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3 11:55陈莉康
文教资料 2018年3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思维导图教学质量

陈莉康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转变,运用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整体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其次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为广大语文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教学质量 阅读能力

一、思维导图概述

一名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思维导图概念,被称为脑图。其以全脑为主,结合大脑运作规律来思考,可充分开发左脑与右脑的多方面潜能,进而让人类整个大脑在动作、顺序和逻辑等方面充分开发潜能。从这一点可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于心智处于完善阶段的小学生进行培养,其教学效果必然会强化,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优势

1.有助于小学生构建清晰的思维脉络,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知识经验处于表层,其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性的阅读材料及课文内容难以理解。思维导图具备知识可视化特征,其借助多种方式的连接,用结构图方式将复杂的、多变的知识体系清晰地表现出来。借助思维导图,可明确了解课文结构层次,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重点、结构等,有助于理性认识概念和知识,进而发展抽象思维[1]。另外,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结构不完善的关键时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不多,这就要求小学生更积极和认真学习,但小学语文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知识加大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实践发现,思维导图的引入有利于小学生整理思维,便于小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大意。

2.对中心词和关键词语深入掌握,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以中心词和关键词为主,对连接逐步扩散。对于一篇课文来讲,这些关键词和中心词都是重点内容,但因为关键词与中心词概况性较强,太过抽象,学生难以准确理解。结合多媒体思维导图使用超链接形式优化学习资源,突出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细化,并加强知识记忆。

3.有助于集中小学生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色彩。结合多媒体技术中思维导图的利用穿插了很多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大大丰富了教学过程。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上课,以形式活泼、层次分明的课程结构图将课文内容呈现到学生眼前,可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有利于拓展教师教学思维,提高教学能力。

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先设计思维导图,将需要传授的知识点纳入其中,并联系好链接的形式及各项学习资源。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述中,就能通过这一链接打开相应页面讲解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在备课中融入一些新的知识点,并结合自身理解做好编排。每一次修改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知能力,也是教师在展现自我创新性能力。在观看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后,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自身头脑中对知识内容有着大致的了解[2]。学生通过这一印象融入对这一课程的理解,再进行整理形成学习思路,绘制出与自身学习特性相关的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但是巩固和复习已学过知识点的过程,而且是发挥聪明才智的过程。思维导图绘制无论是对教师来讲,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5.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欲望。

(1)阅读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与人类思维结构完全相符,思维就会向四周扩散。在扩散中,内隐知识通过转换形式将其转换成为外显知识,更容易传递分享和交流观点,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2)思维导图可清晰表达出文献主题内容。以前人们进行信息阅读时,经常是阅读一大部分后才发现内容并不是自身所需的,浪费了很多时间。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在阅读前帮助读者决定阅读方式,选择相应的精读、浏览等方式,还能结合重点针对性阅读,这样大大节省了读者阅读时间,也提高了读者阅读的时效性。從某一方面而言,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揭示文献法,是联系读者与文献间的中介,在思维导图引导下,读者不但能清晰、快速地找到自身所需部分,而且能拓展自身思维方式,进而表达出隐性知识部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1.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在教学一些篇幅较长、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绘制的形式明确文章中心,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如在教学《春的颂歌》这节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释题,确定这篇文章的中心词——春天的美好;其次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构造出阅读思维导图。如以原野上、枝头上和小溪里的各种景物展示春的美好与生机。绘制这一阅读思维导图后,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准确的把握,充分发挥了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应用思维导图下,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化繁为简,咀嚼细节。

语文高年级课文有着众多内容,其中一些课文之间内容联系十分紧密,思维导图既能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关系,又能梳理逻辑关系,体现构建主义思想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可针对性取舍,结合思维导图抓住重要内容,化繁为简,就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如《我的老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塑造了一位温柔慈爱的女教师形象。这篇文章共有1200多字,整体上看起来有些拖沓,为创设一个学习梯度,做到各环节相扣,让学生深入了解。(1)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画一个简单的女教师简图,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思考:课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蔡老师怎样的精神品质?(2)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后概括和品评这些事情,在品评中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对细节进行咀嚼,学生对导图继续完善,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细致体味其中的情感,提高语言文字敏锐能力,同时学生在深入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了共鸣。(4)对表达技巧进行学习和领悟。课文中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细细品味的。教师可在字幕上呈现有关文字,用两种颜色比对,学生观看后就能了解:议是学生情感变化;叙是蔡老师的一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动作等。作者在夹叙夹议描写过程中,不但丰富了文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表达了情感。如何才能让学生顺着思维导图线条找到内涵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可做好如下启发:文章写了老师的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蔡老师的什么特点?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小学生们纷纷表达看法。

学生1:第一件事写作者犯错受罚,蔡老师并没有真的打他。这时的作者是有些喜欢蔡老师的,因为老师温和善良。

学生2:第二件事可看出蔡老师有崇高的师德,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3:最后,作者对老师的情感达到了最高潮,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老师。

……

这样,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中,跟着作者行文思路完成了与文本的交流,这种在同一层面中融入了思维、绘制和表达方式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张扬了学生的学习个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3.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一些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厚,作文像流水账一样,没有实际内容。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达自身情感与感受。在写作前,教师可将作文主题用图形放置在纸中间,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处理好与主题相关的材料,通过合理取材,形成作文思维导图。同时,在绘制作文思维导图中,也能在小组内进行,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最后,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写作,便可打破学生无内容可写的尴尬局面。在此基础上,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高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教学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与素养,为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运用思维导图外,还需要再进行深入完善与思考,切实落实好思维导图,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龙,王倩.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5(09):98-100+111.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思维导图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