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018-03-23 07:54邹晨双段春波于普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官方网站科技期刊二维码

■谭 潇 高 超 邹晨双 段春波 于普林

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 100010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首页首次出现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呈现图文和视频形式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二维码是一种信息存储、传递、识别和处理的多媒体复合关联编码技术[1],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安全性能高、容错能力强、灵活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2],已经广泛应用于防伪、溯源、物流、导航、广告、营销、票证、出版等领域。

当今泛媒体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媒体广泛普及,相关的传播内容、渠道和终端日益多样化,媒体行业已掀起了一场深刻变革[3]。新兴传播技术及其媒体形态不断涌现,给传统媒体带来机遇和挑战,媒介融合表现出传播工具的泛媒体化、传媒形态的多样化、传播流向的互动立体化和运营模式的多平台化等特征[4]。传统科技期刊正处于转型与创新的关键时期,运用互联网思维,引入二维码应用,实现接触点创新,在提高传播效率、拓展传播范围、加快传播速度等方面都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与新平台[5]。同时,二维码为科技期刊实现移动阅读、内容传播、读者互动、品牌推广等打开了无限前景,科技期刊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控整体建设,尤其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内容建设,必将极大推动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期刊的封面、版权页面、正文文末,以及征订广告页面,或者呈现于期刊网站、下载文档、宣传海报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其传递的内容。二维码在改变人们以往文献阅读方式的同时,使原本枯燥的科学信息变得生动、活泼、立体。已有学者提出了很多二维码应用于科技期刊的建议和意见[1-2,5],但其实际应用并不广泛,并且应用经验的报道形式单一、内容分散。因此,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包含“二维码”与“期刊”“杂志”“出版”“媒体”的近年文献,汇总分析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实例,评估其成效与收益,提出应用建议,以期为同行学者多形式、多渠道地应用二维码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现状

二维码技术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二维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出版领域[6]。2011年5月27日出版的Cell以一个QR码作为杂志封面图案,通过扫描该QR码即可观看疟原虫感染的2个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动画形式演示了封面内容“Malaria channels host nutrients”[7],开启了二维码应用于科技期刊的时代。

二维码在我国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受到个体线上阅读与集体订购模式矛盾的制约[8],呈现数量明显不足、形式比较单一、功能有待开发的特点。2014年王轶[9]的研究显示,在选取的50种高水平期刊(包括22种科技期刊和28种社科期刊)中,仅3种科技期刊和1种社科期刊使用了二维码。2016年,程维红等[10]对2011—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1081种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二维码从2011年的“无”到2015年的“有”,作为服务和扩展功能出现在期刊网站上,不过这一比例仅为18.8%。

连续几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传统媒介中除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外,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数字阅读,特别是移动终端阅读,持续快速发展。一维码(条形码)的时代,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人们还不熟悉扫描软件和应用的使用,一维码只为某些专业领域人士熟知和使用。当二维码的时代来临,伴随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内置条码扫描,人们迅速熟悉并且广泛使用二维码,这为科技期刊应用二维码提供了先决条件,科技期刊应当借此加速从传统平面媒体向立体媒体发展。

2 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实例

2.1 期刊内容拓展和传播

当前,大多数科技期刊面临着传统邮局订阅数量下降的问题,这与读者改变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术成果传播途径的增加等因素有关,但并不意味着科技期刊尤其是纸质期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恰恰相反,科技期刊更应该把握“内容为王”的黄金标准,借助新兴传播模式,助力学术推广。不过受限于版面大小和载体形式,科技论文中的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不能完美地呈现于纸质期刊上。科技期刊通过引入二维码链接流媒体资源,这不但增加了信息密度,丰富了阅读体验,完成了由浅入深的阅读层次递进,同时还突破载体形式、提高传播效率、实现泛媒体交互多向传播[2,5]。

2.1.1 文章信息

登录《生态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官方网站,点击“过刊浏览”,2本刊物分别从1981年第1卷和1990年第1卷的第1篇开始,在文章主页的标题旁放置了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该篇文章的作者、标题、年、卷、期、起止页码、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和网页地址等信息。这些内容涵盖了该篇文章的基本信息,类似于电子书签,以方便读者保存以及日后查询引用。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新增加了采用双语著录的规则:“必要时,可采用双语著录”,很多科技期刊也提出了双语著录参考文献的要求,同时鉴于全球英语环境,笔者建议二维码中增加文章的英文引用信息,以方便读者引用。

