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6 04:3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三化学微课

王 健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福建 厦门)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微课的出现却给现代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程,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基于微课程的种种好处,本文就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分析。

一、微课程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是否热爱来源于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了兴趣这一基础,学生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学习,才能主动接触知识并学习知识。因此,微课程的出现,对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基于多媒体载体,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精彩之处[1]。

(二)提升化学实验准确性

微课的运用可以让化学实验变得更加准确和直观。微课不但可以让化学实验更加真实,同时还可以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看到实际步骤,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避免再一次出现这种问题。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操作技巧,同时也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提升自我化学实验的“精确度”。

二、高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矛盾

(一)无法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

在学生进入高三阶段之后,教师需要用一大部分时间对高一和高二的化学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材为主,所以高三阶段的学习和复习都是对教材进行再一次的“讲解”,无法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这样的操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为这一部分知识自己都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在高三阶段,就很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使化学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2]。

(二)对于学生化学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

传统的高三阶段的化学教学是繁忙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大量地做题来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对于学生化学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大的帮助,同时还会让学生厌烦,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信心。

(三)教学方式不新颖,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有一套固定的方式,学生只要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可。但这样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因为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课堂没有多大的“留恋”,最终影响整体的教学。

三、应用微课程优势解决上述高三化学教学矛盾

(一)优化教材,实现教材二次加工

图1

如图1中所述的课程模式是基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进行构建的,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必考内容中包含了“必修1、2”“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有机化学”,选考内容中包含了“化学实验”和“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三阶段不可能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单独的学习,而是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教材的跨越较大,并且理解难度较高,所以应用微课的独到之处,就可以适应这一种变化的要求。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再加上课堂时间较紧,所以无法使人人掌握所有教学内容,学生对于部分知识也不能进行全面的学习,但是微课的利用就可以强化化学知识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反复学习知识,达到加深记忆与巩固知识的目的。以氧气的制作为例,需要进行一系列知识的整合。在初三阶段,学生就学习过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在实验之中高锰酸钾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受热条件下产生氧气[3]。在化学1环节中的过氧化钠与水或者是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在选修的化学反应原理之中学习催化剂对于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等方法。又如,在必修中讲述粗盐提纯,讲解电解饱和食盐水;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从粗盐的提纯开始,一直到后续的使用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这样运用微课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知识相互串联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工业生产程序的模拟,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能力

教材中对工业生产知识进行了简单的说明,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新课学习的时候还无法满足要求。在高三阶段,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基础能力,所以针对高考中要求的“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课对工业生产流程进行模拟,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高考要求。如,教材中对于溴的制备只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按照流程就可以进行设计:

已知Br2常温之下为液态,有毒,容易挥发;

图2

图3

问:按照上述流程,分析①→③的目的;在反应釜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实验室中使用图3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上述的过程。在A装置中通入Cl2一段时间之后,然后通入热空气,这里使用热空气的目的是什么?B装置之中导管D的作用?C装置中X溶液是什么;对于反应之后的烧瓶B溶液做出如下的实验,尝试补充相关的实验步骤。选择的试剂为稀硫酸、四氯化碳、澄清石灰水。第一,检查烧瓶B中是否含有CO2-3。取出适量的烧瓶B溶液,加入试管之中,然后再加入过量稀硫酸酸化,_______。第二,提取反应之后的溴单质。向烧瓶B添加过量稀硫酸酸化,____________。

这样的方式,直接将原本简单的书本生产流程转变成为具体的生产流程,在实验过程中将细节一步步放大,让学生可以反复理解与观察生产过程,直接将脑海中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起来,从而掌握整个化工生产程序,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帮助学生培养化学素养和基本能力[4]。

(三)运用微课创新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微课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有关化学的微课逐渐增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视频。但是针对这一部分微课视频,教师要懂得总结,学习微课视频中好的方法与好的创意,进而提升自我水平。另外,因为微课本身存在共享性,教师就可以针对他人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从而提升自我能力。在这种模式下,高三化学教师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微课教学的质量,然后与实际的研究以及分析的信息相互结合起来创新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最终满足教学目标。如,在电解池工作原理相关知识的巩固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实验的演练,将其传入网络,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也就是将两根石墨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互连接起来,将其直接浸入有CuCl2的烧杯中,然后观察其现象,如图4所示。

图4

总而言之,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的合理运用,就可以合理地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并且以课堂教学为主、微课教学为辅进行高效的合作,再结合传统的高三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强化高三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三化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