生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则起到引导作用。在初中数学学科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一旁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不要轻易插手合作小组的教学任务,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学生遇到教学难点及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提供相应的引导及帮助,确保合作学习能够有序开展,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无味,增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适当进行教师干预,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在进行干预时,教师应以合作小组为干预对象,运用多样化干预方式,把握干预的时机。只有作出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更加有序的进行,从而突显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及知识点,打造良好数学学科学习氛围,为学生提升自主数学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玉荣.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0).

[2]盛小兵.小组学习中教师干预案例分析——以初中数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5(04).

[3]董连春,曹一鸣,胡琴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06).

作者简介:

江加灿,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