2.1.2 下载、阅读全文

《中国医学创新》是最早应用二维码的科技期刊之一。2012年10月第28期《中国医学创新》的纸质期刊论著栏目的文章标题右下方开始印制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该篇文章全文[11]。遗憾的是,2012年10月第28期《伽玛刀联合吉西他滨与联合复方苦参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比较研究》[12]的二维码虽然显示了网址(http:∥www.zgyxcx.com/zgyxcx/magazin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39),但是点击该网址却未能跳转至全文页面,这可能与数据库迁移有关。遇到此种未知情况,建议采用比较灵活的活码形式,通过其分配的短网址跳转至云端,云端存储的内容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和《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均自2013年第1期开始,在纸质期刊上印制二维码。前者将二维码印制在文章标题左上方,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跳转至免费下载界面,下载完成后即可阅读全文;后者起初将二维码印制在关键词下方,之后调整至文章标题上方,扫描二维码即可跳转至官方网站文章页面,点击“全文PDF”按钮,即可跳转至全文下载页面(图1)。从纸质期刊到移动终端,科技期刊真正实现移动阅读。多数期刊采取自建全文数据库的方式予以支持,虽然开放的阅读形式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付费阅读形式存在一定冲突,但是更利于科学信息的分享和推广。

2.1.3 观看彩色图片以及视频

彩色图片较黑白图片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印象也更加深刻,但是由于成本管控和印刷工艺的限制,科技期刊中呈现的图片色彩往往不尽完美。2015年,《热带农业工程》尝试在文章插图中放置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显示色彩更加饱满、细节更加清晰的高分辨率彩色图片。

当需要动态演示过程时,动画或者视频的效果则更加生动直观。据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已有数种外科学期刊将二维码放置于文章内,用于展示关键手术过程或者提供视频导读服务[13]。以《中华外科杂志》2016年第6期刊登的《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Siewert Ⅱ 型食管胃交界腺癌的近期结果》[14]为例,读者可以扫描该期导读中的二维码[图2(a)],进入视频导读页面[图2(b)],点击“胸腹腔镜联合微创Sweet食管切除术”进入视频页面[图2(c)];或扫描该篇文章文末二维码[图2(d)],直接进入视频页面[图2(c)]。除了视频信息外,视频页面还附上了对手术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引文信息,构成了一个微内容版块[15],读者在分享手术视频的同时,也对该篇文章和期刊进行了宣传。

图2 《中华外科杂志》二维码视频导读和手术展示。(a)导读中的二维码;(b)视频导读界面;(c)视频界面;(d)文章文末的二维码

2.1.4 查阅参考文献

《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刊登的《二维码开启立体阅读新时代——兼谈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创新》[16],在参考文献列表后,附上每一篇参考文献全文的网页地址的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感兴趣的参考文献。此举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信息(图3)。不过,要想实现“扫码看全文”,还需要依托参考文献所属期刊的完整文献数据库的支持。

2.1.5 实现扩展阅读

疑难病例分析是《中国心血管杂志》的固定栏目和特色栏目,已经连续开办8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病例,在纸质期刊发行和微信推送中均颇受读者关注。时值笔者所在《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年第22卷第2期出刊,受到文献启发,在疑难病例分析栏头下方放置了二维码[17](图4)。新老读者可以通过1次阅读加1次扫码,实现“1+扩展阅读”,即扫描栏目二维码后跳转至以往疑难病例分析集锦,实现扩展阅读,同时便于分享学习。

图3 《新闻爱好者》刊文中提供的参考文献二维码

2.2 识别期刊官方网站

科技期刊建立官方网站之初,是为了增强学术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方便作者投稿、编委审稿,加快编辑流程,提高出版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网络信息监管不利、某些搜索引擎采用竞价排名等影响,个别期刊又因某些客观原因无法注册一级域名,完成网站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备案,科技期刊官方网站被不法之徒发现有利可图,被钻了空子[18]。在搜索栏输入期刊名称,通常搜索结果排在前几位的均为虚假网站,官方网站混杂甚至淹没其中,即便非初次投稿的作者也难辨真伪,给作者的经济和期刊的名誉均造成了损失。

图4 《中国心血管杂志》“疑难病例分析”栏目的二维码样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利用DOI进行唯一标识,并将DOI链接地址(http:∥dx.doi.org/10.11946/cjstp)生成二维码印制在纸质期刊封面、显示在期刊网站上,其初衷是在一定程度上屏蔽虚假网站,帮助用户识别官方网站。《国际眼科杂志》从2012年第7期中文版和2012年第3期英文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和《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均从2013年第1期开始在期刊封面印制了官方网站二维码(图5)。

