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的国际比较

2018-03-23 07:55盛丽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数量期刊

■盛丽娜

1)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2)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

在全球性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的背景下,期刊的影响因子不仅受到了学术期刊的高度重视,而且还引起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1-2]。刘雪立等[3]研究认为,提高期刊自引是提高影响因子最有效、最直接、最易于操作的办法,因此强化期刊自引自然而然地成为编辑实践中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自引是指期刊论文引用自己刊物已发表的文献。学术期刊都有相对稳定的定位及较为固定的读者和作者群,因此学术期刊投稿者引用该刊已发表文献也是学术传播的自然规律[4];但是,办刊人为片面追逐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的提高,不正当地提高自引,致使指标虚高,扰乱了期刊评价秩序,违背了办刊的宗旨,这是应当予以批判的[5]。有研究表明,较高的自引率往往存在于影响力相对较低的一部分期刊中[6-8]。李建辉等[9]基于我国70种中华医学会期刊的研究表明,自引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影响显著。自引率有自引证率和自被引率(SCR)之分[10],其中,自引证率指的是自引文献在全部参考文献中的比例,SCR指的是自引文献在全部被引频次中的比例。从定义可以看出,与影响因子关系密切的是SCR。期刊SCR是用期刊自引量除以期刊总被引频次得到的,但计算影响因子使用的是期刊前2年刊发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频次,因此,只有期刊前2年刊发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自引才可以在提高总被引频次的同时起到提高影响因子的作用,而其余自引只能提高总被引频次,对影响因子的提高毫无作用。本研究中将对提高影响因子有作用的SCR定义为影响因子相关SCR(SCR-IF),将对提高影响因子没有作用的SCR定义为非影响因子相关SCR(SCR-NIF)。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报道SCR的文献很多,但极少有文献报道SCR-IF的研究成果[11-12],尚未有文献报道SCR-IF和SCR-NIF异同的对比分析和不同国家优质期刊间SCR-IF、SCR-NIF等的对比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参考贺德方[13]在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中的国别选择,以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韩国、印度、俄罗斯)SCI收录期刊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SCI收录期刊的SCR-IF、SCR-NIF的异同,以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办刊人对SCR认识与处理的差异情况,同时也为准确评估我国SCI数据库收录期刊的SCR状况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获取

登录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期刊引证报告》(JCR),选择2015年版SCI数据库的View a group of journals by county/territory,获取列入研究的11个国家的SCI期刊,逐个点开,记录各刊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自引频次(SC-IF)、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被引频次(C-IF)、自引频次、总被引频次。

1.2 指标计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处理,使用单因素ANOVA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础数据

2015年,列入研究的11个国家SCI收录期刊一般状况参见文献[14],本研究在实际计算时,删除了没有给出影响因子或者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故实际计入研究的样本期刊总量为6476种。各国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自引量、C-IF和SC-IF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各国期刊总被引频次、自引量、C-IF和SC-IF差异均较大(ANOVA检验F值依次为8.892、4.271、2.645、5.273,显著性系数依次为P<0.001、P<0.001、P=0.003、P<0.001)。虽然有研究表明,自引频次为0并不符合信息在科学传播中的规律[15-16],但笔者调研后发现,除俄罗斯外,各国均有期刊自引频次为0,而这部分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为1292次(2~45624次)。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可能成因主要有两种:(1)对于总被引频次较高而自引频次为0的期刊,这部分期刊有较高的被引频次但被引频次内却没有自引的文献,这显然是不符合文献传播规律的,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令人费解,可能与JCR数据录入信息不全有关[17];(2)若期刊总被引频次很少,自引频次为0也可以理解,这部分期刊可能属于规模较小、被引半衰期较长的学科,且期刊被SCI收录的时限较短。由表1还可以看出,各国自引频次的中位数间差异不是很大,最小者为印度的37次,最高者为俄罗斯的128次,中国为73次,在11国中与德国并列第4位。C-IF和SC-IF的变化趋势与总被引频次和自引频次的变化趋势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9、0.920,均为P<0.001),这也是由各指标的计算方式决定的。

表1 各国期刊的SC-IF、C-IF、自引频次、总被引频次的统计情况 [均数±标准差(中位数;范围)]

