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何爱开会

2018-03-25 01:52浙江省诸暨市暨北幼儿园杨招娣
学前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父幼儿园老师

□ 浙江省诸暨市暨北幼儿园 杨招娣

2014年8月接到教育局调令,到暨北幼儿园担任园长一职,当时的辛酸苦辣至今记忆犹新。记得一开学便状况百出:招生不理想,小班年段没人愿意做班主任……在这样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情况下,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新人,我如何走出困境创造出属于暨北的教育天空?在一所幼儿园,老师是根本,只有老师成长了,一切才有可能。我知道自己只有了解老师、依靠老师,才有可能走出困境。于是,我申报了市级课题“阅读教师:幼儿园里的故事”,期望通过叙写故事,聚焦幼儿教师当前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探索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试图通过课题的实施,来带动一个教师团队的成长,进而推动一个园所的发展。

看见自己的潜能

上任不长时间,我便发现,每个周五老师都会等我开会,等我布置一周工作,然后认认真真地记下来。作为一个非常讨厌行政会议的人,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有爱开会的老师?

自2013年我便师从诸暨市教科院陈士杰老师,成为名师工作室“心灵氧吧”的一员。也正是因了这样一份师徒关系,我与师父有了更多的对话,师父也自始至终参与了暨北的整个成长过程。

我问师父“老师为什么喜欢开会”,师父没有回答,却反问我:“你觉得老师为什么喜欢开会?”“习惯了。”“为什么会习惯?”“日子久了就习惯了。”“习惯的背后是什么?”说真话,我当时特别生气师父说话拐弯抹角,在问题边上绕,却一直不抵达核心——问题的答案。没办法,我只能自己去寻找答案。答案还要在老师身上找。于是我开始和老师们进行个别交流,最后终于总结出老师喜欢开会的原因:只要记下周一到周五要做的事情,就可以照本宣“做”。这个结论让我很焦虑,作为一个老师,她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什么时候行政凌驾于教育之上了?向师父求助,师父问我:“你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带好孩子,做好班级工作。”“还有呢?”“要有反思能力,而不是园长怎么说我怎么做。”“你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我师父就这样,你向他抛一个问题,他抛回来的是几个问题,虽然一开始搞得我一头雾水,但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反问,给了我一个全新视角,我开始静下心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答案竟也一一揭晓。慢慢地,我察觉到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以前我做事情总是不够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不行,经过一桩又一桩的事,我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棒!

这些体会和感悟,深深地影响了我和老师们的相处方式。我们的老师善于倾听意见,然后执行,现在我需要把老师们抛来的一个问题,解构成几个问题,然后抛回去。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的老师,问题没有直接现成的答案,需要老师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逼着老师去厘清自己的想法。我始终相信当事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真正的专家,用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信任和期待着老师的自我发现。

成就了我的方法,也成就了老师们。

还记得以往的优质课评选,从教案到课堂都是整个团队群策群力,比赛的老师不过是个代言人。而在“相信老师”理念的指引下,我选择让老师自己建构。记得第一次戴园园老师设计完教案发给我,我没有评价,只是提了很多问题。看到问题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写了,我只说“你再想想”“你再试试”。最后戴老师急了,她说她坚持不了了,要退出比赛。我鼓励她:“坚持,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你真的很纠结,很痛苦,我理解。但是我知道,你愿意试一试。”戴老师大哭了一场,半夜又开始设计教案,最后真的坚持到底,获得了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经历这堂赛课,戴老师从原来自定义的“中规中矩、你说我做”到“我是不是还可以”,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同和信心。

接着,我们对园务计划进行了改革,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每个教研组长、年段组长根据小组调研、个人想法先出计划,然后我们讨论可行性,扬长避短,最后生成园务计划。

如果别人来问一个问题,直接给她答案,当事人就会觉得:我不行,我需要帮助。如果把球抛回给当事人,迫使她自己去解决,一开始这种力量是很微弱、松散的,但一旦凝聚就会变得很有影响力,能够震撼人心。教师破茧成蝶的成长过程,会有痛苦,但也能因此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得到自信。

点燃未来的希望

在我和暨北老师相处的过程中,谈话是我们之间的常态。我经常会问老师:“你最希望我们的幼儿园变成什么样子?” 对这个问题老师很感兴趣,“希望有很多孩子来幼儿园,没有生源问题”“暨北的口碑很好”“不用为幼儿发愁”……老师们各抒己见,憧憬满满。记得那年师父送了我们一句话:“暨北暨北,诸暨幼教的北斗”,让老师欣喜不己,很多老师纷纷在第一时间将此赠言记录在自己的微信上。那时候老师们记录下这个梦想,就像小学生写下自己“当医生、当老师”的理想那样遥不可及。从省二验收到省二开放,再到文化提炼、课程实施,一路走来,我们一直以此为灯塔,为这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那时的我们一直在仰望理想,觉得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时至今日,谁又能说,那梦想不可能实现呢?

我们讨论的第二个话题是“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懂孩子”“知道很多东西,能够对孩子作出好的回应”“会上好课”“当孩子有困难时,能够判断什么时候要帮,什么时候不能帮”……从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很专业的教师,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加明晰的发展目标,我们请教师作出个人三年规划,规划以4个问题开始:(1)当前你最想改变什么?(2)一觉醒来美梦成真了……(3)奇迹发生后你怎么做?(4)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在问题情境中,老师们逐渐理清规划思路,形成文稿,最后制定成《暨北幼儿园教师三年规划》一书。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从寂寂无名到名满诸暨,暨北幼儿园今非昔比。孩子获得了成长,他们变得爱说、爱笑,自信满满;老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育与自己无关”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自主钻研教育教学。我们在前行的同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们想形成一个怎样的教师团队?我们想做一所怎样的幼儿园?答案很简单:我们想成为一群有故事、有魅力的老师,我们想做一所有温度、有人性的幼儿园,我们想在暨北生成一个幼儿园教育的新样态。梦想很美,想要达到会很辛苦,但我们会一直努力前行,■

猜你喜欢
师父幼儿园老师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云山之间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