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称谓、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

2018-03-26 15:41刘兵兵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神灵跨文化留学生

刘兵兵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语言禁忌就是一些词语不能使用或者是在某种场合由于某种原因用其他相关的词语来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禁忌语存在于任何民族社团以及文化之中。如今,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交流的主要模式。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禁忌语。对禁忌语研究地越深入,就会越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禁忌语概述

禁忌在英语中叫taboo(塔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意思是“神圣的”“可接触的”或“要极其注意的事”。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初由于生产力及社会科学水平有限,起源于人们对于未知力量的恐惧,以及人类在不断的探索大自然,并与大自然在抗争过程中所取得的有限经验。禁忌存在与各个国家之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通用的语言,因不同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的不同,禁忌文化表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中英称谓、隐私禁忌语的对比分析

禁忌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重要作用。通过中英称谓禁忌语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禁忌语和汉英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汉语和汉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使汉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禁忌语存在于各个领域,如动物、数字、性别歧视、神灵等。由于称谓禁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因此本文从这方面进行对比。

社会是由关系构成。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最先涉及到的就是称谓问题。称谓存在于各个文化之中。对待不同的交际对象,需要选择恰当的称呼,不仅会反映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

人名禁忌就是“避讳”的一种。这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的“讳”,是指古代帝王、圣贤之人、长官以及长辈的名字。这一禁忌自古就有,历史悠久。由于时间长久,避讳这一遗俗并未完全消失殆尽。

这一现象存在的例子很多。如,在历史上,常常出现人们因敬畏祖先或帝王而对他们的称谓会采取一定的避讳措施。最为典型的就对皇帝名称的避讳。他们是古代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代表“天子”“天人合一”,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人们为避讳皇帝的名号,会把一些词语进行改编,不能出现和皇帝名号相同的字。在某种角度来看,中国词语的演变与禁忌语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家族中,晚辈不能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也不可以起和长辈相同的名字。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同名,同字或者谐音的现象。汉语家族内亲属称呼也是十分复杂。根据称呼,我们可以知晓两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如,我们称“爸爸的爸爸”为“爷爷”,而“妈妈的爸爸”就称之为“姥爷”。这些都是与英语不同的。

在英语中,由于人们崇尚“自由”,“平等”,无论阶层,身份地位,年龄等不同,晚辈都可以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并且可以起相同的名字。例如:英国首相Churchill(丘吉尔)的父亲叫Randolph。Churchill儿子也叫Randolph,也就是说爷爷和孙子有着一样的名字。[]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中普遍存在,但是在中国是绝对没有的。在英语里,用来交际的称谓词语通常包括Sir(先生),Madam(女士),Mr.(先生),Miss.(小姐),Mrs.(夫人)等等。单词Sir(先生),Madam(女士),Miss.(小姐)可以单独使用,来称呼陌生人。Mr.,Miss.和Ms.通常与人的姓连在一起使用,比如Mrs.Brown(布朗夫人)、Mr.White(怀特先生)。与十分复杂的汉语称谓相比,英语十分简洁。汉语的“姥爷”,“爷爷”是不同的亲属。在英语中,直接用“grandpa”或者“grandfather”来代替。汉语的“哥哥”、“弟弟”都用一个单词“brother”来代替。面对职位较高的人,称呼他们时,在职位后加上姓氏。例如,林教授被称为“Professor Lin”,库克船长被称为“Captain Cook”。中国人在称呼老师时,可以直接在其姓氏的后面加上老师便可,如“王老师”。但英语不同。英语中不能直接称呼老师为“teacher”或“Teacher+姓氏”,学生会直接叫出老师的名字。不只是老师和学生,即使二者之间身份、地位差距很大,也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他们认为这样称呼显示出了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在我国,儿媳直接叫公公婆婆的名字,会被视为不尊敬长辈,没有教养的人。家庭成员和好朋友之间,还可以用一些特别称呼方式,如爱称。爱称是指一个名字的简略形式。需要注意的是“dear”这个词。英美人在写信或写邮件时,称呼对方会用“dear+名字”。此处的“dear”只是表示对写信人的尊敬,没有特别含义。

在中国,“老”属于尊称,是年龄、社会地位、有丰富阅历的象征。在语言中经常加“老”。例如:“老大爷”、“老班长”。也可以在姓氏后加“老”,如“季老”。人们很喜欢听到“老”这个字。但在西方社会中“old”(老)则属于禁忌语。如果直接称对方为“old man(老男人)”或者“old woman(老女人)”,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对方会认为是一种轻视,会引起不愉快的心理。中国留学生因为对这方面的禁忌了解很少,到英美国家在乘公交车时,如果看到有老人,会给他们让座。但这种行为对英美人来说很反感。因为反感(old),便出现了很多与“old”相关的委婉语。可以用“adult”来委婉表示“老年”,或者 advanced in age(上了岁数),elderly(长者)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seasoned-man(历练的人),the-longer-lived(生活经历较长的人)等词语。

中国人信仰“神”。在称呼神灵时也有很多禁忌。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这五种动物被人们视为神灵。这些神灵被人们赋予了无限能力。因此,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不能直接称呼它们。而是要称它们分别为“狐仙”、“黄仙”、“白仙”、“柳仙”、“灰仙”。当然还有为了保平安的“门神”、为财运亨通的“财神”等多种神灵。在谈及买来神灵时也有禁忌,通常不会直接说“买”,而是说“请”,以此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

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神”。他们多信奉基督。最大的禁忌就是上帝的名字。人们不会直接称呼上帝的名字。如果直接称呼上帝的名字就是在亵渎神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听到“Jehovah(耶和华)”“God(上帝)”,等词语,多听到 gosh,he,father,golly,for goodness sake 代替词。

汉语中还有一些敬称和谦称的词和词组。比如称自己为“敝人”、“在下”等,尊称对方为“令堂”、“令尊”、“仁兄”等。

在欧美国家,这些敬称和谦称一般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直接说:you(您、您老)、I、me(敝人)、your father(令尊)、your brother(令兄)、my father(家严)、my mother(家慈)、your son(令郎)、your daughter(令爱)、my nephew(令侄)、my aunt(令亲)等。还有很多现象不一一列举。

三、结语

禁忌语是影响文化交流的一大重要障碍。能否正确使用禁忌语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来自英美国家的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出现很多因不注重称谓禁忌的现象。比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留学生时,留学生对中国称谓问题的禁忌了解有限,就会按照本国的叫法,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一位年轻人在向陌生人打听事情时,直接说:“老头儿”或者“喂”;在外交场合中,把“总统夫人”,说成“总统妻子”,或者“总统老婆”,把“洽谈”说成“聊天”等等。还有很多不恰当现象的例子出现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

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授留学生汉语时,也要注重禁忌语相关知识的讲解,这样便于留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学会正宗地道的汉语。同时,也要培养留学生自学禁忌语的能力。对禁忌语了解越多、越深入,便越能学好汉语。

猜你喜欢
神灵跨文化留学生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