注:期刊数量为删除影响因子为0或没有给出影响因子的期刊后的期刊数量。

2.2 各国期刊的SCR-IF、SCR-NIF、SCR、K值情况

各国SCR-IF、SCR-NIF、SCR、K值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各国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和SCR,且K的中位值为1.502~1.889,即2015年各国SCI期刊对影响因子有贡献的SCR均高于对影响因子没有贡献的SCR,前者约为后者的1.5~1.9倍。列入研究的11个国家中,中国的SCR-IF和SCR-NIF分别为0.172±0.148和0.106±0.104,均小于韩国和俄罗斯,但高于其他8个国家,说明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IF和SCR-NIF均相对较高,应引起注意。Fang等[18]曾分析了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2009年SCI收录期刊的SCR,结果表明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高于其他3个国家;Yang等[19]将我国的99种SCI收录期刊与学科、影响因子匹配的99种非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较其他国家高,均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表2 各国期刊的SCR-IF、SCR-NIF、SCR、K值分布情况 [均数±标准差(中位数;范围)]

2.3 各国SCR-IF、SCR-NIF、SCR为0的期刊数量

各国SCR-IF、SCR-NIF、SCR为0的期刊数量见表3。由表3可知,除俄罗斯外,各国均有SCR为0的期刊,所占比例最低为日本的0.86%,最高为印度的6.93%,均值为3.12%;但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SCR-NIF为0的期刊数量与SCR为0的期刊数量相等,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法国SCR-NIF为0的期刊数量分别比SCR为0的期刊数量多11、5、3、1、1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印度、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韩国SCR-IF为0的期刊数量较SCR为0的期刊数量分别多77、28、14、11、10、7、6、3、3、1、1种。SCR-IF为0的期刊数大于SCR-NIF和SCR为0的期刊数。以上数据表明,各国均有部分期刊虽然SCR不为0,但SCR-IF为0,即其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提高没有贡献。因此,使用SCR-IF评价期刊较SCR更能反映出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这也与金铁成[12]的观点一致。SCR-NIF为0的期刊数量与SCR为0的期刊数量相差不大,其原因可能为SCR-NIF所使用的分子和分母仅较SCR少了SC-IF和C-IF,即前2年文献在统计当年的自引频次和被引频次,而对于大部分期刊来说,2年数据对于整个刊物来说相对较小,故整体来看SCR-NIF和SCR计算时使用的数据较为接近。我国SCR-IF为0的期刊占比为3.28%,小于11国均值6.21%,说明我国有部分期刊的自引对提高影响因子没有贡献,但所占比例相对不高。

2.4 各国期刊K值分布

各国K值分布情况见表4。当K≤1.0时,SCR-IF比SCR-NIF小,表明期刊没有引导作者自引以提高影响因子,这部分期刊数量各国相差较大,但占比较为接近,平均为20.44%。当1.02.0为期刊操控自引嫌疑的标准,各国SCI收录期刊没有操控自引嫌疑者平均占比为62.81%,即各国SCI收录期刊中约有2/3的期刊没有出现不正当的自引。各国K>2.0的期刊占比均值为37.19%,中国为34.97%,该值小于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印度、俄罗斯、韩国的47.06%、46.36%、41.53%、39.60%、36.98%、36.46%,但高于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的32.94%、32.54%、32.44%、28.24%,说明我国SCI收录期刊引导作者自引以提高影响因子的现象不显著,间接说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期刊较少人为操控自引。需要指出的是,各国期刊中K>5.0的期刊平均占比为5.26%,该部分期刊在引导作者自引以提高期刊影响因子方面有很大嫌疑,我国该类期刊占比不高,但仍应引起相关办刊人的注意。

表3 SCR-IF、SCR-NIF、SCR为0的各国期刊数量

表4 各国期刊K值分布情况

3 讨论与结论

被引频次是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指标之一,众多期刊评价指标均与其紧密相关,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等,而被引频次中最易于操控的部分即为期刊自引。部分期刊为片面追逐评价指标的提高而通过不恰当的手段提高自引[3,10]。随着学者们对SCR的关注,各期刊评价机构也从各方面校正期刊评价指标,如同时列出各刊的SCR、引入他引影响因子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SCR的虚高对期刊评价公正性的冲击。Tighe等[20]以8种麻醉学期刊为基础,对比了2005年和2010年自引证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发现大多数期刊的自引证率是下降的,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贡献也有所降低;刘昌来等[21]对我国约4000种学术期刊的SCR进行分析后发现,2014年期刊自引率较2012年下降,并认为期刊质量评估对于确保出版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可能是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均未区分SCR的引证时间窗口问题。假设某一刊物希望通过提高自引以提高影响因子而又不希望SCR过高,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自引量,并使其所有的自引均能起到提高影响因子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仅从SCR的数值不易看出人为操控的痕迹,但SCR-IF则能较好地反映出来,即SCR-IF与SCR-NIF的比值变化更能直观显现出期刊自引的人为操控程度。

