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正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观察

2018-03-23 02:04杨晓娟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间质性胸片红斑狼疮

杨晓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肺脏因血管等结缔组织丰富,是最易受侵犯的脏器之一。SLE患者的肺部损害以肺间质性病变发生率较高[1],其病变早期隐匿,不易察觉。而晚期出现肺纤维化后虽易察觉,但往往已引起呼吸衰竭。如果能早期监测到患者的肺部损害,及时治疗,便能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长期预后[2],但目前国内鲜有相关文献报道。笔者对20例胸片正常的SLE患者进行了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检查,并与2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2017年在医院住院的胸片正常的SLE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3 例,女 17 例,年龄 18~45(29.6±7.5)岁,病程 1个月~7年,平均3.2年。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另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胸片正常的成年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18~47(30.5±8.1)岁。两组均无吸烟史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两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指标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美国森迪斯公司,型号:VMAX-22D+IOS+APS)检测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 1 秒容积(FEV1)、用力呼吸 1秒率(FEV1/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容量包括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气容积/肺总量比(RV/TLC);小气道功能包括25%及50%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F25%及FEF50%);弥散功能即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功能参数除FEV1/FVC、RV/TLC以实测值的百分比表示外,其余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采用血气分析仪(型号:罗氏cobas b 121))测定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FVC、FEV1、MVV、VC、TLC、RV 及 DLCO 均 低 于 对 照 组(P< 0.05),而 FEV1/FVC、RV/TLC、FEF25%、FEF5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肺功能损害的类型表现为弥散功能下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见表1。

2.2 两组动脉血气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PaO2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PaCO2无明显差异(P> 0.05)。 见表 2。

3 讨论

SLE是一种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肺是其常见的损害器官之一。有文献统计显示,SLE患者尸检发现肺内病理改变者显著多于有临床症状者[3],因此,早期的筛查工作十分重要。SLE患者的肺部损害可表现为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急性狼疮性肺炎、肺出血等[4],其中间质性肺炎是SLE患者常见的肺损害形式。SLE引起肺间质性病变早期隐匿,不易察觉。而一旦出现干咳、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时,病情已较重,病变多为不可逆损害。因此,寻求敏感的无创检测方法,发现患者早期肺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 两组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n=20)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检测结果比较(n=20)

既往判断有无肺间质改变习惯于依赖胸片,然而部分早期病变胸片检出率不高,有文献报道,应用胸片检查,阳性率仅为38%[5]。高分辨CT相较于X光片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部分未出现形态学改变的SLE肺间质病变患者,也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有文献报道显示,SLE患者可能在未出现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时,已表现出肺功能降低等症状[6]。肺功能检查对SLE患者肺部早期病变的发现较胸片敏感,甚至较高分辨CT更敏感[7-8]。

本研究也发现,在20例胸片尚未出现异常的SLE患者中,已有15例出现了肺功能的异常。其中突出的改变为弥散功能障碍,其次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原因是由于肺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管壁炎症和平滑肌增生,使弥散膜增厚、弥散距离增大、有功能的毛细血管床减少,造成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弥散功能障碍[9]。同时炎症细胞浸润和平滑肌组织细胞增生导致气管壁增厚,引起气道形态改变,这些改变和胸膜的炎症可以导致肺顺应性的下降,从而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0]。

监测肺部损害的另一个常用指标为动脉血气。众所周知,肺间质纤维化可导致低氧血症和I型呼吸衰竭[11]。而本研究证实,即便是处于胸片尚未出现明显异常的SLE患者,动脉血气检查已可观察到PaO2降低,其发生机制与弥散功能障碍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12]。

综上所述,在SLE患者肺损害监测指标中,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检查对于筛查轻症肺部病变较为敏感。当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均不明显时,肺功能检查的某些指标即可呈现异常[13],动脉血气即可出现氧分压降低。建议将肺功能及动脉血气作为SLE患者常规检测项目,以便早期监测SLE患者的肺部损害,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1] 沈敏,王玉,张奉春,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受累的临床表现[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392-3395.

[2] 詹钟平,梁柳琴,杨岫岩,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06-3907.

[3] Elhai M,Meune C,Avouac J,et al.Trends i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over 40 yea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Rheumatology(Oxford),2011,37(1):50-58.

[4] 郭强,顾越英,黄文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25例肺部病变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6):363-366.

[5] 潘萌,关捷.CO弥散功能评价SLE肺间质病变[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7,1(6):38.

[6] 梁志强,姜凤云,赵蕾,等.HRCT联合肺功能检查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4):594-597.

[7] 张智勇,王晓冰,廖秋眉,等.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8):108-112.

[8] 温海艳,姜莉.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6):1213-1217.

[9] 卢杰,李梦涛,王迁,等.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3:116-121.

[10] 刘锦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8):578-580.

[11] 张静,梁宗安,杨阳,等.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90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7):947-952.

[12] 钱桂生.低氧血症的原因与鉴别[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30-131.

[13] 王迁,李梦涛,曾小峰,等.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2):84-87.

猜你喜欢
间质性胸片红斑狼疮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