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若干问题随想

2018-03-25 06:56赵宋光
粤海风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份量词谓语

赵宋光

我国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的思考开启于《马氏文通》,是在欧洲语法学参照下萌生成长的。经历一百多年学科建设,可庆的收获和遭遇的困境有如下各项:

(一)创建了“量词”概念。

欧洲的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提供了一大批用于计量的单位名称,但是欧洲的语法学科至今没有建立“量词”概念,所有计量单位名称都被“名词”遮蔽了。可是汉语却自古以来积累了许多量词,近世萌生的语法界意识到,在数词与名词相缀连时,其间插入多样的量词,它们已经从名词分化出来;顺理成章,汉语语法界确立了“量词”概念。

今天,汉语语法界应当敢于举起推广普及“量词”概念的旗帜,宣告所有的自然科学计量单位名称都有资格认定为“量词”。这旗帜将引领国际语言学界更新语法概念。

(二)在数词构词法规范方面,严格区分相加与相乘两类规则。

以“十二不同于二十”、“十五不同于五十”、“十八不同于八十”为范例,汉语确立了“先大后小表示相加,先小后大表示相乘”互相区别的数词构筑规则。这样清晰简明的构词规则,是欧洲各族语言不具备的。

(三)在句子成分概念系列中,“谓语”遮蔽了“表语”“述语”的存在。

“谓语”起源于称谓的寻觅与宣告。各不相同的个人、地点、城乡,都各自要求有一个称谓。各条河流、各个湖泊,各个海区、洋区,人们也都要赋予一个称谓。这些特定的称谓用作句子成分就形成“谓语”。但是对“谓语”概念的越界乱用却造成了句子成分概念的困境。

困境之一,在“主谓结构”笼罩下,不得不提出“名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这样的细分概念。

事实上,不同的句子用不同的形容词对主语的性状作出描述,例如“天高”,“云淡”,“稻香”,“园静”,在主语之后出现的并非称谓,而是性状表述。这样的句子成分应当从“谓语”概念解脱出来,确立为“表语”。表语不仅可以用形容词来表述,还可以用身份、职务、行业分工等名词来表述。因此,当句子成份确立为“表语”的同时,它所选用的词类可以自由,可以有“名词”“形容词”及其它词类组成多种可能。“表语”概念本身就能涵盖选词的多样可能性。

困境之二,在“谓语概念膨胀,边界界线不清”的境况下,在“谓语”下竟然提出了“动宾结构”这样的语法概念,这概念竟然把词类的“动词”概念跟句子成份的“宾语”概念混在一起了。有些语法学者觉察到这样混用不妥,就把“动宾结构”改为“述宾结构”。这样的改进向我们暗示,借用“动词”材料来称呼句子成分宜改称为“述语”。换句话说,用“动词”来填补句子成分空缺本是不得已而为,应当寻找恰当的句子成份概念来替换。这个恰当的概念就是“述语”。

被遮蔽的“表语”,“述语”两概念重新确认,能消除“谓语膨胀”造成的困境,达到句子成份概念系列构建的合理化。

(四)“晒太阳”“泡温泉”习惯说法遭遇的句子成分概念疑虑。

在“两个老头儿在墙根下晒太阳”、“昨天我们去粤北泡了温泉”这样的句子里,述语后的“太阳”“温泉”是作为什么样的句子成份来用的呢?它们是“宾语”吗?认作“宾语”是很可笑的。人们可以质问:“事实上不正是太阳在晒着人,”温泉在泡着人吗?它们怎么都成了“宾语”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很熟悉。大家都能理解,翠柳并不是“鸣”的宾语,而是“鸣”所在的环境。通过这番分析,我们就能轻松地排除“宾语”而发现另一个句子成份概念——境语。

有了“境语”的概念,“晒太阳”,“泡温泉”里的句子成份疑难就解除了,这些说法都以简略的语词提到事情的环境,用了“境语”。

(五)句子成份的判定所依据的是词序还是逻辑?

在存在句里,出现在句首的就是“主语”吗?出现在句尾的就是“宾语”吗?

面对这样一个句子:

在秦始皇之后的秦二世,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我们从逻辑和词序两个视角来思考不同的句子成分。

从逻辑的视角来想,讲到的农民起义是主题,其有主语身份,“爆发”是对事态的描述,处于“谓语”地位。

从词序的视角来看,我们观察到:

爆发 农民起义

动词在前 名词在后

谓语在前 主语在后

可以见到,这句式把“主语结构”的句型倒装了。

我们又见到,句首的词组交代了主题事件发生的时间,条件,处于“境语”地位,针对这样的句式结构,我们可以把句式的特征规括为“境语倒装式”。

这就把存在句的句式特征概括出来了。

(六)由于句子成分概念有所缺失,导致句型句式概括不能胜任,不得不照录具体的字詞来罗列语法现象,这些现象罗列未能上升为理论概括。

这样的缺陷有待治疗,有效的治疗必须通过辛劳的语法罗辑思维。

治疗方案分三类情况来介绍:

(1)“是”字句,“有”字句

在上文介绍“动宾结构”改进为“述宾结构”,已经确立“述语”概念。接着就可以围绕“述语”的特色品种“是”,“有”,列举多样化的例句和用法。

(2)“把”字句,“被”字句

针对“把”,“被”(“叫”,“让”,“给”)需要建立相应的句子成分概念一一“引领语”。引领语的语法功能是引领另一句子成分参与句型。

“把”的引领功能是引领宾语。

“被”(叫,让,给)的引领功能是引领相当于主语身份的“施事体”。在某些句型里,施事体可以隐而不说,由听者自己推想。

(例句:因为偷东西,他被关了三年。)

(3)“是……的”句

针对这句型框架内的“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句子成分概念——“收拢语”。

这样的句型框架具有“句型转换”的功能,通常是把叙述事实的句型转换成“含表语”的句型。

(七)当代汉语有丰富的象声词。这些象声词不仅有摹拟现实音响的意味,而且逐渐具备了有深度的社会性象征内涵。

梳理象声词系列将成为汉语语法创新构建工程的具体项目。

猜你喜欢
成份量词谓语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短句—副词+谓语
绩优指数成份变更与一周表现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量词歌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用法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