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教学方法焕发新的光彩

2018-03-22 11:49汤加美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巧用

摘 要:传统教学法是指产生于教学实践,并经受了一定历史时期教学实践的检验,而广为沿袭使用的教学方法。如“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等。但是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历史老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许多花哨的教学方法流行在历史课堂上,历史课变成了表演课、班会课、艺术欣赏课……这往往使我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很好地达成。另外,学生进入高一后,在历史学习上有很多不适应之处:考试形式从开卷到闭卷、学习内容从简少到繁多、教材语言从感性到理性……特别是刚开始就进入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学习。政治制度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内容庞杂、知识点多,学生学习的难度较高、兴趣不大。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焕发新光彩;巧用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的新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简要说明。

一、 巧打比方

孔子曰:“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打比方一直是化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的好方法。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在秦朝建立后不断发展演变,其内容纷繁复杂,如:皇帝制度、历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形式、地方管理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等等,学生经常抓不住线索,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苦不堪言。笔者在教学中把该制度比喻成一栋大楼,秦朝打好了基础,造起了座“毛坯楼”,最上层是皇帝制度,中间是中央官制,底层是地方管理制度,地下室是广大人民,花园是选官用官制度,以后历代对这栋建筑进行装修、修葺,该大楼日益坚固和完美,最后成为“精品楼”。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打比方的方法关键要能抓住知识的特征和教学中要化解的难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喜闻乐见的形象和事件来作为“喻体”,化困惑于无形。

二、 巧说故事

莎士比亚说:“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故事永远是乐此不疲的,老师在教学中穿插小故事往往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明太祖废宰相自我感觉良好后,老师可以话锋一转用一个小故事过渡到“设内阁”这个知识点:明太祖废宰相后时间一长就有点想法了,写了一首小诗,“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学生一听明白了,皇帝政务繁忙、力不从心,要找助手了。在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时,教师可以运用清代文字狱的小故事——某书生吟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招来杀身之祸一事来说明清朝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目瞪口呆之余,也深深体会到了专制制度的弊端。

讲故事应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内含情绪,外富表情,使学生充分地享受故事趣味与美感。当然,故事应紧扣教学内容,恰当处理,收放有度。

三、 巧用图片

古人云:“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与功能,二者密不可分。教材上很多图片都可以深入挖掘,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讲到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时,教师要结合课本教材的“西周分封示意图”,请同学进行把不同的分封对象进行标注,加深理解并且突出了分封对象的主体是王族。在教学元朝的行省制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元朝行省图”,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行省,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图中标明河北、山西、山东以加深对特殊地区的记忆;指导观察宣政院属地和琉球体会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概念;通过对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范围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元朝疆域辽阔、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的认识。

四、 巧画图画

“把薄书读厚,把厚书读薄,方为学习读书之道。”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化繁为简、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西周分封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众星拱月”图,理解分封制的作用。在講解宗法制时,教师可以用树型图展示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总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笔者设计了金字塔形式的权力结构图,形象、生动。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在联系示意图、权力结构示意图外,历史示意图还包括很多类型,如:地理方位示意图、路线示意图、进程示意图等。只要我们老师能多思考、多设计,一定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五、 适时穿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当下,“穿越剧”收视率很高,“穿越”是也是让学生“神入”历史,体验历史的好方法。

在教学宗法制时,笔者指定一位男生为周天子,在黑板上帮他画了几位妻子以及每个妻子所生的儿女若干位,然后问他“你年纪大了,准备把你的天子位传给谁?为什么?”学生的热情高涨,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天子”终于选定了继承人,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也就轻松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了。

六、 适度幽默

“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教师应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

在教学宋朝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时,笔者对“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进行了这样的叙述:赵匡胤作为后周大将自编自演了“黄袍加身”的历史剧做了皇帝后,就整天担心他的部下会效仿他而夺权,睡不安稳。一天,他召集大将们喝酒,感谢大家为大宋立下的汗马功劳,然后长叹一口气道:“我这个皇帝,还没有地方官开心啊!夜夜睡不着觉啊!”……宋太祖说:“我看大家也都辛苦半辈子了,还不如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给子孙留点家业,尽享天伦之乐。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很好吗?”……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了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了。语言生动、诙谐,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我们不墨守成规、不画地为牢,努力为学生构建生态学习平台,那么何愁历史太“死”呢?又何必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弃之如敝屣呢?所有的历史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所有的历史教学方法也应该是生命力常在的。

作者简介:

汤加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巧用
巧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的实践与研究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用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巧用函数思想,妙解数学问题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巧用“活例”,提升课堂实效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