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牵手 静待花开

2018-03-25 01:52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幼儿园孙茹刘新杨卯卯
学前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书吧小伙伴小朋友

□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幼儿园 孙茹 刘新 杨卯卯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株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细心地呵护他慢慢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起初只是觉得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直到遇见了他,遇见了他的爸爸,我才对这段话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小班 “学习故事”打开与家长交流的通道

他叫友友,个子不高,白白净净的。小班入园初期,友友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不交流,不参与,不互动。可是他的小手一直不闲着,扔材料、抢玩具、乱画画……为了改变现状,走进孩子内心进行引导,我尝试和家长沟通,家长却总是用“我很忙”将我拒之门外。

有一天,小伙伴都在和老师一起游戏。友友静静地在角落里站着。我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拉起他的小手,请他参与到我们的游戏中来。他对我说“走开”,边说边往后推我,然后自己向后退了两步,蹲在了角落。友友不接纳我,也许他会接纳小朋友?于是,我鼓励笑笑和友友一起玩。笑笑送给他一个圈并对他说:“友友,给你。”他看了笑笑一眼,一动不动。笑笑看着我,小手挠挠头,向我求助。“你可以邀请友友和你一起玩呀。”我对笑笑说。笑笑再次伸出了手邀请友友。只见友友转过身,把圈竖了起来,小手一转,他的圈同笑笑的圈一起转了起来,他笑了。

我把孩子的这一进步,用图文并茂的“学习故事”的方式书写并打印出来,接园的时候交给友友爸爸,请友友爸爸回家慢慢看,并且写出要对孩子讲的话。让我欣喜的是,第二天友友爸爸反馈给我的,不仅仅是写满了纸的“给孩子的话”,而且还给我写了长长的一封感谢信。从此以后,友友的学习故事便成为了我与友友爸爸交流的载体。渐渐的,家长和我们之间的互动多了起来,友友爸爸能及时回复信息了,也能积极参加家长助教活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在亲子活动中,友友爸爸手把手教给友友妈妈使用单反相机给我们照相,记录幼儿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瞧,我们的家长就是这么给力。

静待花开,不是不理不睬地静等,而是用心关注、巧妙支持与引导。老师的行动改变了友友爸爸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拒绝变成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引导下,慢慢的,友友走出了那个孤独的角落,走近小伙伴,开始和小伙伴一起游戏了。

就这样,友友升入中班。

中班“开放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这次我们面对家长开放的是“区域游戏环节”,友友的爸爸早早来到了班里。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随着音乐信号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友友选择在“轻轻书吧”看书,可是,友友的爸爸却在一边说:“友友,你看孙老师在制作呢,你也快去跟孙老师一起到‘创意小屋’制作吧。”说着,友友爸爸便搬起了友友的小椅子招呼着友友过去。无奈之下,友友只好从“轻轻书吧”走出来,接过爸爸手里的小椅子,转移到了“创意小屋”。游戏时,友友爸爸嘴里不停地说:“你看孙老师怎么做的”“你用胶棒粘”“你看别的小朋友都玩纸粘土,多好看,你怎么不用”……友友呆呆地坐在我旁边,一动不动。看到友友一点也不开心,我轻轻地问:“友友,你想做什么?”友友一下子搂住我的脖子,哭着对我说:“孙老师,我不想在‘创意小屋’玩,我想看书。”我摸着友友的头说:“没关系,友友如果你愿意到‘轻轻书吧’去看书就去吧。”听我这么一说,友友望向爸爸,似乎在等待爸爸的同意。爸爸不好意思地说:“行,爸爸陪你去看书。”此刻,我看到友友脸上的阴云不见了。

活动后,我把友友的爸爸邀请到了备课室,对友友爸爸说:“友友爸爸,很感谢您今天能够参加咱们班的开放活动,谢谢您的支持。不过,您知道友友为什么会抱着我哭吗?”我话刚落,友友的爸爸就很不好意思地说:“孙老师,我也是后来意识到了,其实我就想让友友跟着您一起玩,多跟老师学本领,没想到好心办坏事。”我接着说:“学习无处不在,孩子想看书,那我们就陪着孩子一起看,每个区域都渗透着幼儿的发展目标,我们需要给孩子自由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您总是让孩子听您的,慢慢的孩子就没有了主见,不利于孩子健康个性的形成。”“对对,孙老师,还是您想得长远,我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以后我多注意。”

在日常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家长很爱“指挥”,自以为“为孩子好”,实则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忽视了孩子的真实需要。友友爸爸就是这样的家长。在此次开放活动中,通过老师的介入,让孩子能够回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同时也在沟通中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懂得放手,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

大班 “一本故事书”打动家长深度配合

升入大班后,友友的性格变得活泼起来,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最近,友友经常和小伙伴打闹,总有人给他告状。我决定和家长聊聊。

离园时,我把友友妈妈请进了班里。我说:“我想和您聊聊友友近期的表现。最近友友进步了,比以前更开朗活泼了,特别愿意和小朋友交往。”友友妈妈惊奇地说:“真的吗?我倒没发现,谢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我接着说:“友友愿意主动和别人交往,这是他社会性方面进步的表现,您回去可要鼓励鼓励他。”友友妈妈开心地说:“好的,老师,我回去也多表扬他。”我接着说:“友友妈妈,您表扬友友的时候,还要给孩子提一个小建议,要礼貌地与人交往。”说完,我取出一本书,说:“我送给友友一本关于交往的故事书,您可以跟他一起读一读,讲一讲。”说着,我对在一边玩的友友说:“友友,老师送你一本书,今天回家和妈妈一起读一读,明天来了讲给小朋友听,好吗?”友友使劲地点了点头。这时友友妈妈的眼圈红了,蹲下身,搂着友友哽咽地说:“宝贝,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真是你的福气,快给老师鞠个躬吧。”我赶忙蹲下身,想阻止孩子鞠躬。这时,“啪”的一声,一个香香的吻印在了我的脸上。我很吃惊但更多的是幸福,这是友友第一次如此对我,我感受到了来自孩子的爱,感受到了来自家长的信任。

一个香香的吻是老师走进孩子内心的爱的回馈。老师的细心观察、巧妙沟通,不仅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获得了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帮助孩子解决交往难题的策略支持,饱含教师对孩子的一份爱。最终,家园配合下,友友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细数友友的成长,盘点家长的变化,都来源于老师对孩子的那份执着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的那份责任,更来源于教师永远不变的初心……最后,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呵护每一粒种子慢慢长大吧!■

猜你喜欢
书吧小伙伴小朋友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书吧里的故事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孕产·书吧
致远方小伙伴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