图5 期刊封面印制官方网站二维码

《中国心血管杂志》从2017年开始尝试在纸质期刊页眉添加官方网站地址二维码(图4),用户单篇阅读或者下载任意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官方网站,这是识别期刊官方网站的又一项新尝试。如果能够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三大数据库的期刊或者文章主页的显著位置显示期刊官方网站二维码,将会更加有利于用户识别期刊的官方网站。

2.3 实现社交群体互动

伴随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很多科技期刊已经不再满足于纸质期刊、网站、数据库等孤岛模式,陆续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希望借助新兴媒体力量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二维码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科技与出版》将微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印制在版权页,《航空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不仅将二维码直接印制在期刊封面,还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印制在学术会议代表证上。同时为了加强编辑和作者、编委的互动,通过二维码建立微信群,使编辑和作者、编委的互动交流更加直接、方便、快捷、有效。

《中国心血管杂志》在2015年召开的编辑委员会工作研讨会上,首次公布编委会微信群二维码,激发了编委们的极大热情,编委们纷纷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群;会后,编辑再通过邮件将群二维码发送给未能参会的编委,邀请他们进入微信群。主编、编委和编辑在微信群内商量组稿约稿计划、分享科研成果、传达会议信息、发布专业资讯,使编委微信群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

《药学进展》在通过二维码建立微信群方面作了更多尝试。编辑部不仅建立了“核心专家群”邀请积极审稿的专家、踊跃投稿的作者进入,还根据主题、功能细分建立了“糖尿病药物专题群”“药学进展线上线下活动群”,分别通过在编辑部曾经举办的“糖尿病药物开发新策略专题研讨会”和“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的电子版会议通知中插入相应微信群的二维码实现[19]。

2.4 期刊宣传推广发行

以往为了吸引优质稿源、增加发行数量、扩大期刊影响力,编辑部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在期刊年会、学术会议上以赠阅或销售的形式进行期刊的宣传推广。二维码的引入使参与者变被动为主动,当参与者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期刊信息时,首先就证明了参与者对期刊感兴趣,由此期刊营销便事半功倍。

在第一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国心血管杂志》所在的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制作了“扫码有惊喜”易拉宝,摆放在主会场外的媒体展台前,参会代表若扫描编辑部全部4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并且完成关注,便可获得赠刊。代表参与热情高涨,交流气氛热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扫码浪潮。《机械工程学报》也曾经在第16届国际制造会议上做过此类活动,参会代表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得购书优惠[20]。

期刊主办、承办或者参与的学术会议报名,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例如由《中国心血管杂志》主办的第六届全国老年心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6CCE),将报名链接生成二维码,扫描或者识别二维码,便可跳转至报名页面(图6)。此二维码可以印制在纸质期刊上,也可以显示在期刊网站,还可通过微博、微信推广,在宣传会议的同时,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图6 扫描2016CCE会议二维码跳转报名链接示例

3 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建议

3.1 熟练掌握制作技巧

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采用在线制作和软件制作两种方式生成二维码。其中,“草料二维码”生成器是一个二维码在线制作平台,用户可以轻松掌握制作技巧、熟练制作二维码。该平台不仅能将文本、网址、文件、图片、微信等信息转换成二维码,还能够通过上传标志、搭配颜色、美化设置等生成个性化二维码。笔者所在期刊生成的二维码均依托于此款二维码在线生成器。此外,还可以通过下载软件离线生成二维码,Label Painter、Bartender、Label mx、ZZY.QR等软件具有完全免费、体积小、功能全面、自由度高等特点,不仅能够方便转换二维码,还能支持多种自定义设置[5]。

3.2 分享拓展应用

已经引入二维码的科技期刊应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其二维码。《国际眼科杂志》等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它们通过在纸质期刊上刊登补白,介绍了期刊引入二维码的起始时间、二维码的印刷位置、如何扫描二维码以及扫码后可以获取的信息等。具备网站、微博、微信等交互平台的科技期刊还可以专门开辟版块或者定期推送消息,展示期刊已经应用二维码的形式和功能等。一方面可以促进读者对二维码的关注程度、增加二维码的扫码频率,真正实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科技期刊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已有的应用形式,拓展尚未开展的应用。

3.3 优化数量位置

在充分考虑读者扫码体验、版式呈现效果、成本和效益比等多重因素后,科技期刊应当就二维码出现的数量和位置不断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喧宾夺主、杂乱无章。《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于2013年引入二维码,2014年将二维码从文章首页中部关键词下方挪至标题上方,并沿用此版式至今,位置调整后二维码更加醒目、版式更加规范。除出现在封面、版权页等页面的二维码需要固定数量和位置以外,科技期刊还可以根据专题、栏目和文章类型的不同展示需求,在正文内有选择、有重点地设置二维码,但切勿铺天盖地,产生负面效果。