理想状态下,SCR-IF应该与SCR-NIF相等,K为1.0,即在影响因子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与不在影响因子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应是相等或相似的;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国期刊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即影响因子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均值均高于不在影响因子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说明在作者自主引用所投期刊的文献时或期刊引导作者引用自己刊物文献时,会优先考虑近2年发表的相关内容。考虑到文献的时效性以及期刊提高文献计量学指标的意愿,SCR-IF略高于SCR-NIF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K值过高,即SCR-IF远远高于SCR-NIF,就可能造成与被引频次相关的指标虚高,进而使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期刊的实际影响力,有扰乱期刊评价秩序的嫌疑,应当予以批判。本研究中以SCR-IF高于SCR-NIF的2倍为人为操控自引嫌疑的标准,结果显示我国该类期刊占比略高于法国、美国、德国、英国,但低于其余6个国家,说明我国SCI收录期刊人为操控自引的现象不太显著。

本研究利用SCR-IF、SCR-NIF以及K值对比分析了我国与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印度、韩国、俄罗斯)SCI收录期刊的SCR状况。结果表明,各国期刊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和SCR,即SCI收录期刊对影响因子有贡献的SCR均高于对影响因子没有贡献的SCR和期刊总的SCR,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IF和SCR-NIF均相对较高,仅低于韩国和俄罗斯,应引起注意;各国SCR-IF为0的期刊数量均较SCR为0的期刊数量多,说明各国均有部分期刊虽然有自引,但其自引并没有对影响因子的提高产生作用,我国SCR-IF为0的期刊占3.28%,说明我国有部分SCI收录期刊的自引对提高影响因子没有贡献;对K值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SCI收录期刊引导作者自引以提高影响因子的现象相对不明显。本研究结果还表明,SCR-IF比SCR能更准确反映出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我国办刊人掌握国内外期刊自引现状,同时为进一步解读自引在影响因子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1] 刘雪立. 全球性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185-190.

[2] Kiesslich T,Weineck S B,Koelblinger D. Reasons for journal impact factor changes:Influence of changing source items[J].PLoSOne,2016,11(4):e0154199.

[3] 刘雪立,方红玲,周志新,等. 我国自引率不同的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学特征的对照研究[J]. 编辑学报,2011,23(1):8-11.

[4] Pandita R,Singh S. Self-citations,a trend prevalent across subject disciplines at the global level:An overview[J].CollectionBuilding,2017,36(3):115-126.

[5] Foo J Y. A study on journal self-citations and intra-citing within the subject category of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J].Science&EngineeringEthics,2009,15(4):491-501.

[6] Reiter O,Mimouni M,Mimouni D. Analysis of self-citation and impact factor in dermatology journa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Dermatology,2016,55(9):995-999.

[7] Mimouni M,Ratmansky M,Sacher Y,etal. Self-citation rate and impact factor in pediatrics[J].Scientometrics,2016,108(3):1455-1460.

[8] Mimouni M,Segal O. Self-citation rate and impact factor in ophthalmology[J].OphthalmicResearch,2014,52(3):136-140.

[9] 李建辉,王志魁,徐宏,等. 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J]. 编辑学报,2007,19(2):154-157.

[10] 金铁成. 是自引证率,还是自被引率?——对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考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04-707.

[11] Heneberg P. From excessive journal self-cites to citation stacking:Analysis of journal self-citation kinetics in search for journals,which boost their scientometric indicators[J].PLoSOne,2016,11(4):e0153730.

[12] 金铁成. 采用自被引率与2年自被引率检测学术期刊过度自引的比较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9):949-952.

[13] 贺德方.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9):94-99.

[14] 方红玲. 我国SCI收录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国际对比[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8):875-879.

[15] Schubert A. Self-citations:The stepchildren of scientometrics? [J].OrvosiHetilap,2016,157(32):1289-1293.

[16] 康存辉,操菊华. 期刊评价之自引辩解[J]. 编辑之友,2014(10):21-23.

[17] Franceschini F,Maisano D,Mastrogiacomo L,etal.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atabase errors in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J].JournalofInformetrics,2016,10(4):933-953.

[18] Fang H L. Self-citation rat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journals in SCI from China,Japan,India,and Korea[J].LearnedPublishing,2013,26(1):45-49

[19] Yang Z G,Gao F,Zhang C T. Comparison of journal self-citation rates between some Chinese and non-Chi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s[J].PLoSOne,2012,7(11):e49001.

[20] Tighe P,Rice K J,Gravenstein N,etal. Artifactual increase in journal self-citation[J].AnesthesiaandAnalgesia,2011,113(2):378-382.

[21] 刘昌来,吴祝华,田亚玲,等. 大数据下初步分析我国期刊自引情况[J]. 科技与出版,2017(3):94-97.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数量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