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S协同OS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情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8-03-23 02:04张新春王巧红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口经口早产儿

张新春,王巧红

早产儿为胎龄<37 w出生的新生儿,发生率约为4%~9%之间,目前呈现出上升趋势[1]。由于早产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各神经反射未完全形成,尤其是经口喂养方面,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从而使经口喂养困难[2],而充足的营养供给是早产儿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在经口喂养困难时,常采用肠外营养和管饲为早产儿提供营养,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消化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3]。因此,如何尽早地解决早产儿的喂养、促进其生长发育等问题,成为新生儿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口腔干预方法包括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刺激(OS),用以对早产儿面部及口腔进行刺激,促进其吞咽、消化等功能的形成和完善。目前关于经口喂养困难的研究多集中于NNS干预,少有关于NNS协同OS的报道,且多集中于早产儿生化指标等方面。为促进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及生长发育,本研究对NNS协同OS干预对早产儿的喂养及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以2012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7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NNS组和协同组,各39例。NNS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自然分娩18例,剖宫产 21 例;胎龄(31.04±1.84)w,出生体重(1617.58±115.34)g,需辅助通气 5 例。 协同组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20例;胎龄(30.74±1.56)w,出生体重(1597.71±183.84)g,需辅助通气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早产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早产儿,胎龄<34 w,出生体重1000~2500 g;(2)生命体征平稳;(3)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极低体重早产儿;(2)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肺等器官发育不良;(3)出生时重度窒息;(4)有严重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早产儿于首次喂乳后开始进行干预,对需要辅助通气的早产儿,在辅助通气撤除后48 h开始进行干预。干预过程均在保温箱中进行,并密切关注早产儿心率、血压等变化。所有医护人员均经过统一的专业培训,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及责任心。

NNS组给予NNS干预,分别于管饲喂养前给予早产儿无孔安慰奶嘴,使其吮吸5 min,7~8次/d,直至早产儿可经口喂养为止。所有安慰奶嘴均经过专人消毒,且规格统一。

协同组给予NNS协同OS干预,于管饲喂养前进行OS,主要通过手指对早产儿脸颊、上下嘴唇、上下颚、牙龈、脸颊内侧及舌部等部位进行轻柔地按摩刺激[4],12 min/次。OS干预后,立即进行NNS干预,方法同NNS组,直至早产儿可经口喂养为止。

1.3 观察指标 (1)喂养情况:包括开始经口喂养时间(首次经口奶瓶喂养≥5ml/次)、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喂奶量达 120 ml/(kg·d),且 2 d 内无需管饲]、过渡时间(由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全口喂养时喂养效率(每分钟经口奶量);(2)体重增长情况:记录早产儿出生体重、开始经口喂养时体重、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及出院体重;(3)住院时间:根据出院指征[早产儿获得全口喂养能力、达到15 g/(kg·d)的体重增长率][5],计算早产儿从出生到出院的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协同组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过渡时间显著少于NNS组,喂养效率显著高于NNS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两组从出生到出院各阶段体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协同组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NNS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NNS组和协同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5.92±10.51)d 和(40.34±11.28)d,协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NNS组(P<0.05)。

表1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n=39)

3 讨论

对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活动,是神经、运动、自主反应等多个系统综合协调的过程,使其形成吸吮-吞咽-呼吸反射[6]。NNS干预为在早产儿的管饲喂养期间给予其无孔橡皮奶嘴,给予其感觉和味觉上的刺激,进而刺激迷走神经,促进吸吮-吞咽模式的建立,促进由管饲喂养转换为全口喂养的过程[7]。OS干预为在管饲喂养前,对早产儿面部及口腔内部以轻柔的力度进行按压刺激[8]。

表2 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n=3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协同组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过渡时间显著少于NNS组,喂养效率显著高于NNS组(P<0.05),提示NNS协同OS干预能明显缩短早产儿的管饲喂养时间,促进从管饲向全口喂养的过渡,使其尽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同时能提高喂养效率。其机制在于:先采用OS干预对早产儿面部、口腔部位进行轻柔的刺激,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伸缩性及反射性,对舌部、软腭的刺激能增加早产儿的唾液分泌,启动其吸吮和吞咽反射[4]。之后再给予NNS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耐力和协调性,二者共同作用,使早产儿尽快形成吸吮-吞咽-呼吸反射。

本研究对NNS协同OS干预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两组从出生到出院各阶段体重(出生体重、开始经口喂养体重、完全经口喂养体重和出院体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协同组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NNS组(P<0.05),提示二者协同干预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其原因在于,NNS协同OS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尽快的达到全口喂养,能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水平,促进其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进而提高体重增长率[9]。

本研究还发现,协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NNS组(P<0.05),表明NNS协同OS能使早产儿尽快达到出院指征,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NNS协同OS对早产儿进行干预,能使早产儿尽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许萍萍.早产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2] 马丹,刘小芹,王华,等.吞咽功能训练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123-126.

[3] 陶亚琴,马兰,蒋盘华,等.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49-52.

[4] 吕天婵.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D].上海:复旦大学,2013.

[5] 李凤妮,韦琴.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49-1152.

[6] 周梅.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运动评估对后期神经发育结果及喂养困难预测意义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7] 王盈.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D].青岛:青岛大学,2012.

[8] 涂满梅,辛萍,王丽丽,等.不同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3):177-179.

[9] 王仁媛,轩妍,刘清华,等.NNS干预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和体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20):3436-3438.

猜你喜欢
全口经口早产儿
善待全口假牙乐享幸福晚年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全口种植固定义齿的效果分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关于口腔医学技术中全口义齿实训教改的体会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小北问:每天都要刷牙,我们到底刷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