3.4 增加辨识力度

目前科技期刊采用的二维码多为黑白相间的“基本款式”,其中部分期刊以文字方式说明了扫描二维码后可以获取的信息,但是当单独提取这些二维码,尤其是在分享交互过程中,二维码丢失了属性描述,使读者无法“一目了然”二维码的来源和去向。为了增加二维码的辨识度,建议借鉴图表自明性要求,在二维码中插入期刊标志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例如《中国心血管杂志》官方网站二维码插入了期刊标志,《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插入了期刊封面图片;或者插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例如《中华外科杂志》将期刊名称题字中的“外”字插入二维码;再者,同一期刊或者同一系列期刊可以通过设置颜色、选取样式、局部微调等规范二维码的制作。

3.5 灵活运用活码

伴随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期刊官方网站和数据库都在不断完善更新,由此便可能出现信息迁移,早年印刷在纸质期刊上的二维码,近年扫描后无法跳转至数据页面,在扫描《中国医学创新》文章页面二维码时出现过上述情况。因此,建议科技期刊充分运用活码——二维码图案不变,内容可随时变更,当文献数据信息发生迁移时,可以在管理平台重新设置二维码内容;期刊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平台的二维码采用活码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期刊宣传推广的需要更换内容,而不必频繁生成、存储、更新原有二维码,极大地提升了使用效率,节省了技术成本。

综上所述,与二维码在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不同,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表现出数量不足、形式单一、功能欠缺等缺点,关于二维码编排的大小、位置、样式结构、信息处理和质量要求等标准尚无规范。尽管如此,已有科技期刊大胆尝试将二维码应用到期刊内容拓展和传播、识别期刊官方网站、实现社交群体互动、期刊宣传推广发行。未来,期刊人应当借鉴二维码在出版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中的更多成熟经验,在科技期刊实践转型与创新的关键时期,促进二维码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1] 杨郁霞. 科技期刊二维码的应用情况分析[J]. 编辑学报,2013,25(4):374-376.

[2] 谢文亮,张宜军. 二维条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43-546.

[3] 李海容. 泛媒时代:媒介创新与未来[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55.

[4] 向飒. 媒介融合中期刊经营模式转型的突破点和路径选择[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6):179-181.

[5] 郭晓亮,吉海涛,郭雨梅. 科技期刊二维码的批量编码及其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67-1270.

[6] 张立武. 二维码技术给菜谱图书出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科技与出版,2016(8):107-110.

[7] 张迪.Cell推出新代码技术期刊[EB/OL]. (2011-05-30)[2017-08-22].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5/2011527170548316.htm.

[8] 徐会永. 期刊二维码现状及其推广可行性分析[J]. 今传媒,2015,23(8):170-171.

[9] 王轶. 我国高水平学术期刊信息化水平的调查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14(11):105-108.

[10] 程维红,任胜利,沈锡宾,等. 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56-1161.

[11] 佚名.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二维码使用说明[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0.

[12] 袁慧欣,张永亮,刘占伟,等. 伽玛刀联合吉西他滨与联合复方苦参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3.

[13] 刘冰,姜永茂,沈锡宾,等. 基于服务平台和优质数据,借助移动传播提升科技期刊信息服务能力[J]. 编辑学报,2016,28(5):413-417.

[14] 柳常青,解明然,郭明发,等.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的近期结果[J]. 中华外科杂志,2016,54(6):461-465.

[15] 张海东,孙继华. 科技期刊微内容传播的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9):925-930.

[16] 予心言. 二维码开启立体阅读新时代——兼谈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创新[J]. 新闻爱好者,2013,27(10):31-33.

[17] 吕怡,刘剑州,陈未,等. 第52例:临床表现反复发热伴栓塞[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2):140-142.

[18] 郭晓峰,姚长青,吴国雄,等. 利用DOI识别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的意义与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109-1112.

[19] 杨臻峥,李娜,郑民,等. 科技期刊借助微信平台拓展服务模式的探索——以《药学进展》办刊实践为例[J]. 编辑学报,2016,28(6):584-587.

[20] 恽海艳.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与推广[J]. 编辑学报,2016,28(6):577-580.

猜你喜欢
官方网站科技期刊二维码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歌谱十四首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如何获得域名的准确解析地址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