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宀”部字与中国“安居”思想

2018-03-26 15:41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异体字本义安宁

李 亚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

穴居是我们祖先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走上高土,建筑起遮风避雨的房屋,过起了稳定的生活,从此以后,“安土重迁”的观念也就逐渐得到形成和巩固。

古汉字里,作为汉字构件的“穴”和“宀”通用,但真正与建筑物有关的汉字所使用的构件,最多的还是“宀”。

房屋的主要功能是遮风避雨,所有的房屋都具有这种功用,必须首先满足这种需求,才能逐渐发展对其他功能的追求,如讲究装饰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房间布局能够体现出居住者的地位差别。

《说文解字》中有一部分“宀”部字训为“安”。据笔者对这些汉字及其异体字的调查,有六组四十一个汉字与汉民族“安居”思想紧密相关。

一、“寍”“寧”

“寍”本义为安定。会意字。甲骨文从宀(房子),从皿(食器)。金文另加义符心,由宀(室)、由“心”在“皿”之上会意。盛食物的“皿”,表示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后来又加上“心”,表示“安心”“安宁”的意思。

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寍。是“寧”的本字。

“寧”《说文》认为“寧”:“願?也。”这种解释应该是误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願?也。其意爲願則其言爲寧。是曰意內言外。寍部曰。寍、安也。今字多假寧爲寍。寧行而寍廢矣。”

朱芳圃、徐中舒等多位学者也认为《說文》以願詞训寧,而以安训寍,卜辞用寧之意为安,二者本为一个字,願詞是假借义。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

《说文》收有寍、寧、甯等三字,“甯”字是从寧或寍中分化出的后起字。它们古音相同,并有安宁义,是一源之派生分化。现代整理汉字时,又把“甯”作为“寧”的异体正式淘汰,又借用《说文》的“宁”表“寧”的简化字,“宁”就成了同形字。

“寍”“寧”和一部分异体字,在字形方面,都包含“心”(或其变体)这个后来增加的部件,可以推测人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心安的物质保障在于居住场所和饮食充足。

(3)Al2O3:1~3质量及分子14.71、144,15.82、150,13.82、135;4~6质量及分子18.99、186,14.07、183,15.66、156;7~8质量及分子17.07、168,11.31、111;

风雨无忧,饮食无虑,是最基本的需求。“寍”“寧”及其异体字表现了中国古人朴素的价值观。

二、“定”

在商代甲骨文中,“定”的声符“正”是由一个口形和一个人脚形组成的。在西周金文中,这个口形变为填实的长方形或圆形。后来逐渐变为一横。

《说文》:“定,安也。从宀,从正。”会意兼形声字。

对于“定”的本义,有两种解读:

⑴字的上部是“宀”,表示房屋;下部是“正”,表示方正。房屋方正则安定。

⑵由“宀”和“正”或其变体构成。“正”字表示向目的地走,整个字的意思是走到了家,由此产生不走了的含义。引申表示不变、确定、使确定、安稳、安定等。

以上两种看法,主要分歧在于认定“正”的含义。第一种观点的“方正”有赖于古人对外部形状的认识。

第二种观点“正”实际上是“止”和“一”的组合,而这种组合更符合甲骨文形体。并且在古籍中,“定”“止”连用为“定止”,既指固定的处所、止息之处。所以“止”为定之原意可信,“安定”是建立在“止息”的含义基础上的。与后世提出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处世哲学相契合。

而“定”具有“止息”“安定”的含义。所以笔者认为“止”“安”“静”三种含义是相通的、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寍”和“寧”表现的是古人对基本生活条件满足后的内心平静,“定”则通过具体动作表现出安定的状态。

三、“宓”和“密”

“宓”,《说文》:“安也。从宀必聲。”

对于“宓”的原意,尚无清晰的认识。就其最初的甲骨文形体,应为兵器存放在室内之意。“宓”可能与“战事停止”有关。战事停止,兵器存放到室内,人们获得安宁。

“密”,形声字。《说文》:“山如堂者。从山宓聲。”山表意,指样子像堂屋的山;宓表声,宓有安定义,山地三面高中间平坦,能使人安居。本义是形状像堂屋的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假爲精密字而本義廢矣。”假借指空间小、距离近。

从训诂的角度来看,“宓”和“密”有三个相同的含义,即⑴止。⑵安,安宁。这个特点与“定”“寧”相对应,可知中国古人概括出了安居生活必备的几个要素:有固定的住所、充足的食物来休养生息,没有外敌的侵扰,保持平静的生活状态。

四、“宐”“宜”

宐、宜应为一字,在用法、意义方面完全相同,《古文字诂林》没有对两个字进行区分。

象形字。在商和西周时,都像两块肉在俎上之形。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宜与俎为一字。”“甲骨文、金文皆象肉在俎上之形。”《说文》古文以后,断开的弧形演变成为“宀”。

《说文》:“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但《说文》对“宜”字的说解,有误。

本义应为菜肴、用牲之法。《尔雅·释言》:“宜,肴也。”由此,也能推断出“宀”在“宜”中,不是指建筑物,而是指类似盖子的器具。

“宜”,还指代祭名。《尔雅·释天》“乃立冢土,戎丑攸行,起大事,动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宐”,“宜”字其甲骨文形象应是古代祭祀时盛放牛羊等祭品的礼器。高田忠周据此认为“春秋书有事于大庙,又有事于武宫,皆谓祭事。故知祭为有事也,谓之宐者。谓宐祭必于且庙。此字之本义也。宐者所以安大事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人相信向神灵、祖先祷告,能够获得他们的保佑,既而可以维持安稳的、兴旺的生活状态。

五、结语

通过分析“安”义“宀”部字及其异体字,可以一窥中国古人对安定生活的追求。其中既体现出个人对基本生活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反映出在社会生活方面,人们希望国家安定。

猜你喜欢
异体字本义安宁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赢来安宁献给党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安宁的战争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